查理大桥

更新时间:2024-06-11 20:53

捷克首都布拉格市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多桥之城,碧波粼粼的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共有18 座大桥横架在河水之上,将两岸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建筑连成一体。其中,查理大桥是布拉格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距今已有650 年历史。查理大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建筑艺术成为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迹之一。

简介

查理桥始建于1357年,1400年竣工,横跨布拉格伏尔塔瓦河。此桥是遵照捷克国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桥,是捷克现存较大的古桥,也是连接布拉格老城、小城和布拉格城堡的交通要道。这段狭窄蜿蜒的街道聚集了许多旧城的精华,是当时加冕御道的一部分。查理桥以罗马天使桥为样板,是典型的哥特式建桥艺术与巴洛克雕塑艺术的结合。桥的一端入口处耸立着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两侧是带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门楼。桥两侧石栏杆上有30座雕像,为天主教圣徒和保护神,造型有女神、武士、人面兽身和兽面人身像等。查理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艺术成为捷克较负盛名的古迹之一。

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建于1357年,是一座14世纪最具艺术价值的石桥,查理大桥就横跨在伏尔塔瓦河上,桥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大桥两端是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在桥上可以观赏到艺术家的表演,还有一些手工艺创作表演,已经成为布拉格艺术的展示场所,在桥上还可以买到很多艺术品,表现查理大桥的水彩画,以及身着传统捷克服装和宫廷服装的木偶。

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原件已经保存在博物馆内,大部分已经换成复制品,据说只要用心触摸石雕像,便会带给你一生的幸福,桥上的一尊铜像的某些部位已被游人摸得发亮。其中桥右侧的第8尊圣约翰雕像,是查理桥的守护者,围栏中间刻着一个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当年圣约翰从桥上被扔下的地点。

发展历史

建造

该桥使用波希米亚砂岩建造。有一个传说,用来粘合石块的灰浆中加入了鸡蛋,使其更加坚固。虽然这一传说无法证实,但是在现代进行了科学实验,检验灰浆的无机和有机成分。后来,查理大桥的灰浆中使用了鸡蛋得到了证实。查理大桥的建造直到15世纪初才完工。为了维持桥梁,征收通行费,起初是由总会设在附近的天主教修会“红星十字架骑士”征收,后来改由老城市政当局征收(直到1815年)。

19世纪

1848年革命期间的老城桥塔在历史上,查理大桥曾经遭受过数次浩劫,也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1432年的一场洪水毁坏了三根桥柱。1496年,在一根桥墩坍塌后,第三个桥拱(从老城一侧计算)因被水侵蚀而毁坏(修复工程完成于1503年)。在白山战役一年后,1621年6月21日,27名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造反领袖在此处死,遇难者被斩下的首级悬挂在老城桥塔,以恫吓捷克人,停止他们的反抗。在三十年战争末期的1648年,瑞典占领了伏尔塔瓦河西岸,当他们试图向老城推进时,空前激烈的战斗就在桥上展开。在战斗过程中,他们严重地损坏了老城桥塔的面河一侧,后来残存的哥特式装饰物也被迫移走。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在桥墩上安放了一组巴洛克雕像,该桥的形象就此定型。在1784年的大洪水中,5根桥墩严重受损,尽管桥拱没有坍塌,桥上的交通还是被迫严格限制了一段时间。

1872年洪水中的查理大桥次年,另一场大洪水威胁了桥梁,但是大桥逃脱了严重的损坏。在1848年革命期间,该桥在炮战中大体上安然无恙,只是一些雕塑受到了损坏。1866年,仿哥特式的燃气灯(后改名为使用电能)竖立在两侧的栏杆上。在1870年代,第一条定期开行的公共交通线路通过该桥(1870年以后正式称为“查理大桥”),后来改为 horse-tram。在1874年到1883年之间,桥塔也进行了重建。

1890年9月5日,另一次灾难性的洪水袭击了布拉格,使查理大桥严重受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无数木筏、圆木和其他漂浮物体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障碍物。3个桥拱在巨大的压力下坍塌,2个桥墩受到侵蚀而崩塌,其余的也部分受损。第5个桥墩上的两尊雕塑 - 依纳爵·罗耀拉圣方济·沙勿略 -都落入河中(从前的雕像被Cyril和Methodius的雕像所取代,后者又被原作的复制品取代)。修复工程持续了2年,花费了665,000 克朗。大桥重新开放于1892年11月19日。

20世纪至今

1903年的查理大桥,标出了马车轨道20世纪初,查理大桥的交通量急剧增长。1905年5月15日是马车轨道通过该桥的最后一天,此后改为电车,1908年又加上了公共汽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老城桥塔入口处设置了路障。从1965年到1978年,各种科学和文化机构通力合作,对该桥进行了大修。桥墩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所有破损的石块都换上了新石块,沥青路面被移除,此后查理大桥禁止所有的交通形式,使之变成了一座只允许步行通过的桥梁。修复工程花费5000万克朗。在1990年代,一些人开始批评该桥先前的重建工程,建议进行新的重建工程。当新千年开始时,大多数专家看来赞同先前的重建并非没有瑕疵,但是质疑是否有必要更多的骚扰这座桥梁。但是,在灾难性的2002年洪水之后(虽然只对桥梁造成较小的损害),还是决定对该桥的小城一侧的两个桥墩(8号和9号)进行修复和加固,这是1890年洪水之后仅有的未经过修理的桥墩。洪水加强了支持全面重建该桥者的声音,2005年,桥墩的修理被认为是重建的第一阶段,特别集中于新建一个 hydroisolation 系统保护桥梁。整个重建工程将在2007年到2010年之间,在不需要关闭桥梁的情况下逐步进行。

