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

更新时间:2024-09-14 17:59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由严俊执导,陈又新编剧,李丽华、尤敏等主演的古装电影,于1964年12月24日上映。

剧情简介

富户千金祝英台乔装男子,由侍婢银心相伴赴尼山书院求学,半途与梁山伯、四九主仆相遇,伯喜与台志趣相投,二人结为八拜之交。台对伯芳心暗许,同窗三载,感情益增,后奉父命回家,遂向师母表明身份,托她将提亲信物交伯。送别之时,台多番暗示女儿之身、爱伯之意,伯仍是懵懂不觉,待恍然大悟赶往祝家提亲,台已许配马太守之子。伯登时一病不起,临终托母将他葬在台出嫁必经之路。台决以身殉情,出嫁之日坚持顺道祭坟,忽然伯墓穴裂开,即纵身墓中,与伯双双化蝶起舞。

职员表

演员表

参考资料来源

幕后故事

六十年代初邵氏、电懋竞争激烈,邵氏抢拍的同名电影早于1963年4月4日上映,轰动港、台,凌波红极一时;本片则由电懋支持严俊的国泰公司恢复制作出品阔银幕影片。

导演严俊:“从爆坟化蝶和变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时间过程很短暂,当然我们是用卡通来完成这些镜头的,要绘制三千二百张,然后逐张来拍摄在这之前,我在台湾搜集了很多蝴蝶标本,画面风格是采用中国工业绘画,笔触精细传神,和全片的布景、服装、道具等,都能谐合统一。”(《国际电影》第96期, 1963年10月)

相关采访

一、成龙参演电影处女作

在2017年12月29日的高晓松主讲的访谈节目《晓说》中,63岁的成龙作为嘉宾接受高晓松采访。

高:大哥能记得住自己拍过多少电影了吗?这一次我们是在廊坊,大哥的拍摄基地又在拍新的电影。

成龙:我六岁半的时候第一部戏叫《梁山伯与祝英台》。

高:你演梁山伯?

成龙:(笑)我演个仙童。我还记得那首歌叫“快穿喜服把天地拜”,就是李丽华——我干妈、严俊导演,我是做个仙童,(扮演仙童的)四个人有…好像洪金宝、我,元华有没有我忘了,反正是四个仙童,就是七小福中间的几位,拿了结婚礼服就唱一句“快穿喜服把天地拜”,完了严俊就看中我了,之后第二部戏就拍《秦香莲》了。完了之后就一直拍电影拍到今天。

二、配唱插曲引风波

为63年邵氏版本《梁祝》中乐蒂饰演的祝英台角色幕后配唱的歌星静婷对《梁祝》插曲似乎没有那么喜欢, 她提出的一点倒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她认为在《梁祝》中, 作曲的周蓝萍在谱凌波部分的音调太高了。因为凌波扮演的是男生,唱的应是男声, 但是戏中她的部分Key太高, 根本不属于男声的调, 像女声一样. 这样的情况下, 就显的祝英台的歌声过低了. 这一点静婷非常不满意, 但是她也觉得如此倒也非常符合乐蒂低沉的声音。也许如此使得观众非常容易接受静婷为乐蒂的幕后代唱, 将静婷的歌声和乐蒂的演技融合在一起, 产生相乘的戏剧效果。 说实在,《梁祝》中凌波的歌声有些部分实在刺耳, 但是配乐动听, 背景如诗如画, 演员们演技细腻自然, 让观众融入剧情和歌声而忽略了这个小小的瑕疵。

静婷除了祝英台的独唱部分, 也唱和声. 此外, 当时电懋的基本演员容蓉(钱蓉蓉), 除了为电懋拍戏, 唱电影插曲, 也为卲氏的《梁祝》唱和声。容蓉进入电懋之前在台湾拍过几部电影, 和周蓝萍合作过。后来周蓝萍到香港发展, 为《梁祝》作曲编曲, 便找容蓉唱和声, 还有高宝树师母部分. 容蓉回忆当时唱一首和声有50元港币收入, 独唱一首200元。当时她初入电懋时, 一个月的待遇不过400港币, 唱歌赚外快, 对收入帮助很大。静婷还提及当时和声人数众多, 甚至连黄霑

