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3 21:28
梁密庵(1880—1940),广东梅县松口大力村人,清末爱国华侨。出生于荷印巴达维亚。其父梁映堂是当地华侨富商,曾任巴城中华商会主席,荷印殖民当局委为华人甲必丹。梁密庵中学毕业后佐父经商。1905年梁密庵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参与发起革命组织寄南社,后改名为华侨书报社,被推举为社长。孙中山先生亲书“努力前进”立轴嘉奖;黄兴书赠“是式南邦”横轴留念。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夕,亟需巨额经费,梁密庵毅然将父亲的大笔存款取出,汇回支援。1941年梁密庵因病逝世后,梅州人民在松口中山公园建造密庵亭,以为纪念。
梁密庵,清末爱国华侨。其父梁映堂是印尼富商,曾任巴达维亚中华商会会长和荷兰当局委仟的巴城“甲必丹”。
梁密庵出生于巴达维亚,少年在巴城就读,中学毕业后,协助其父经商。时孙中山在南洋宣传革命,梁密庵深受影响,1905年,经谢良牧、梁鸣九介绍,加人同盟会,在巴城与谢逸桥等创设“寄南社”,被举为社长。不久,“寄南社”改名华侨书报社,成为同盟会的秘密联络点,许多革命志士聚议于此,募款赞助祖国革命。为此,孙中山亲撰“华侨书报社”匾额以赠,后又书“努力进前”立轴嘉勉。黄兴亦书赠“是式南邦”横轴留念。1911年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前夕,起义指挥机关亟需巨款应用,梁密庵毅然将其父储存之巨款私自寄回国内,支援起义。事后为其父知悉,为父者亦深明大义,对儿子的爱国行动表示赞同。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为表彰梁密庵对革命的贡献,特颁旌义状,旌文称:“梁密庵于中华民国开国之始,踊跃输将,军储赖济,特给予旌义状,奕代后民,永多厥义,此旌。”
1918年,孙中山来粤东视察,特率胡汉民、姚雨平到松口探望谢逸桥、梁密庵等同盟会员并摄影留念。1940年梁密庵病逝于雅加达,终年61岁。1943年由华侨和地方热心人士捐资在松口中山公园建“密庵亭”1座,作为纪念。
梁密庵(1880—1940),讳玉枢,出生于荷印巴达维亚,祖籍梅州市梅县区,梁映堂之长子,梁锡佑之父,梁世桢之祖父。青年时代随父亲在巴城经商,温文儒雅,广交社会贤达,有古代孟尝君之风。
1905年前后,孙中山到南洋各地宣传革命,号召国人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建设共和为使命。梁密庵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驱逐鞑虏、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成立民国”的革命纲领,在巴城与同仁创设寄南社,出任社长。后经侨贤谢良牧、梁鸣发等革命先进之介绍,梁密庵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久,寄南社改为华侨书报社,社员扩大为一百多人,更具规模,实为中国同盟会在巴城的联络处。梁密庵身为巴城华侨书报社社长,积极在印尼各地发展华侨书报社五十二处,会员多达数万名,大力推动中华文化,并发动华侨募集捐款资助祖国革命。
据新加坡华人著名学者颜清煌研究的资料记载,从1908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南洋华人社会是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活动的中心。其中由梁密庵等领导的印尼华侨书报社捐献给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经费几乎占总数的30%-40%。当时孙中山为巴城华侨书报社亲笔题签,并亲书“努力进前”四个大字立轴嘉勉。革命元勋、中国同盟会领导人黄兴曾访问巴城华侨书报社,亦书赠“是式南邦”,立轴留念。
革命先进李燮和、许汝为、章太炎等南来到巴城访问华侨书报社,受到社长梁密庵等同仁的热情款待。当章太炎在此见到孙中山先生为“华侨书报社”的题书,不禁肃立良久,长揖泪下。因其时袁世凯窃国,国父孙中山题书在祖国多被摧毁。
梁密庵在父亲回乡养老之时继承父业,扩展业务,加设德瑞栈,广购房地产,名震一时。不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船舶交通便利,欧美货物源源不绝而来,巴城房地产及商品等大幅跌价。梁密庵之商务亦深受影响,不得不采取行动整顿收缩。1923年,梁密庵决定返回梅县松口家乡,专门料理侨汇业务,而印尼所经营各项业务则交给长子梁锡佑接班复兴。
1910年,中国同盟会香港总部筹画新军起义,急需经费。梁密庵闻讯,即把华侨书报社筹集的港币五万元通过银行汇回香港,汇票由梁鸣九带往香港。但他所乘轮船在海上遇险,梁鸣九葬身鱼腹,汇票亦告消失。梁密庵获悉噩耗后几经波折,才领回汇款,旋派遣巴城义成学校刘子芬老师专送五万港元汇票回国,资助广州义军起义费用。
1911年3月29日,中国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前夕,起义指挥部需巨款急用。巴城华侨书报社全体同仁四处募捐但已来不及。对此十万火急之形势,梁密庵毅然将父亲梁映堂在银行所存十万银元之巨款提取,应急支持革命党人的广州起义。其时,他担心父亲责怪便出走星洲。梁映堂知悉儿子出走原因后,对儿子为国为民的义举深表赞同,当即让友人到星洲携带梁密庵返回巴城。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嘉奖梁密庵踊跃输将、鼎力支持辛亥革命的功勋,在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初一日颁发旌义状,以褒扬之。
