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更新时间:2024-06-17 19:54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写于1865—1866年,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一部,全书共3卷70章。小说于1867一1868年问世。

内容简介

小说故事发生于1864年7月26日,格里那凡爵士一行人驾驶邓肯号游船在海上航行,他们在一只鲨鱼的肚子里发现了一份被海水侵蚀的残缺的文件。经过分析,这是1862年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颠号失事后,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文件。因英国政府拒绝派遣船员去寻找,爵士决定偕同妻子海伦、表兄麦克纳布斯少校、船长约翰、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尔以及船员们,驾驶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巴黎地理学会秘书雅克因为粗心搭错了船,成了船上的新成员。

邓肯号经过大西洋、马德加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麦哲伦海峡、不伦瑞克半岛、波拉尔角、塔尔卡那诺港,没有发现大不列颠号的踪迹。雅克提醒大家,文件有可能是从美洲大陆某条河流投下的。于是,爵士、少校、雅克、罗伯尔和三个水手开始了横穿美洲大陆的探险。这次探险,他们经历了火山喷发、地震、干渴、暴雨、洪水、雷火、被狼群攻击、鳄鱼包围等。

后来雅克提出大不列颠号应该是在澳大利亚,根据这一想法,邓肯号从大西洋出发,到达百奴衣角。在百奴衣角一个庄园主家里,他们遇见了大不列颠号的水手长艾尔通,此人声称格兰特船长应该是在澳大利亚大陆。于是,一行人再次兵分两路,爵士、少校、地理学家、船长、海伦夫人、玛丽和两个水手横穿澳大利亚大陆,邓肯号则在墨尔本海域接应。

后来爵士等人发现艾尔通其实是土匪头子,他撒了谎,格兰特船长不在澳大利亚大陆,且艾尔通打算抢劫邓肯号去做海盗。而地理学家雅克在替爵士给邓肯号大副写信时,把“澳大利亚”写成了“新西兰”,拿着信打算抢劫邓肯号的艾尔通成了俘虏。爵士等人摆脱了土匪的威胁后,决定搭一艘货船到墨尔本,然后回欧洲。货船在中途遇风搁浅,大家做了一个木筏,漂流到了新西兰岛,落入野蛮的毛利人手中,险些被杀死。爵士等人逃脱后,和邓肯号重逢。

因为没有找到格兰特船长,大家失望地返回欧洲。途中,把艾尔通流放到一个无人小岛玛丽亚泰勒萨上,结果,却在岛上意外地发现了格兰特船长。最后明白该岛的法语名是“达抱岛”,求救文件中的这个单词被海水腐蚀了。

最终,所有人员都成功返回苏格兰,约翰·孟格尔和玛丽·格兰特在古老的圣孟哥教堂里结婚;麦克那布斯少校的表妹阿若贝拉小姐爱上了雅克·巴加内尔,两人举行了婚礼;格兰特船长重回祖国后,全苏格兰人都庆祝他,他的儿子罗伯尔后来和他一样做了海员,并且在哥利纳帆爵士的支持下,为实现在太平洋建立一个苏格兰移民区的计划而努力。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十九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人们对科学幻想非常着迷,这与这一时期的物理、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儒勒·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出了大量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就是其中一部。

该书创作于1865~1866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从苏格兰当时的国情和国家局势来看,苏格兰人民需要为祖国去寻找一处完全属于苏格兰的移民区,使祖国能够在欧洲寻得一处独立的移民区,让苏格兰人民获得独立和解放。当时的世界格局正是处于反殖民斗争和争取奴隶解放的重要时期。

人物介绍

格里那凡爵士

游轮“邓肯号”的主人,是一个富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苏格兰人。他发现来自海上的求救信后积极组织营救行动,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凭借爱心、勇敢、坚持以及与同伴的合作救回了遇难者——格兰特船长。

海伦夫人

海伦夫人是格里那凡爵士的妻子。她热情善良,善解人意,坚定地支持爵士启用“邓肯号”援救格兰特船长。在救援途中,她不惧艰险,不怕吃苦,与爵士相依相扶,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也实现了自己的航海梦想。

