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0 10:14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 T. S. Ying)是小檗科、桃儿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50厘米。根状茎粗短,节状,茎直立,单生,叶片薄纸质,基部心形,裂片边缘具粗锯齿;叶柄具纵棱,无毛。花大,单生,先叶开放,两性,整齐,粉红色;萼片早萎;花丝较花药稍短,花药线形,子房椭圆形,侧膜胎座,含多数胚珠,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卵圆形,熟时桔红色;种子卵状三角形,红褐色,无肉质假种皮。5-6月开花,7-9月结果。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50厘米。根状茎粗短,节状,多须根;茎直立,单生,具纵棱,无毛,基部被褐色大鳞片。叶2枚,薄纸质,非盾状,基部心形,3-5深裂几达中部,裂片不裂或有时2-3小裂,裂片先端急尖或渐尖,上面无毛,背面被柔毛,边缘具粗锯齿;叶柄长10-25厘米,具纵棱,无毛。
花大,单生,先叶开放,两性,整齐,粉红色;萼片6,早萎;花瓣6,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5-3.5厘米,宽1.5-1.8厘米,先端略呈波状;雄蕊6,长约1.5厘米,花丝较花药稍短,花药线形,纵裂,先端圆钝,药隔不延伸;雌蕊1,长约1.2厘米,子房椭圆形,1室,侧膜胎座,含多数胚珠,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卵圆形,长4-7厘米,直径2.5-4厘米,熟时桔红色;种子卵状三角形,红褐色,无肉质假种皮。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东部和克什米尔。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和陕西也有分布。生于海拔2200-4300米的林下、林缘湿地、灌丛中或草丛中。
桃儿七具有适应于自花授粉的传粉机制,花的各部分形态在开花前一年已开始分化并形成休眠芽,但大小孢子并未进行减数分裂,到第二年春季才进行减数分裂,植株通过根状茎基部的居间生长将花及叶带出地面,桃儿七开花时先花后叶,花露出地面时柱头已开始授粉,传粉受精只需4-6小时,且多在上午进行,授粉结束后,子房开始膨大,2-3天花完全开放,每株桃儿七只有1朵花,形成1个果实,果实经3-4个月成熟,每个果实产生种子20-150粒,平均结实率达87%以上。但桃儿七种子具有休眠和后熟习性,自然条件下桃儿七种子大约休眠10个月,在4-6℃下,桃儿七种子保藏1年就完全失去活性。自然条件下桃儿七种子萌发率不高,此外桃儿七致密的种皮和胚乳也限制了桃儿七种子萌发时胚根的生长,因此较低桃儿七种子活力和萌发率也是导致桃儿七濒危的一个内在因素。桃儿七种子在地表温度稳定在7℃以上时发芽,在平均温度10℃时生长迅速,生长期大概4个月,9月中旬地上部分枯萎,进入地下营养生长期,5-6年后才能开花结籽,桃儿七一般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生殖,但在良好的土壤及水肥条件下可以通过根状茎侧芽增殖进行繁殖。
桃儿七可通过分根繁殖和种子育苗法获得了桃儿七种苗,采用传统大田育苗法和大棚人工育苗法进行了人工育苗时,可通过温度控制和生长调节剂处理,提高种子萌发率及真叶发生。桃儿七在富含有机质、水分充足的土壤条件下容易进行营养繁殖,通过分根和根插进行繁殖,繁殖系数达50-300。
桃儿七含有木脂体类的成分,如鬼臼毒素、去甲鬼臼毒素。根茎、须根、果实均可人药。根茎能除风湿,利气血、通筋、止咳;果能生津益胃,健脾理气、止咳化痰、麻木、月经不调等症均有疗效。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Ⅱ级保护植物。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2013年 Ⅱ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