1918年,国父孙中山到梅县松口视察,谢逸桥、谢良牧昆仲和梁密庵等以中国国民党党员身份欢迎,孙中山曾在谢氏昆仲之爱春楼下榻三天,并亲临梁密庵之承德楼欢叙。
抗日战争时期,国光中学内迁,梁密庵不但将承德楼无偿提供给国光中学、松口中学作校舍,直至1986年才陆续迁出,历时半个多世纪;还热心出钱出力,为家乡培育人才的教育事业贡献良多。
1940年,梁密庵在印尼雅加达病逝,终年61岁。梅县区松口家乡民众为纪念梁密庵对辛亥革命所作出的巨大功绩,1941年在松口中山公园内建造一座密庵亭,将国父孙中山的旌义状及民国政府领导人蒋介石、林森、于右任、陈立夫、何应钦、戴季陶等题词镶嵌于内,以流芳百世,光耀千秋。
孙中山当年在东南亚进行革命时,梁密庵积极加入同盟会,并带头捐巨资支持革命。同时他还建立了“华侨书报社”作为华人华侨捐资转寄机制,为孙中山在东南亚进行革命解决了资金问题。
据资料记载,从1908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南洋华人社会是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活动的中心。其中由梁密庵等领导的印尼“华侨书报社”捐献给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经费占总数的30%-40%。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表彰梁密庵作出的巨大贡献,特颁发“旌义状”褒奖。
祖父:梁采臣
父亲:梁映堂
孙子:梁世桢、梁世京、梁世誉
梁氏家族是印尼雅加达梅州籍客家人五世其昌的名门望族。梁密庵之父梁映堂被印尼侨商推举为巴达维亚中华商会会长,积极维护当地侨商利益,在当地极有声望。梁密庵有四个儿子;锡佑、铨佑、铣佑、锟佑。梁锡佑元配潘淑容女士出身梅县南口镇的“南华又庐”名门望族,是闻侨潘祥初之孙女、潘荫庭之女儿,她与梁锡佑结婚后,育有五个男孩和一个女儿。铨佑,广州岭南大学毕业后,在印尼经商;铣佑服务军界,抗日战争时立功获得多枚奖章;锟佑,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在香港经营工厂。
梁氏家族事业七代连续兴旺。梁密庵的子孙后裔大多数在印尼、台湾、香港等地经商,其中他的儿子梁锡佑是著名侨团领袖,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而梁锡佑之子梁世桢创办了印尼五大房地产上市公司之一,成为东南亚著名富商。富裕后的梁密庵后人桑梓情深,时刻关注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尤其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累计捐资1000多万元为家乡兴学兴教,因此赢得了“承德五世兴学”美誉。
在中国广东梅县松口镇景色秀丽的中山公园内,一座纪念辛亥革命功臣梁密庵先贤的“密庵亭”矗立于其间。“密庵亭”,这是1941年松口民众纪念在印尼雅加达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梁密庵先贤而建造的。“密庵亭”成为海内外人士缅怀先贤、奋发励志的旅游景点。绿树掩映、繁花簇拥下的“密庵亭”呈六角形,黄色的外墙,金黄色的琉璃瓦,配上银灰色的大理石栏杆,在秋阳的照耀下显得庄严、肃穆。步入拱形的正门,只见墙壁上方镶嵌着梁密庵先生遗像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亲笔签名的“旌义状”。“旌义状”文曰:“梁密庵于中华民国开国之初,踊跃输将,军储赖济,特给予旌义状,奕代后民,永多厥义。此旌。临时大总统孙文。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初一日。”
亭内墙壁上方分别用大理石镶嵌上中华民国政府六位领导人于1940年为梁密庵先生逝世纪念的题词。蒋中正先生题词:“典型犹在”;林森先生题词:“志事同钦”;于右任先生题词:“忠贞报国”;陈立夫先生题词:“风高弦卜”;何应钦先生题词:“基宇宏邈”;戴传贤先生题词:“高义干云”。这些题词,是对梁密庵先贤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高度评价。
亭内柱石上还镌刻上纪念梁密庵先贤之三副楹联:“同革命者几何人?却羡佳儿能述志;辟公园中一席地,好教游客坐谈天。(1941年,居士李柏存敬撰)”;“筹银着辛劳,功业应昭先辈传;存心惟淡泊,典型留与后人看。(梁石荪敬题)”;“输饷支军,兴学育才,五代家风昭青史;旌状长存,典型永在,千秋碑碣颂先贤。(2002年重修,八七叟温澄章敬题)”。联语隽永,寓意深长。
承德楼是爱国华侨梁密庵的故居,承德楼得名于梁氏家族“唯德是崇”的祖训,是梁密庵之父梁映堂于1908年设计建造,该建筑融合了客家与欧洲地区建筑特色,颇为独特。1918年,孙中山到松口时,曾亲临“承德楼”与梁密庵欢叙。辛亥革命成功后,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为嘉奖梁密庵的功绩,于民国元年三月向梁密庵颁发了“旌义状”。抗日战争时期,梁密庵后人将“承德楼”无偿提供当地作为校舍,历时半个多世纪。承德楼中堂两侧挂满了梁氏先辈几代人的肖像,从承德楼走出的华侨均对新中国革命和家乡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