麦克那布斯少校

格里那凡爵士的表兄,沉着、理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一个军人应有的优秀素质,同时外冷内热,内心有着无尽的热情。

哈利·格兰特

失事船只不列颠尼亚号上落难的船长,最终被格里那凡爵士等人找到并获救。

玛丽·格兰特

哈利·格兰特船长的女儿,小罗伯尔的姐姐。她自幼便母亲去世,父亲格兰特船长在海上遇难后,她便坚强地、毅然地担当起照顾弟弟小罗伯尔的重任。

罗伯尔·格兰特

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尔年龄虽小,还有些冲动,但在援救父亲的途中,他坚强、勇敢,主动牺牲自己来掩护同伴。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不但寻回了父亲,还成了一名无畏的男子汉。

雅克·巴加内尔

法国学者,同时以学识渊博和粗心大意而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因上错船而成为爵士他们中的一员,途中因粗心而犯了不少错误,同时也凭自己的学识与热情给予了同伴很多帮助,是一个颇富喜剧性的人物。

约翰·孟格尔

邓肯号船长,是一个航海高手,他刚满三十岁,表情严肃,既勇敢又善良。他是在格里那凡家里长大的。格里那凡家里把他抚养成人,并把他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水手。

艾尔通

曾经是格兰特船长船上的水手长,因叛变而被船长驱逐,之后加入流犯,成为匪首,狡猾而残忍,曾阴谋用诡计夺取爵士的“邓肯号”,却因巴加内尔的一个错误而失败,之后主动要求爵士将其抛在一个荒岛上。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科学精神

小说将幻想与现实、梦想与科学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出了作者的幻想精神和人类渴望自由翱翔的梦想,同时小说还与当时的科学发现紧密相连,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小说体现了探险精神。勇气、拼搏是航海士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精神和品质,从探险的角度来说,整部小说跌宕起伏。寻找船长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危机和威胁的过程,随时都可能会付出生命,但是小说却展现出了勇敢的探险精神,这是一种不屈服于现实困境的精神,敢于冲破一切苦难,带着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决心开始探险之旅。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整部小说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着读者,作者希望通过这样一些深入的探讨来激发读者的信心和勇气,将一种勇于克服苦难和艰难险阻的态度传递给读者。小说的另一层思想精神内涵告诉我们要坚持人间真惰,保持人性的本真,更好地突出人的性格品质。人间真情的流露和展现表现在:一路上一行人的相互帮助搁互信任以及相互支持,单凭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在浩瀚的海洋上驰骋的,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因此不能脱离群体独立存在,应该坚持人间真惰,相信人类的基本本质。

民族精神

整部小说展现了苏格兰民族的精神,是对一个敢于冒险和探险的民族的肯定,凡尔纳虽然是一个法国作家,但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苏格兰人民的精神,无论是从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从小说情节的发展来看,苏格兰的民族精神都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小说中,凡尔纳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且在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勇敢和顽强的精神正是苏格兰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小说的题目《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从深层意义来看,也代表着当时继承了格兰特的苏格兰精神的苏格兰人。

在思想内涵上,《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主要是通过格兰特船长的精神来体现苏格兰儿女的雄心壮志以及他们永不言败的精神,从本质上来看,凡尔纳通过这部小说塑造了苏格兰人民敢于拼撑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从苏格兰当时的国情和国家局势来看,苏格兰人民需要为祖国去寻找一处完全属于苏格兰的移民区,使祖国能够在欧洲寻得一处独立的移民区,让苏格兰人民获得独立和解放。通过展现一路上苏格兰人民的骁勇善战、不畏艰险,体现了凡尔纳反对奴隶制和殖民主义的进步思想。