桥上的雕塑

30座巴洛克雕塑安放在栏杆

从1965年开始,所有雕塑已经有系统地用复制品代替,原作移往国家博物馆展出。

生日纪念

2007年7月9日,捷克的“查理大桥”迎来650岁生日,布拉格举行隆重庆祝活动。此前,捷克邮政特别以“查理大桥”为邮票图案发行一枚“布拉格2008世界邮展”系列小型张,主题为纪念查理大桥建成650周年。

《庆祝捷克斯洛伐克解放15周年》

2007年 6月20目发行的这枚小型张邮票面值为45捷克克朗,由·Adolf Absolon设计,Martin Srb雕刻。小型张规格为155x100毫米,邮票规格为54.5×44.5毫米。捷壳的“查理大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优雅的建筑艺术成为布拉格最有名的占迹之一,它曾多次出现在邮票上。1960年,我国发行纪79《庆祝捷克斯洛伐克解放15周年》邮票,其中第二枚的画面为布拉格全景,上面就有查理大桥。 捷克首都布拉格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多桥之城,碧波粼粼的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共有18座大桥横架在河水之上,将两岸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建筑连成一体。其中,查理大桥是布拉格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查理大桥建于1357年,这是捷克历史上最昌盛的查理四世国王时期。桥全长516米,宽9.5米,有16座桥墩,没用一钉一木,全用石头建成,是一座14世纪最具艺术价值的石桥。这座桥自诞生之曰便与众不同。据说,当年查理四世为了讨个吉利,在修桥之前特意找宫里的占星师恳谈了一夜,才定下桥奠基的日子:1357年7月9日5点31分。这串吉利数字形成了一串数字回文,按照当地的书写习惯,即1—3—5—7—9—7—5—3—1。

这座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都是出自捷克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原件已经保存在博物馆内,大部分已经换成复制品,其中桥右侧的第8尊圣约翰雕像,是查理桥的守护者。据说,“二战”期间,隆隆的坦克曾穿桥而过,而桥却稳如泰山。它坚如磐石的秘密在于砌石灰浆加入了蛋清。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甚至洪水冲击,迄今查理大桥仍完好无损。为保护这座大桥,现桥上已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只供游人行走游览。1992年,联合国已将查理大桥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其它资料

1357年,当时波希米亚王朝的建筑师彼得·帕尔勒日,被国王查理四世钦定在伏尔塔瓦河上设计并建造一座石桥。圣旨一到,这位年仅27岁的来自比尔森的年轻人竟长跪不起,他发誓一定建成一座全欧洲最好的大桥。 大桥造了漫长的六十年,年轻人最终没看到他设计的大桥的落成,但是他的“作品”在500年后却成就了波希米亚历史上两位最具魅力的天才。

1874年秋天,后来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因患耳疾而痛苦万分并一度想结束生命。

“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上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

斯美塔那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称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声是捷克人心灵的呼唤,而历经几百年风雨血火的查理大桥,则是他心中的祖国。后来作曲家的这些感情全都被凝聚在了他的著名交响诗我的祖国》中。

在查理大桥边坐落着斯美塔那的故居,最值得一看的便是那份早已乏黄了的《我的祖国》原始曲谱。在曲谱的留白处,斯美塔那用斯拉夫文标注着查理大桥和伏尔塔瓦河的字样,因为这是他生命的源泉。所以交响诗《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也就是最著名的乐章就叫做《伏尔塔瓦河》。

另一位天才名叫卡夫卡,这位出生在查理大桥桥墩边上的犹太人,干脆把查理大桥称之为是他生命的摇篮。1934年5月,静静地躺在维也纳郊外疗养院里的卡夫卡,让守候在他身旁的好朋友雅努斯记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

卡夫卡去世后,雅努斯出版了著名的回忆录《卡夫卡对我说》,雅努斯在书中写道:“我经常会为卡夫卡如此钟情查理大桥而吃惊,他从3岁时便开始在桥上游荡,他不但能说出大桥上所有雕像的典故,有好多次我甚至发现他竟在夜晚借着路灯的光亮在数着桥上的石子……”

捷克著名的思想家米哈尔说:“他的生活就是在桥上或桥下”。

在布拉格有一条黄金小道,因当年金匠聚集而得名。卡夫卡的妹妹曾经把她哥哥接到黄金小道21号小住,想让他安心写作。可是卡夫卡住了一个月便又跑回到了桥上。妹妹的好心没能改变哥哥,却留给了后人“卡夫卡故居”这样一个走马观花的景点。

所以米哈尔说:“只有看了卡夫卡的作品,你才会理解这个犹太人对查理大桥的情结。比如《城堡》、《变形记》还有《走过来的人》等,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浓浓的乡情。”

这份源于查理大桥的乡情,终于在卡夫卡死去十年后感动了捷克人。1944年纳粹占领捷克,卡夫卡所有的作品全都成了畅销书。而到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当另一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投奔西方后,卡夫卡的乡情文学更是成了捷克人爱国行动的精神寄托。如今的捷克人说:“米兰·昆德拉没有了祖国,而卡夫卡不但有祖国还有人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