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镇

更新时间:2023-10-18 21:43

桐庐镇即桐庐县城,镇以县名。与县内印渚、方埠等同样是已经撤销的镇,原辖地现分属桐君街道、城南街道和凤川街道。

历史沿革

桐庐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曾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废桐庐入钱塘县,至仁寿二年(602年)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置严州。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天佑三年(906年)划分水东北五乡入临安。1949年4至5月桐、分两县解放,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1960年5月又废富阳入桐庐,并隶属于杭州市。1961年10月复置富阳县,今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

解放前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分水民勇大败倭寇。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濮振声率白布会起义反清,响应者不下万余。

中共浙江省委直属分水支部成立。

17年10月,中共岩坞支部成立。18年夏,中共分水区委建立,有党员70多人。19年7月,中共永安区委成立,有党员98人。

28年12月,中共桐庐县政工队支部、大市支部成立。

29年夏,中共印渚、横村、高枧支部成立。

34年6月,中共平湖区委成立。38年,中共江西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1949年5月,中共桐、分两县委成立。

解放后

桐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反对国民党的反对统治和封建剥削的斗争。

民国17年秋,富家、老坞、何宅坞农民成立“自立社”,向土豪劣绅展开减租斗争。

18、19年,先后举行“毕浦农民暴动”、“儒桥农民暴动”、“城下农民暴动”,打击封建势力。23年,龙伏村百余农民发动搞租夺粮斗争。抗日战争中,深浦、环溪千余民众投入馈运食物、护送伤员和作向导等抗日工作。桐庐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投入构筑国防工事达5万余工,运输军粮船最多时月达600艘(次)。出征军人2997名。解放战争中,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在县境边陲山区开辟根据地,建立四管民主政府,开展征粮、“二五”减租,发动支前等革命活动。潘芝山等一批革命烈士为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解放初,桐庐人民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境内的残余武装力量和20余股土匪,巩固人民政权。

1950年11月,桐庐人民积极投入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粉碎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和复辟阴谋,取得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摧毁封建剥削制度,83%的农户分得土地及耕牛、家具等生产资料。

1951年,1351名青年志愿参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为保卫祖国作出贡献。

桐庐镇原为桐庐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经过多次的重新规划,桐庐镇原辖地现分属桐君街道城南街道和凤川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

以县城桐庐镇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

地形地貌

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

全县地势,西北和东南向富春江沿岸降低,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山的伟岸,石的气势,水的灵韵,林的秀色,构成了桐庐山水洞天色彩斑斓的景致与诗画般的意境。

民族人口

200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98241人,比上年增加1356人;其中农业人口287673人,非农业人口110545人。全县人口出生率9.41‰,死亡率6.5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91‰。当年计划生育率97.49%

汉族为主,有畲、苗、土家、侗、蒙古、壮、满、回、藏、布依、高山、维吾尔、俄罗斯、瑶、白、佤、仫佬17个少数民族。面积182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桐庐县辖2个街道、7个镇、4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桐君街道、旧县街道;分水镇、富春江镇、横村镇、凤川镇、百江镇、瑶琳镇、江南镇;钟山乡、新合乡、合村乡、莪山畲族乡。共有7个社区、14个居民区、186个行政村。

区位交通

桐庐镇紧依320国道,到省城杭州只有一小时路程,距杭州国际机场100公里,到上海宁波港也只需3小时的路程,桐庐还建有直升机场,交通极为便利。富春江穿越桐庐镇,水资源极为丰富,建有桐庐自来水厂。兄弟乡镇富春江镇建有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富春江发电厂,以及桐庐镇建有220千伏的乔林变电所,保证充足的水电供应。

工业发展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发展主题,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鼓励生产性投入,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使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大基数快增长。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47、41%;完成工业销售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50、22%;实现工业利税3、92亿元,增长31、99%,其中利润1、87亿元,增长28、97%;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6亿元,增长45、28%;工业用电量4000万千瓦时,增长27%。

全镇主攻工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通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六’,创新创业大发展”的大讨论活动,出台了对工业企业的奖励政策,完善了《工业经济目标考核办法》,将工业经济目标奖励和技改投入、技术创新、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各种措施大大地激发了全镇干部、企业家的发展热情,坚定了发展工业经济的信心,鼓足了做大做强企业的干劲。如杭州富力纺织有限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改投入,生产能力大大地提高,产品档次明显提升,2002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9、77%;杭州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投资883万元,在桐庐镇轻纺科技园区内兴建厂房18000平方米,同时从德国费格内窥镜医疗技术公司引进先进设备,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一流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同比增长72、41%,成为全国最大的内窥镜生产企业。

招商引资

全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镇党委、镇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出台招商引资考核奖励目标责任制,落实招商引资经费,采取外出招商和请进来招商相结合的办法。2002年共引进企业15家,引进到位资金3亿元,比上年增长322、54%,其中引进的项目超亿元的就有四个,三狮集团、西子集团、华元置业投资的游艇项目、兰州国芳百盛集团投资的大奇山文化旅游项目等大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前来投资创业。浙江三狮集团来镇投资5个亿兴建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是21世纪初全县最大的工业企业投入项目;全国知名企业—一杭州西子集团投资10个亿到剪溪坞兴建的国际休闲会所及CEO培训中心是全县有史以来投资额度最大的一个项目。

