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4 14:32
在高温液态的外地核与固态的下地幔底部之间,由于两者的温度、密度、物质成分、黏度和运动速度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核-幔之间发生强相互作用, 因而在下地幔底部形成了一个厚达100~200 km的一种复杂的、不均一的过渡带(地球物理学家称之为D''层)。在地震波特征上,表现为D''层的地震波速在径向和侧向上都发生着极其不均一的变化;而且地震波从地幔进人D''层后,其波速梯度普遍降低,甚至变为0或负值( 正常情况下波速应该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具有正的波速梯度)。由于核-幔之间存在巨大的运动速度差异、黏度差异、很高的温度,这将导致液态外核物质与固态下地幔物质之间不断地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发生层间剪切,发生高温液态物质的上涌、侵入与冷凝堆积以及低温固态物质的部分熔融与坠落等各种作用,从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传递。于是,在下地幔的底部就可以因为地核物质的局部上涌而形成一些固体堆积物, 并沿着一些软弱带向上发育脉状的金属渗入物 (metal infiltration),构成核-幔反应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