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

更新时间:2023-08-08 11:52

点校(dianjiao)是对古籍标点、校勘的简称。亦称校点。它是编辑加工古籍使之成为可靠的、便于阅读的出版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概念简介

一部古籍大多有几种版本,出版者须选用较好的本子作底本。所谓“较好”是相对的,也会有刊刻错误或被刻书人妄自修改的地方。为了使出版物可靠、正确,就需要校勘。校订一般分内校和外校。内校是据原书上下文的文义加以订正;外校则参考其他版本或材料比较审定。由于一本书的标点、校勘工作往往由同一人进行,因此在出版业务上点校连称,成为专词。

标点

中国古代也使用标点,称为句读(句逗、句断)。但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就是写信,如果加上标点,会被看作对收信人的不尊敬。古书上更不加标点,因此学习离章断句成为读书的初步方法。在书上加印圈点,开始于清末石印的通俗读物,目的在于方便读者阅读。五四运动时期新式标点符号创造出来后,上海亚东图书馆的汪原放首先使用于《红楼梦》、《水浒》等小说上,从此排印古籍加标点符号逐渐推广开来。这是出版事业的一大进步。正确的标点有助于优秀的古代文化流传和普及,而草率的标点所起效果适得其反。一部古籍标点正确与否,是检验标点者水平和态度的可靠尺度。鲁迅在《花边文学·点句的难》一文中说:“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圈几点,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点校工作

点校工作很不易做好,稍一疏忽即出错误。20世纪30年代有人提倡“国学”,他们点校出版的古籍却错误百出。鲁迅在《热风·所谓“国学”》一文中指出:“至于这些‘国学’书的校勘,新学家不行,当然是出于上海的所谓‘国学家’的了,然而错字迭出,破句连篇,简直是拿少年来开玩笑。”50年代后,国家对古籍的点校工作极为重视,调集不少专家,点校《资治通鉴》等重要史籍,虽仍难免有疏失,但已堪称善本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