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桥及回澜阁

更新时间:2024-09-26 03:48

栈桥及回澜阁,即青岛栈桥,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青岛海滨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2号,地处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始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素有“长虹远引”之誉,是青岛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码头、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城市地标之一。

历史沿革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四营兵力移驻青岛,始在前海搭建一铁木结构、以木铺面的栈桥,长约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作为海军码头。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栈桥正式竣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改为货运码头。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德国侵略者扩建栈桥,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桥身延长至350米,为利运输,桥面增铺轻便铁轨。

民国二十年(1931年),青岛市政当局扩修栈桥,桥身延长至440米,桥面提高0.5米,桥南端增建半圆形防洪堤,堤内建有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

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整修栈桥及回澜阁,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新建眺望台1座,增设12对欧式桥灯,外铺花岗岩石台阶。

1998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栈桥及回澜阁。

2013年5月27日,栈桥及回澜阁因遭暴风雨袭击而局部坍塌,桥体距离岸边200米处的东侧被巨浪冲垮,受损部分面积约300平方米。

2014年4月25日,栈桥及回澜阁重修竣工并重新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栈桥及回澜阁由栈桥、回澜阁两部分组成,栈桥全长440米,宽10米,桥两边有铁链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状,上有八角亭名为回澜阁。

主要建筑

回澜阁

回澜阁,又名廻澜阁、海栏亭,建于栈桥半圆形防洪堤上,为民族风双层双飞檐八角盔顶亭阁,总占地面积约1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4.12平方米,上覆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2层圆环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盘旋登上2楼。

历史文化

传说轶事

话说清代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驻守青岛期间,有一个爱好是每天早上带着侍从在海边观海景听涛声,兴致高时还会驾起小船到水深的地方钓鱼。一天,章高元在深水处钓鱼,突然一阵大浪袭来,小船顿时翻了个底朝天,章高元和侍从都翻进了水中,幸好岸上士兵营救及时。当天晚上,章高元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海中钓鱼时,船头有红光在闪,三十六对身穿红衣绿裙的俊俏仙女面对面排成两行,从深水中一直排到了海边礁石旁。接着,仙女的手臂一齐平伸出来握在一起,托着一匹又宽又长的绿绸子,搭起一道绸桥。一个身穿绿衣的仙童一手扶着他的一只胳膊,一手擎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阳伞,把他接到绸桥上,一步三颠地扶他上岸。

章高元醒来后,立刻叫部下把画师请来,并把所梦的景象讲给画师,让画师画了一张海桥图。画师听罢,用了不到半天的工夫将海桥图画好,他把三十六对一字排开仙女改成三十六对排列成两行的圆木桥桩,把绿色的宽长绸子改为涂上绿漆的桥板,把仙女的脖颈和头改为圆圆顶、齐腰高、涂红漆的栏杆。章高元看了海桥图之后,十分满意,立刻命人在海边日夜加班修起桥来。

相关诗文

周启安《鹧鸪天·游青岛栈桥》

琴屿飘灯映栈桥,凤凰岛上紫薇娇。长虹卧海惊风雨,飞阁回澜听晚潮。

观旭日,接云霄,霞光喷薄卷心涛。百年遥想今何往,八大关前逐浪高。

飞阁回澜

飞阁回澜为“青岛十景”之一,指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新月型的城市轮廓,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登临阁上,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之景。

文物保护

1977年12月,栈桥及回澜阁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栈桥及回澜阁被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青岛栈桥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栈桥及回澜阁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2号。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交通线路

乘坐青岛公交2、6、25、26、214、217、220、223、301、304、305、307、311、316、501、801路至栈桥广场站下车即可到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