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8 15:52
桦树皮制作技艺,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黑龙江省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考古资料证明,大约3000年前,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已经有了桦皮制品,1959年,呼伦贝尔盟满洲里市扎贵诺尔发现的汉代鲜卑墓中,曾出土上千件桦皮器皿盖。1960年扎资诺尔汉墓中,又发现多种桦木、桦皮制作的器皿。在呼伦贝尔盟白辛墓和兴安盟科右中旗巴札嘎墓中也出土过辽代北方少数民族使用过的桦树皮器皿残件。史料中,也可见中国三江流域的古代民族使用桦皮造物的记载,《北史》记室韦族“用桦皮盖屋”;《吉林外史》记载:“当地有桦皮船及以桦皮盖的窝棚”。
树皮成品主要有船、签、箱、盒、碗、帽鞋等种类。由桦树皮制成的器具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是狩猎民族喜爱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此外,树皮制品上往往装饰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图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一:剥取树皮
桦树皮制品的材料桦树皮来自于白桦树,白桦树是多年生高大乔木,具有轻便样树皮制品的材料和易加工的特点,还很易燃。每年农历五月底六月初直到立秋的头天都是剩树皮的好时机,这段时期是桦树生长旺盛期,树皮光滑且洁净。按需要用刀在树干上切割一周,再在其中用竖线切割桦树皮便自然裂开一条缝,从粗起的一边慢慢揭开撕下,树皮便自然脱落。里面还有一层木质嫩皮不受损伤,过一段时间又会长出新皮。刚刚剩下的桦树皮含有一定水分,质地柔软,可以直接用来制作工艺品。但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水分的大量蒸发,桦树皮变得非常干燥、质地硬而脆,很容易折断,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
二:浸、煮以软化树皮
处理一般采用蒸煮法。蒸煮时,为了防止桦树皮变形,首先要将它们打成捆,放入加有清水的锅中,由于桦树皮质量较轻,需要用重物压在桦树皮上,确保桦树皮卷可以完全浸在水中。然后开始加温,并保持水温在100摄氏度左右。桦树皮需要蒸煮12小时。其间,随时查看,注意保持温度,保持水量。树皮煮好后,放在一旁晾干待用。蒸煮之后,桦树皮质地更加柔软,且恢复了较强的韧性,便于下一步的加工制作。
三:剪裁缝合
缝制前,要根据树皮的大小和层次,安排不同的用处,做出不同的器皿。用剪刀进行剪裁,然后用野兽的筋线、马尾缝合成型,再打上楦,或用木架支上,以防变形。
四:装饰图案。
第四步是装饰。为了使器皿美观,须饰以各种花纹,最通常的方法是用“托格托文”在带有自然纹理、呈浅咖啡色的桦皮器皿上雕刻。“托格托文”是用鹿的骨头或狍下腿骨制成的雕刻工具,有二齿、三齿、四齿之分。雕刻时一手握住“托格托文”,一手持木棒敲打“托格托文”顶部,这样就在桦皮器皿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花纹,有动物图案,也有圆花、几何纹等图案。
桦树皮制作技艺是狩猎民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种特殊文化体现了狩猎民族的聪明才智,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主要流传在中国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族聚居地,以及古代黑龙江流域的赫晢族聚居区。桦树皮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狩猎文化已渐衰微,并受民间艺术自身发展的局限,桦树皮制作技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危机。
付占祥,男,1955年12月出生。2007年6月,付占祥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黑龙江省申报。
黑龙江省饶河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5个传习所,建设完成了桦树皮制作技艺展览馆。
2017年10月25日起,黑龙江省省非遗中心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付占祥桦树皮制作技艺抢救性记录。
2018年6月25至27日,在取桦树皮最佳时节奔赴双鸭山市饶河县,全程记录了付占祥师徒扒取桦树皮的技艺流程。8月10日至12日,黑龙江省省非遗专家、桦皮研究学者张敏杰对付占祥进行了前期口述访谈,根据访谈撰写口述史后,又于9月15日对付占祥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口述史访谈。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鄂伦春自治旗文化馆、饶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桦树皮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桦树皮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饶河县赫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桦树皮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鄂伦春自治旗文化馆(鄂伦春自治旗美术馆)。
重要展览
2014年10月,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布展工作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展,桦树皮制作技艺在其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