静婷提及后来导演李翰祥发现其实她也可以唱黄梅调的男声, 只不过拍《梁祝》之前, 卲氏方面都认定静婷只适合唱女声。而凌波爆红之后, 邵氏所有黄梅调的反串和插曲男声都由她包办, 静婷也就没有机会在黄梅调中发挥多元化的歌艺。在静婷眼中, 凌波实在是运气很好, 说来真是如此。论歌喉, 凌波差静婷太多; 论演技, 没有乐蒂细腻深刻; 论外型嘛..., 但是就凭梁山伯傻憨的造型和不造作的演技以及《梁祝》优美的旋律, 配上她的歌声, 就让台湾人和东南亚华侨为之疯狂, 使乐蒂和静婷这两位《梁祝》的功臣, 饱受冷落滋味。如果光说是运气, 其实还不太够, 实在还有点奇迹的成分。除了感叹造化弄人之外, 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命和运, 配合天时地利人和, 真的可以成就不可思议的功业。

当初卲氏和电懋竞相要开拍《梁祝》的时候, 两边都跟静婷接触过, 邀请她为电影幕后代唱。当时静婷相当为难, 不知如何抉择, 后来决定去请教姚敏。 姚敏因为百代唱片公司的关系, 静婷当他是老师, 虽然姚敏一开始并不欣赏静婷, 认为她中气不够。 姚敏当时为电懋(国泰)的《梁祝》作曲, 但是当静婷去征询他的意见时, 姚敏不敢帮静婷作决定, 也不敢要求静婷为电懋《梁祝》代唱, 因为当时邵氏开的酬劳是电懋的两倍。既然姚敏不坚持, 静婷当然也就乐得挑薪酬高的邵氏《梁祝》了, 如此就得罪了严俊, 因此严俊对她非常不谅解。偏偏邵氏《梁祝》很快拍竣, 而且一上映就轰动武林, 惊动万教。而严俊国泰的《梁祝》迟迟没有拍好. 接着邵氏乘胜追击, 再开拍《七仙女》, 仍由李翰祥, 乐蒂和凌波铁三角携手合作。谁知后来先是乐蒂辞演, 跳槽电懋, 然后李翰祥和邵氏关系恶化, 在电懋暗助下, 也离开邵氏自组国联公司, 到台湾拍片。 到了这个时候, 已开拍的《梁祝》群龙无首, 说来讽刺, 邵氏又把原先打对台, 在电懋资助下为自己国泰公司拍摄《梁祝》的严俊请回来协助导演《七仙女》。

说来天下事真的难预料, 在电影界没有永远的敌人, 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原先严俊在卲氏担任导演, 也当演员, 而因为《梁祝》 ,邵氏认为严俊抄袭他们的计划, 宾主关系发生变化, 严俊和李丽华等同离开邵氏。邵氏找李翰祥和乐蒂等人, 集中公司人力财力, 全力支援拍摄《梁祝》。投资之钜, 规模的庞大和公司重视的程度, 以往没有任何电影可以与之比拟, 为的就是要打垮由严俊导演, 李丽华和尤敏主演的国泰《梁祝》. 结果目的达到,《梁祝》还打破过往纪录大卖, 也栽培出一棵新摇钱树——凌波, 却把功臣李翰祥和乐蒂气走, 这时又请回原先的敌人严俊来对付李翰祥等人。这种转变真的是十足电影界的罗生门, 让人眼花撩乱, 令人神经错乱。 静婷回忆有一天为《七仙女》录歌, 一进片厂就碰到严俊回来导《七仙女》(其实《七仙女》由三位导演合力完成), 一看到静婷就破口开骂, 让静婷当场落泪。气得她发誓只要是严俊的电影, 她就拒绝代唱。后来, 严俊在公开场合向她道歉, 彼此才释前嫌。 多年后, 静婷在一次餐宴场合中遇到李丽华, 李丽华还当面向她求证当年《梁祝》代唱和姚敏这回事情, 可见当年静婷的幕后代唱实在也牵动两部《梁祝》成败的一大因素。

三、梁祝出世一鸣惊人

邵氏版梁祝的梁山伯反串者凌波进了邵氏以后,也承认第一部戏并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而是《刘海遇仙记》;真正让她走上风口浪尖的两部戏,一部是58年到65年由王月汀导演原计划开拍却半途而废的古装歌唱片《红娘》(即65年邵氏黄梅调电影《西厢记》的雏形),另一部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成就了凌波。

记者张燕:随后,您(凌波)在邵氏就主演了第二部电影、李翰祥导演的黄梅调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凌波:拍完《红娘》以后,那时刚好电懋公司要拍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是很大的演员阵容。邵氏也要拍(这里指邵氏跟风要与电懋版《梁祝》竞争的抢拍),因为袁秋枫介绍的关系,李导演找我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李导演会找我去演梁山伯呢?第一,我演過男孩,那边电懋都是大明星、大牌,邵氏这边除了乐蒂一个大牌以外,他觉得找个新人搭配比较好,但这个新人也要有点演戏的经验。