工业生产性投入增势明显。2002年全镇工业生产性投入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91%,创历史新高。工业生产性投入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投资项目的数量和投资总额均创历史新高。仅2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38个,投资总额4亿元,同比增长73、91%;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个,投资总额上20亿元,同比增长138、81%;二是投资方向多元化。受国际经济发展减缓的影响,桐庐镇2002年轻纺行业的投入比上年有所下降,而医疗、化工、建材等行业的投入则有大幅度提高,成为2002年年生产性投入的主体。其中建材行业投入1、59亿元,同比增长131、28%;医疗化工行业生产性投入5100万元,增长45、57%。

经济事业

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投入2000余万元,总长1238、9米,宽18米的思源路已于2002年8月初竣工;总长1500米,宽30米的城南西路,也已在2002年年内完工;工业园区的水、电、通信等硬件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中。基础条件的改善,入园门槛的降低,引来了众多的中小企业投资者,其中工业园区一期园区建成投产企业14家,总投资1亿元,2002年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园区内现有入园企业30家,投资额超过2亿元。通过努力,桐庐镇工业园区已被国务院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今后5年内工业园区经济总量达到50亿奠定了基础。

桐庐镇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进入21世纪,更是呈现出现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基础设施投入最多、城镇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的特点,综合经济实力已成为杭州市重点乡镇第二位,并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镇”、“省级绿色小城镇”、“杭州市科技星火示范镇”、“杭州市卫生城镇”等。 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桐庐镇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基础设施投入最多、城镇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的几年。镇党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各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团结拼搏,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济社会目标,为实现“三年超百亿、五年双百亿”的奋斗目标开了好头,为超百亿目标提前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6元,比2007年净增长322元,财政收入达到1、88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杭州市重点乡镇第二位。

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大胆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经济获得稳步增长。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基地建设得以进一步深化。仅2002年全镇大田结构调整新增面积3643.4亩,其中水果、花卉经济作物1644.9亩,蔬菜西瓜等季节性经济作物1645.5亩,珍珠甲鱼等水产面积352亩。新增效益农业示范基地8个:湾里村引进的艾青种植基地总投资220万元,面积200亩;金山村引进的桐庐昌裕奶牛养殖场总投资200万元,面积150亩;阆里村引进资金150万元,开发农业观光旅游115亩;岩桥村引进的桐庐山水农庄有限公司;阆苑的生猪养殖场;桥外村和蒋陆家村引进的花卉苗木基地;尹家村引进的银杏花卉苗木示范基地等为全镇的经济结构调整作出了示范和推动。

全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快速,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全镇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杭州天地保健品有限公司,2002年实现产值1、2亿元,创利690万元。到2002年为止,全镇已有农业龙头企业9家,其中市级5家,县级4家。2002年桐庐镇的桐庐云山银峰茶业贸易部还荣获了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另获省级农业名牌农产品展销会优胜奖的有3只,获得市级农业名牌农产品展销会优胜奖的有9只。

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2年来,全镇共投入585万余元完成了五大重点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投资70万元保质保量对溪旁水库l号副坝进行了加固;洋洲至桐庐一桥第二期城防工程,总长4059米,总投资2856万元,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梅蓉段堤塘工程,全长4、6公里,投资400万元,工已基本完工;梅蓉、濮家庄金山、范家边四个村3000余亩土地整理改造完毕,经过改造后,净增土地488亩;另全年维修排涝站16座,机埠42台,新村砌渠道11、9公里,新浇三面光渠道6800米,完成土石方56、64万方,新建机耕路6公里,修复水毁工程13处。林业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全年封山育林81062亩,加大了林业生态建设力度。

社会事业

法律普及

以“三个代表”、“十六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大讨论活动在全镇所有镇、村干部中开展,干部的责任感、危机感明显增强,学习的氛围日渐浓厚。

坚持宣传、贯彻执行依法治镇,依法治村工作。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召开学校现场审判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活动,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明显增强。

计生工作

坚决执行三大基本国策。计生工作按照“一个中心、二个加强、三个提高”的思路,2002年共出生675人,计生率达到98、37%,各项计生工作指标均达到县政府考核要求,桐庐镇计生及流动人口工作还代表全县接受市计生委考核验收,考核成绩优秀。环保宣传深入人心,各所学校积极开设环保知识课堂,继镇新区小学、镇二小分别被授予省、市绿色学校后,桐君中心小学又被命名为县绿色学校。土管工作严格依法办事,确保“三无乡镇“称号。

社会治安

综治工作紧紧围绕“11月底前重点整治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基本消除,治安状况明显进步”的日标。通过深化“严打”斗争和“创安”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镇、村共出资36万元组建义务巡逻队,对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起到了明显作用。2002年,不仅摘掉了杭州市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地区的子,还被评为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民政、残联工作扎实开展。2002年全镇共发放慰问金及物资款6万余元,对430余户困难户进行慰问和救济;落实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234户,441人;火化率、婚姻登记合格率均保持100%;农村“双整治”活动成效明显;可容纳120余人的镇光荣院、敬老院正式落成使用;村民自治模范乡镇经市政府考核验收已达标;残疾人联合会顺利进行了换届,残疾人权益得到进一步落实和保障。

