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洞

更新时间:2024-09-27 20:55

桃花洞,安徽萧县境内的洞,位于圣泉山西侧半山腰间,在圣泉寺西南3里许,景点全天开放。

地理环境

桃花洞位于圣泉山西侧半山腰间,在圣泉寺西南3里许。洞前有草坪,洞后悬崖峭壁,左右怪石嶙峋。进入古洞须从巨石缝中侧身而过。洞内可溶百人,潮湿无光,寒气逼人。洞内南北另有四个小洞,所谓“洞中有洞”。

传说

一千年前的北宋王朝,经历中国经济文化最繁荣时期之后开始走向没落。那年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金兵大举入侵,圣泉寺西南是一条清幽的羊肠小道,两边青松屹立,徒步走去,不远处几座古色古香的庙宇展现于眼前。阳光灿烂的日子,庙顶排列整齐的琉璃瓦闪耀着迷人的酒红色,寺内香火缭绕,梵音迷离,恍若隔世。当时北宋宗室白马王驻扎在萧淮一带,其夫人邱丽娘骁勇善战,胆识过人。夫妻二人率三千余人行军在杜家寨遭到金兵大队人马的围困。金兵铺天盖地,人数众多,大战三昼夜之后,白马王军队死亡惨重,又无外援。危急之际,白马王与丽娘计议,趁夜色兵分两路向东南方向突围。突围时,白马王快马先行,丽娘因怀有身孕,遭金兵围困一时难以脱身。这时,她急中生智,翻鞍下马,遂将盔甲脱掉扔在地上,解开绳套朝马身猛抽三鞭。骏马长啸一声,蹬开四蹄昂头纵身向敌阵冲去,踏死金兵无数。趁敌人混乱之际,丽娘突出重围。金人在战场上拾到丽娘的盔甲,误以为她这个主帅已死,当即鸣金收兵。丽娘脱险后,拖着疲劳带伤的身躯,乘着月色,沿着一些浅滩河溪,一路艰难走行。时值寒冬,草木皆枯,村落萧条,田园荒芜,鸡犬不闻。丽娘手按宝剑怒视北方,不禁低声叹息:山河破碎,大宋沉沦,生灵涂炭,祸及百姓,金人何日驱除?国土何时复还?丽娘行至萧城,天已大亮,却见城门紧闭,闻听知县何大人带领全家老小已于数日前逃之夭夭,四关逃难的男女老少一路哭哭啼啼拥向汴河大堤争相抢渡。来至渡口,看到一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老弱妇幼侧倒卧堤,啼饥号寒,丽娘心中一阵难过,她将那些无力行走的老人、小孩一一扶起,把身上所带零碎金银尽数散发给众人。

日渐西沉,难民仍在抢渡。忽听西北号角齐鸣,金兵大队铁骑直向萧城扑来,丽娘眼看敌人逼近,自恨寡不敌众,忙将身上血衣脱去扔进汴河,夹在难民中脱险。晚上,汴河已有金兵把守,盘查甚严,丽娘不敢久留,当即随难民潜到一村庄周洼,投宿到周大娘家。周大娘年过花甲,膝下无儿无女,问明来历后,怜其忠勇为国,遂将丽娘认作义女。当晚,丽娘生一男孩取名“安北”。过日传来噩耗,夫君白马王战死白土寨,丽娘心中悲愤万分。丽娘潜居周洼,不久便被金人侦悉。金人为绝后患,遂派出大队人马,将周洼一带村庄团团围住,圈定五里方圆内所有婴儿少妇都要进行盘查,并扬言窝藏丽娘和婴儿者以及知情不报者恪杀勿论。周大娘一听大惊失色,当即怀抱安北带着丽娘藏到村头秫秸垛内。大队金兵进村挨家挨户搜查,近一日也未查出丽娘母子下落。金兵将领大为恼怒,当即传下命令:限两天内如再查询不出,凡周洼三岁儿童和少妇全部杀掉。丽娘闻讯,为不连累乡亲百姓,随即将婴儿交付周大娘,背负假婴(用麦秸扎的外面裹着布的假娃娃),手持宝剑奋身从秫秸垛中一跃而出,大喊一声杀向金营,并声称:“我是丽娘,背后就是白马王赵氏后代安北。”金兵一个个措手不及纷纷倒退。金兵将领得悉后,勃然大怒,遂放弃杀周洼妇女儿童之念头,转即带领兵将向丽娘扑来。丽娘英勇多谋,手持宝剑,且战且走,一路上诱敌进入杂木丛生的凤山深谷。

众金兵将整个凤山团团围住,摇旗呐喊,并称活捉邱丽娘献功,可领赏银五千两。此时丽娘主意已定:宁愿为国捐躯自刎,也不让敌人生俘凌辱。正当她危难之际,忽听眼前一声巨响,山中大石开裂,现出一个大洞,丽娘趁机躲入洞中,待金兵赶到,个个目瞪口呆,只见岩石壁垒,巍峨重叠,再难寻觅丽娘半点踪迹。翌年三月,桃花盛开,满山遍野红桃绿柳染成一片,丽娘避险的山洞突然自开,丽娘手持宝剑轻盈地从洞中走出,在洞前草坪上翩翩起舞,歌声嘹亮,溢满山谷。牧童樵夫闻声前往探视,只见丽娘步行如飞,往来洞中。众乡亲听说后也纷纷赶来观看,却无丽娘身影,步入洞中,只见丽娘早已化成石像一尊,面若桃花。英雄之气,浩然长存。千年之后的今天,化作石像的丽娘依然端坐于洞中,身着红装,手执宝剑,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桃花娘娘”,将石洞命名为“桃花洞”。同时,在洞的不远处,人们建造了几处庙宇,焚香祝愿,祭奠丽娘英灵,年年岁岁,香火不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