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卡利舞

更新时间:2024-08-20 16:22

卡塔卡利舞也叫莫赫尼亚特姆舞,是印度古典四大舞派之一,其产生和发展延续了印度古代梵剧的形式和风格,是印度古典舞蹈中唯一还保持用梵文演唱的剧种,但比起古代梵剧,卡塔卡利已有不少改进和发展。卡塔卡利的题材多选自印度两部重要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主题大都是描写神或英雄人物如何战胜邪恶的故事。按这两部史诗编创过的保留剧目有大约500部,而广为流传的就有50余部,可以说卡塔卡利如同一面历史的镜子,从中可以领略到印度古代众多的风情。

产生和发展

卡塔卡利舞产生于克拉拉邦的农村,它是一种以戏剧性的演技、丰富的表情、激烈的舞蹈动作和浓重的宗教情绪为主要特征的舞剧。在农村,卡塔卡利通常是在寺庙旁的露天舞台上表演,表演前先以一阵激烈的鼓声向周边的村民们宣告演出即将开始,然后,一位长者上台用火点燃台口用以照明的巨大铜灯,紧接着是祈祷仪式,两为男歌唱家用歌声祈祷演出成功,之后,有两为男士将一块长约三米宽约两米的帷幕牵到舞台中央,在没有大幕的乡村,舞剧中某些主要角色的登场,都是由这块帷幕把他们送上舞台,如今,虽然卡塔卡利已进入了现代化的大剧场,却没有丢掉这些传统,那震耳的鼓声成了舞剧雄壮的前奏,那伴随着它多少个世纪的铜灯成了卡塔卡利演出时必不可少的装饰,那五彩缤纷的帷幕至今仍然是舞剧场景及人物更换的重要手段。

卡塔卡利的所有角色,过去都由男士担任,女角也由年轻漂亮的男子扮演,现今卡塔卡利进入现代剧场后,有些角色也开始由女演员担任。一名卡塔卡利舞蹈演员从7岁至12岁开始,要经过大约十二年的严格训练,是印度古典舞中受训时间最长的舞种。演员除了要练舞功外,还要对面部的眼、眉、嘴、脸颊、颈等部位进行训练,让它们都能运动自如。在印度古典舞中,卡塔卡利对眼、眉、嘴、脸颊、颈等部位的应用之多,难度之大都远远超过印度其它各派。

舞蹈特点

卡塔卡利的重要特点是它强烈的戏剧性。表演者运用24个基本手势和眼、眉、嘴、脸颊、颈等面部动作,构成一整套的示意动作,它们是剧情和人物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在每段戏剧表演之间通常要加上一段激烈的纯舞蹈:大蹲裆步、单腿控制、急速旋转以及脚掌、脚侧完成的各种脚点和跳跃动作,构成了卡塔卡利男性舞蹈健壮英武的风格。富有特色戏剧效果的各种脸谱,是卡塔卡利的又一重要特征,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脸谱,但只以人物类别划分,如英雄人物为绿色,反派人物要加红色,并在鼻尖和额头加白色饰物:正面女角为肉色,猎人为黑色等。伴奏乐队通常是四人──两位鼓手和两位吟颂者,兼打钗和铜锣。

舞蹈内容

卡塔卡利舞(Kathakali)是喀拉拉邦的骄傲,卡塔卡利舞起源于喀拉拉邦,是集舞蹈、戏剧、哑剧、文学于一身,媲美西方芭蕾的舞剧,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就曾向世人极力推荐卡塔卡利舞蹈。其实“卡塔”在印度梵文里的原意是故事,“卡利”是指舞蹈,合称就是故事之舞。起初只有男子可以表演,后来慢慢开始允许女性表演者参与。卡塔卡利演员的专业训练自10岁开始,每日皆凌晨3点即起练功,需时长达6年;而且每年都得通过进级考试,方能继续课程学习。

合格的演员至少需要12年以上的专业学习才有登台资格。每位演员在表演前,脸部都要浓妆重彩。化妆的材料主要是米糊、绿叶、油烟、颜料和白纸。一次化妆通常需要4个小时。卡塔卡利的舞妆厚度可以达到15厘米,是世界上各民族舞蹈中最厚的妆,这是吉尼斯记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