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7 14:42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桓玄击败荆州刺史殷仲堪以后,逮捕了殷仲堪的将领和僚属十来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一向待罗企生不错,当他打算杀掉一些人的时候,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我认罪,我就赦免你。”罗企生答道:“我是殷荆州的官吏,现在殷荆州正走向灭亡,存亡不能预判,我有何脸面向桓公谢罪。”绑赴刑场以后,桓玄又派人问罗企生:“还有什么要说吗?”罗企生回答说:“从前晋文王杀了嵇康,而嵇康的儿子嵇绍却做了晋室的忠臣。因此,我请求桓公留下我一个弟弟来奉养我的老母亲。”桓玄就按照罗企生的要求饶恕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送了一件羔皮袍子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这时胡氏在豫章,当罗企生被杀的消息传来,胡氏当天就把那件羔皮袍子烧掉了。
收,收捕,逮捕。将佐,将领和僚属。十许人,十来人,许,表大概。
咨议,咨议参军,官名,掌管谋划,类似参谋、军师之类。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殷仲堪镇守荆州时,推举他做了功曹。桓玄攻打荆州,殷仲堪又让他担任咨议参军。
焉,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里”“那里”“其中”等。
素,一向。
谢,指谢罪。
市,刑场,古时候刑场一般设在菜市口。
嵇绍,嵇康的儿子。嵇绍十岁的时候,嵇康被司马昭杀害。晋惠帝时,嵇绍为侍中。京城变乱,嵇绍为保护晋惠帝,身中数箭而亡。据说,事后晋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晋惠帝说“不要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有时想想,晋惠帝果真是白痴皇帝么?还很难说呢。嵇绍是个美男子,有一个鹤立鸡群的成语,说的就是嵇绍体态俊伟,超凡脱俗。
乞,请求。一弟,一个弟弟,这里指罗遵生。
宥,宽恕,饶恕。问,消息。
《中兴书》将罗企生被逮捕前的情况说得很详细,当桓玄攻进荆州时,由于殷仲堪多疑少决,罗企生颇为担忧,就对他弟弟罗遵生说:“殷侯仁义但没有决断,事情一定不会成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应当和他生死与共。”后来,殷仲堪果然败走,文武官员中没有人送他,只有罗企生跟随着。路经罗企生家门口时,罗遵生对哥哥说:“如此分离,怎么可以不拉拉手呢?”罗企生调转马头伸出手,罗遵生用力把哥哥从马上拉下来,说:“家中还有老母亲,你想到哪里去啊?”罗企生擦着眼泪说:“今日之事,我只有一死。你们奉养母亲,不失为子之道,一门之中有忠有孝,还有什么遗憾!”罗遵生听了,把哥哥抱得更紧,殷仲堪在路边等待,罗企生远远地喊着:“我愿与你同生死,请稍等片刻。”殷仲堪见到罗企生一时没有办法挣脱,就扬鞭策马而去。
后来的情节,《中兴书》的记载,与《世说》有很大的区别。桓玄攻破荆州后,荆州人士都去拜见他,只有罗企生一人在殷仲堪家里整理东西,没有去。有人就劝他说:“桓玄性好猜忌,不会看取你的忠诚节操。你如果不去,必会遭来灾祸。”罗企生正色道:“我是殷侯的官吏,殷侯以国士之恩礼遇我,我不能剪灭丑逆,以致奔败,还有什么颜面向桓玄求生呢?”桓玄听到后,大怒,将罗企生逮捕起来,说:“我以前待你也不错,为何要辜负于我?”罗企生说:“我们结盟才多久,你却出尔反尔,用心险恶,乘荆州水灾之乱突然袭击。我只惭愧自己没有能力,不能把你消灭,立死犹恨晚也。”于是,桓玄就斩杀了罗企生。
《中兴书》撰于南朝宋孝武帝时期,略晚于《世说新语》,关于罗企生就义的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很难考证。我们所见到的《晋书》(唐太宗诏令宰相房玄龄等人编撰)采用了《中兴书》的说法。这两种说法是有排异性的,真实的历史只能属于其中的一种。虽然无从考证正误,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有时掌握在书写者手中。
之所以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是因为书写者有不同的着重点。《中兴书》看重的是忠,《世说新语》看重的是孝。自古忠孝两难全,所以《中兴书》和《世说新语》也只好各执一端了。
桓玄终究是不能成大气候的人,他既然饶恕了罗遵生,又何尝不能饶恕罗企生呢。如果他能留下罗企生的性命来侍奉母亲,罗企生是绝不会再来反他的了,因为罗企生不单是忠臣,也是孝子。这样,道德的制高点就完全被桓玄占据了。虽然罗企生为了保存弟弟罗遵生,煞费苦心,举出了嵇康、嵇绍父子之事(有两个目的吧,一是暗示桓玄,罗遵生会像嵇绍忠于晋室一样忠于桓玄,二是暗示罗遵生要学习嵇绍那样,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但罗遵生真会从内心里来感激、忠诚于桓玄么?看看罗母胡氏吧,焚裘以绝昔日之恩,并不念桓玄不屠满门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