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5 15:57
柯属(学名:Lithocarpus)是壳斗科的一个很大的属,包含物种较多,分布在亚洲,大多为高大的乔木物种。
柯属又称石栎属或石柯属,约350种,北美1种,其余产亚洲南部及东南部。中国有122个种1个亚种和14个变种(中国植物志第22卷),广布于秦岭以南各地,在垂直分布上比锥属稍高,但略低于高山栎类。常绿乔木,花序直立,雌花单朵或3数朵聚集成簇并散生于花序轴上,前者雌雄同株,后者雌雄同序,花柱3枚,柱头点状,壳斗杯状、平碟状或全包坚果,有鳞片或刺、或肋状,或线纹状圆环,果脐凹陷至凸起。壳斗厚木质,果壁硬角质的类群,其种仁含鞣质甚微,木材淡黄白色,易受白蚁蛀蚀且不耐腐。
其余的种类,其种仁去鞣质后可作淀粉类代食品。树皮少开裂,内皮颜色常较深且有刀刃状纵向突起的聚合射线,故材身有凹陷沟槽。年轮生长多不均匀,横切面常呈菊花心状。材色较深的种类其结构大都与青冈亚属(又称椆亚属)的相同,在南方木材市场上二者常通称为椆木类,色泽深红的称为红椆,属一类材,质最坚重,结构密致,耐水湿,抗白蚁蛀蚀,为优质船、车、桩柱、器械及建筑用材,绝大多数为散孔材,管孔不规则径向排列,呈火焰状或枝梢状分支。局限性分布的种类为数不少,主要产区在西南及南部。木材褐红色的种类如杏叶柯,红柯。种仁含微量鞣质的种类如烟斗柯。此外还有广布于秦岭以南五岭以北各地的包果柯;广布于闽北至黔中一线以南各地的榄叶柯;在系统分类学上较有研究价值的槟榔柯的三角形的心皮在结实时坚果的顶部仍具明显的三棱,壳斗碟状,密生下垂的针状短苞片。广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壳斗为浅碟状且增厚,苞片呈鱼鳞片状或有时略连生呈圆环状,坚果果脐凹陷的种类有:硬壳柯,多穗柯,该种的叶含甜味素属查耳酮类(chalkone)化合物,民间采其嫩叶制成茶叶代用品,称甜茶,水色茶红而味甜。
另一种是峦岱柯。常绿乔木,很少灌木状。枝有顶芽,嫩枝常有槽棱。叶全缘或有裂齿,背面被毛或否,常有鳞秕或鳞腺* *。穗状花序直立,单穗腋生,常雌雄同序,则雄花位于花序轴上段,雄花序有时多穗生于具顶芽或至少有退化芽鳞的枝轴上排成复穗状花序式,或多穗生于无顶芽的总花序轴上排成下宽上窄的穗状圆锥花序;花通常3-5-7一朵聚集成一小花簇散生于花序轴上,或为单朵散生;花被裂片4-6片;雄蕊10-12枚,退化雌蕊细小,为卷丛状密毛遮蔽;雌花每一花簇通常仅1或2、很少3朵同时发育结实,不结实的附着于结实的壳斗旁侧,子房3室,很少4-6室,花柱与子房室同数,柱头窝点状,细小,位于花柱的顶端,无明显界限。每壳斗有坚果1个*,全包或包着坚果一部分,壳斗外壁有各式变态小苞片* *,壳斗壁木栓质、薄壳质或厚木质;坚果被毛或否,果壁厚角质、木质或薄壳质,果脐凸起或凹陷,子叶平凸,褶合或镶嵌状,不育胚珠位于果壳内壁顶侧或底部;种子萌发时子叶出土。
柯属30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分布中心在亚洲东南部及南部,少数分布至东部。中国已知有122种,1亚种,14变种。分布北限在秦岭南坡,即陕西与甘肃的南部,东南至台湾,西南至西藏东南部,南至海南,尤以云南、广西和广东的种类最多;较原始的种类亦产于此地区,尤以云南东南部、越南与老挝北部最为集中。
在云南腾冲第三纪植物群中找到了与现代一致的 L.dealbatus 叶子化石,又在景谷渐新世地层中采到本属植物的几种化石,有些被认为是槲叶属(化石属)Dryophyllum 的很可能也是本属植物。
本属植物多为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山地针叶阔叶常绿林的主要上层树种,有时与本科其它属植物混生,在垂直分布上本属植物比锥属常处于海拔较高的山地上。
果壁厚角质或硬木质的种类,其种仁(子叶)煮熟后无涩味,可食用或作淀粉原料,其余种类困单宁含量较高,味涩,但仍有少数种类的种仁煮熟后几无涩味的。
树皮粗糙或略平滑,很少深裂,多数种类的内皮颜色较深,通常棕色至暗褐红色,有如刀刃状突起、半月形或长条形的聚合射线。
木材的材身有槽(凹陷部分)棱(凸起部分),心材与边材区别明显或不甚明显,心材的横切面常呈“菊花心”状,是其特征。红柯(又称红椆)类的木材褐红色或暗红色,它与青冈属具深色的木材在结构上几无差别,在木材商品市场中统称之为椆木,材质坚重,结构密致,韧性强,耐水湿,耐腐,为船、车、桥梁、桩柱、器械等的良材;白椆类的木材颜色较浅,通常淡棕色或黄白色,材质较次,结构虽亦细密,但多不耐腐,易受白蚁蛀蚀,多用作农具、家具、文具或商板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