科教文卫

科教文卫工作长足发展。教育事业投入进一步加大,总投入约3500万元的三合中学迁建工程启动,并已完成基础性工程;总投入150万元的金东小学重建工程,已竣工使用;金西小学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一小、二小、三小新建或改建了师生食堂,解决了师生的午餐问题。金中、中联小学的撤并已摆上了议事日程。大病医疗保险初步取得成效,无偿献血活动深入到农村。科普工作落实到位,2002年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35次。现有社区文体骨干队伍28支。2002年共举办各种文体活动81场次,深受居民群众欢迎。镇文体骨干队伍还积极参加了西博会狂欢节、富春山水节、杭州龙井开茶节。“周周有节目,月月有大戏”的社区文化红红火火。

基础设施

重点建设项目和交通事业顺利开展。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点工程进展顺利;桐中南迁后80余户拆迁户得到妥善安置;严格依法做好三合中学搬迁和镇政府南迁的方案设计、土地征用、审批招标等各项工作;及时动员了72户农户动迁,确保16省道扩改建工程的顺利进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童家、岩桥、麻蓬等村想办法集中财力,修筑水泥路。进行电网线路标准化改造,改装自来水等,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建设成效明显。我县是浙江省社区建设实验县和杭州市社区建设试点县,作为开局之年,社区建设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省委副书记李金明,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省民政厅副厅长童禅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于跃敏曾先后莅临我镇视察指导社区建设。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县四套班子领导更是多次到社区亲自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桐庐镇的社区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7个社区除国通、迎春社区外,都已基本落实或解决了“五室、两站、一校、一场所”等办公和服务用户,社区服务日受好评。迎宾社区被命名为省级示范社区居委会、市级文明社区,洋塘社区被命名为市级文明社区,迎宾、洋塘、南门、东门、迎春五个社区被命名为县级文明社区。

新农村建设

工业建设

1、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扩大投资规模。2003年在汲取200年招商引资良好成效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和宣传力度,兑现了2002年制定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了企业和干部群众招商引资的热情,营造出一个政府诚招商、全民热招商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发挥镇招商引资服务项目部等招商机构作用,千方百计优化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门槛,提供用地、审批、技术、信息等全程代理服务,并加大了对县外、省外、境外资金及大项目的引进和高新企业、工业企业投资项目的引进。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引导民间资金创业,实现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在加大工业企业引资的同时,还做好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2、加快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是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做好园区标准厂房的建设和招租工作,降低入园企业投资成本,满足部分外来企业欲低成本进园办企业的要求,使工业园区成为对外宣传的又一新窗口,并增加建成标准厂房行政村的投资收益;三是探索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新融资渠道;四是调整园区土地出让办法,化整为零,使征用5至10亩土地建厂的中小企业能够入园办厂。

3、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一是鼓励支持医药化工、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高科技企业的科技投入,加快高、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在创立知名商标和品牌上有了突破;二是积极引导针织等传统行业的企业重视技改投入,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针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产品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和出口能力;三是加强了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坚持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创办研发机构,提升企业及产品技术层次。

4、继续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通过扶优扶大扶强,培植规模企,努力实现“三年内培育一家5亿元企业、五年内培育一家10亿元企业,每年新培育一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的目标。2003年新培育年产值5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2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家。对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对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指派专人负责,并可享受一厂一策的优惠政策。继续推进企业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积极引导私营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董事会、监事会,聘请专业人才进行管理。以区域块状特色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强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和与其他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尽快形成针织、服装、医疗器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带动我镇整个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

1、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基地辐射作用,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的主导作用,以打造特色基地为重点,接轨杭州都市型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新增农业结构调整面积3500亩,其中水果、水产、蔬菜“三大基地”1000亩。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抓好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2003年以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行“订单农业”和“公司十农户”等形式,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2003年投资200万元,对龙头坞水库、舒坑水库和峙山海沙塘水库以及对石珠溪、浪阆溪等小溪进行除险加固和小流域治理。同时,继续做好迎春桥至周家坟山段和洋塘城防的协调工作。

4、做好土地文章。2003年金西片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已全面铺开,土地整理项目面积为4039亩,总投资686万元,土地整理后净增耕地面积405亩,有效拓展桐庐镇的发展空间。

第三产业

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接轨旅游西进的大杭州旅游发展战略和我县的整体旅游规划,走休闲、度假的路子,进一步加大景区建设和新景点开发力度,加快西子集团投资剪溪坞项目、阆苑石景、富春江休闲度假区项目等一批旅游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等其它行业,构建完整的旅游经济链,增加三产比重,繁荣桐庐镇经济。

风景名胜

距桐庐县城23公里的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纵深1000米,游览面积28000平方米,她以神奇的地貌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而享有“全国诸洞冠”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