反对殖民

小说谴责了贫困、失业和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丑恶现象。凡尔纳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由和权利,反对屈辱的奴隶制度,强调了对人的思想和精神的塑造,尊重人格,崇尚人性。殖民地的人民备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人民的尊严被践踏,凡尔纳在这部小说申明显地体现出了其反对殖民压迫的思想,显示出了维护社会正义的思想认识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小说对于剥削和压迫现象予以了强烈的谴责和批评控诉,凡尔纳对贫苦人民的遭遇表示了最深切的同情,因此希望借此小说的拼搏精神来鼓励更多被压迫的人起来反抗,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而斗争。

艺术特色

科学性

凡尔纳用他的奇思妙想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奇妙的冒险世界,整部小说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整部小说充满着激情和神秘色彩,同时具有了科幻小说和探险小说的特征。其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惊险的故事、曲折的情节、清新的文笔,更在于作者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力,神奇而又富有科学性。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是体现一部文学作品创作内涵以及文学思想的重要因素,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作者营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剧中人物,并且用细腻的笔触,采用语言刻画、细节描写、外貌刻画等展现丰富的小说人物特征。格里那凡爵士答应出海救助格兰特船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之后在航海过程中,几次险境他都能够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果断顺利脱离险境,他的机智果敢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海伦夫人是邓肯号上的重要妇女形象,她温柔慈祥,对于航行于大海的人来说,海伦夫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是重要的精神支撑。麦克那布斯少校是随行的人中的重要角色,他深沉稳重,相比较别的年轻人更加具有魄力和勇气。雅克·巴加内尔是一个常犯迷糊的地理学家,一路上因为他的马虎错误不断,不过也因为将澳大利亚写成了新西兰,反而让全体成员获救。小说中还塑造了格兰特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坚强勇敢,为了找寻父亲不断地努力着,在一路上懂得感恩,坚毅刚强,勇敢顽强。

作品影响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一部。

1956年,中国翻译家、教授范希衡翻译《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被选为教育部《大纲》新课标中学生语文课外必读书目。

1962年11月14日,该小说由罗伯特·史蒂文森执导改编的美国电影《天涯历险记》(又名《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上映,讲述一位出航很久的船长传言已经遭到船难丧生,但船长的女儿与弟弟不相信,展开他们寻遍天涯的旅程,历经万劫终于在澳洲找到了父亲。

1996年,该小说由Donovan Scott执导改编的电影《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上映。

作品评价

中国翻译家、作家、教授范希衡:“当你读这本小说时仿佛你也深入其中,你会为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到兴奋或着急。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而放弃一切踏上这条旅程。这是一种精神,虽然这个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但每一个故事的灵魂都是要告诉人们一些我们知道,但不一定能够办到的精神。”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陈筱卿:“小说同时谴责了贫困、失业和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丑恶现象,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抨击和控诉,对那些为自由而斗争的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部小说值得大家拨冗一读,它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与此同时,迂可以丰富读者们的科学知识。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譬如。对土著人的描写总带有一种轻蔑和歧视的态度,而且还对新西兰土著部落吃人肉的现象有所渲染。这是作者的思想受其时代的限制所产生的结果,读者们在阅读时应加以注意。”

网络作家董江波《〈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缘何成为科幻大家凡尔纳的代表作》:“这是凡尔纳写实探险作品中最为出彩的,所记录的事实,除新西兰土著食人事件外,其他的均比较符合史实。反映了航海大潮变迁和时代发展下世界各民族的变迁。尤其是苏格兰人强烈的以民族自由和人民自由为本的精神,令人动容,而全书又围绕着营救格兰特船长展开,直到最后一刻救出船长,符合探险小说的引人入胜特征。”

湖南理工学院张岳庭博士:凡尔纳在书中对土著人抢掠成性、野蛮凶残等描述,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土著人的无人道进行了鞭挞。但凡尔纳的观点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实际上他站在西方人立场上对土著人所作的描写,只是在为西方殖民的合理性寻找理据罢了。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凡尔纳1828年生于法国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1863年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正式发售,一举成名,此后便开始从事写作。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代表作为凡尔纳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等。1905年3月24日,凡尔纳于亚眠逝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