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7 11:00
株(拼音:zh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株”始见于战国时期,初文作“朱”,本义是露出地面的树根和靠近根部的部分,树桩。引申为树木的量词,棵。
株,始见于战国文字。由“木”、“朱”二字组成。从木,朱声。图三承自战国文字,楷书承自图三小篆和图四汉代文字而定体。
形声字。从木,朱声。初文作“朱”,本义是露出地面的树根和靠近根部的部分,树桩。《说文》:“株,木根也。”徐锴系传:“入土曰根,在土上者曰株。”段玉裁注:“株,今俗语云桩。”《急就篇》卷四:“斩伐树木斫株根。”颜师古注:“栋栽曰株,树本曰根。”《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列子·黄帝》:“吾处也若厥株驹。”殷敬順释文:“株驹,亦枯树本也。”引申为树木的量词,棵。《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斋前种一株松。”
(资料来源:)
木根也。从木,朱聲。陟输切。
《唐韵》陟输切。《集韵》《类篇》钟输切。《韵会》追输切。并音邾。
《说文》:木根也。徐曰:在土曰根,在土上曰株。《易·困卦》:困于株木。王肃诖:谓最处底下也。又株枸,断木也。《庄子·还生篇》:承蜩者处身若橛株枸。
又幹也。《韩非子·五蠢篇》:宋人守株,冀复得兔。
又木身也。《蜀志》诸葛表:成都有桑八百株。
又与诛通。《释名》:罪及馀人曰诛。诛,株也,如株木根枝葉尽落也。
又《类篇》:株儒,短柱也。又株离,亦作侏离,乐名。《史记·乐书》:四夷之乐,东方曰干,南方曰任,西方曰株离,北方曰禁。
又株林,邑名。《诗·陈风》:胡为乎株林。
又《正韵》专於切。音朱。義同。
又同驻。《释名》:驻,株也,株木不动也。
(资料来源: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