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9:31
栌斗是古建筑专业名词,位于斗栱的最下层,是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斗。宋朝时称为“栌枓”。又称坐斗 ,大斗。
栌斗是宋式斗供组合中斗形构件的一种,汉称“栌”、“薄栌”、“节”、“栭”等,清称“坐斗”、“大斗”,是一组斗棋中最下部的承托构件一般用在柱列中线的上边栌斗上开十字口,放前后和左右两向的供汉代栌斗体形较大。
平面呈方形或矩形,南北朝至唐多用方栌斗,宋元时则有方、圆及讹角栌斗等多种形式。
明清常采用“雕花栌斗”。
栌斗外形似旧时量米容器之方斗,于其上刻凿有十字槽口,在其槽中嵌承第一层棋件,唐、宋式称为栌斗,明清式称大斗。具体如图1所示。
栌斗分件制作为铺作大修施工方式。栌斗铺作分件制作工程量按其施作件数以件计量。
栌斗铺作分件制作定额以其施作规格(位置分档:栌斗、转角铺作栌斗)设项,栌斗铺作分件制作按其施作规格及其数量,分别套用(唐或宋)栌斗制作定额相应项目。
斗又称粢、栭、栌、榻、枓,是宋式斗拱构件名称,位于于栱心及其两端,或位于拱枋昂身之间,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称呼。它的形状像量米装酒的斗,上大下小,是起垫托闭定和传递荷载作用的“斗”形小构件。
斗本身从上到下可分作斗耳、斗腰、斗底三段。二者的高度比例是2:1:2。依其在斗拱组合中所处的位置和具体功能的不同。宋人将其大致分为栌斗、交互斗、齐心斗、散斗四大类,其中各类斗又根据其外观形式或内部结构的不同而派生出许多斗名和特殊称呼。
现今,习惯上将斗面的看面宽度称为“上宽”,将斗面进深力‘向的宽度称为“上深”,将斗底进深方向的宽度称为“下深”。
散斗是比座斗小的斗,因旧时量米容器中较大的称斗,小的叫升,且按十升为一斗进制,故此而得名。
升是承接下层棋件的基座,其底面与下层棋件的两端脚面相连接,一般只有一个方向刻有斗口,三才升是其中一种明清式称谓,《营造法式》云:散斗施之于棋两头,其长十六份、广十四份,唐式及宋式称为散斗。
散斗分件制作工程量按其施作件数以件计量。
散斗分件制作定额以其施作数量没项,散斗分件制作按其施作数量,分别套用(唐或宋)散斗分件制作定额相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