影片插曲

影片评价

1962年,严俊自组的”金龙公司”与国泰集团的电懋公司合作,为赶搭黄梅列车,集合天王巨星李丽华、两届亚展影后尤敏摄制《梁山伯与祝英台》;邵氏得此情报,出动古装片的常胜军李翰祥主导全局,全力抢拍,于三个月内赶工完成,次(1963)年四月便在港、台上映,卖座鼎盛,写下历史新页。

另一方面,金龙/电懋的《梁祝》则拖延多时,迟至1964年冬天才上映。事隔四十年,如今,邵氏版的《梁祝》已成传代不朽的国宝级电影,电懋版《梁祝》则消失在历史洪流中,影片失传,连歌曲录音在旧货市场中也一片难求。

比较两家大公司在《梁祝》一案上的表现,邵氏的机动性,以及李翰祥与其工作团队的整体表现,不仅是邵氏版致胜的关键,更预示了邵氏日后称霸华语影坛的潜力。电懋版的《梁祝》就制片计划上观之,乃由得意影坛多年的严俊亲自执导,主演的则是纵横影坛二十年不曾褪色的”天王巨星”李丽华,以及拥有两届亚洲影后头衔的玉女尤敏,作曲的是当代国语流行歌曲界的第一把交椅——姚敏。相对于邵氏,挂上电影海报勉强具有号召力的名字,仅有李翰祥乐蒂二位,其余工作者——原订反串演出梁山伯的任洁算是新人,作曲的周蓝萍更是从台湾来的客卿-比起电懋的”绝配”组合,邵氏版本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看来彷佛预备”以小搏大”、”出奇致胜”,以”抢攻”为主,而非迎头硬战。

然而,在鸣枪起跑后,付诸执行之际,电懋却置身处处挨打的劣势。首先,邵氏以李隽青改编自越剧川剧等地方戏词的唱词为基础,由李翰祥统领编剧小组分头赶工,同时抢下当时国语影坛最重要的幕后代唱歌星静婷,电懋失却静婷一纸合约,遂抬出”抒情歌后”崔萍、”小调歌后”刘韵担任配唱,在邵氏版里,李翰祥又拔擢从厦语影界转攻国语影坛、并在《红楼梦》幕后代唱中表现不俗的小娟与静婷搭配。

到此,电懋阵脚虽乱,却还不致一败涂地,紧接着,电懋从设计、拍摄手法、表演风格、音乐情调等等,走的都是”地方戏曲”的格局——李丽华的京剧背景、尤敏的粤剧背景、姚敏对上海越剧的情有独锺,使电懋版在视觉、听觉、给观众的感觉整体而言,都似”戏曲电影”,然而,这又非保存老师父细腻做工的正宗舞台纪实片,当整个香港国语影坛极力走出地域限制,走向国际的关键时刻,电懋版《梁祝》的艺术抉择明显流于固步自封,仅将”目标观众群”圈囿于戏曲电影观众。至于邵氏方面,李翰祥及李系创作者延续其一贯的”大观美学”,黄梅调音乐成为李氏等经营中国幻觉的助力,而非流俗的阻力,承袭稍早《倩女幽魂》、《杨贵妃》的古典梦境格局,邵氏版《梁祝》虽为黄梅调歌剧,却摆脱大戏味道,不仅成功抓助戏曲电影观众、普通国语电影观众,更因其典雅的中国古典情怀吸引了一批文化界菁英,他们身为舆论意见领袖,在报章为文赞扬,加上街坊姑婆欧巴桑等耳语传播,形成万人空巷的盛况,高级知识分子与普通市井观众结合成巨大消费势力,便将《梁祝》与”黄梅调”捧上巅峰。

附带一提的,邵氏版梁祝虽然赶工很急,但邵氏动员的人力、财力、物力极其惊人,服装、布景及彩色摄影之成就连完全看不懂中国古装片的美国影评人都啧啧称奇,尼山书院一场,执行导演胡金铨为了匀出时间赶制分镜剧本,要求设计师打造气派的布景、缝制精致的学生制服,还请来邵氏旗下的基本演员客串;虽然电懋版也有明星客串书院学生,但邵氏版在数十人一起摇头吟诵的大场面中,加插训练班新星方盈、潘迎紫,基本演员唐丹、石燕、黄曼、莫愁,歌星顾媚,以及一线影星丁宁、乔庄、关山,气势自然不同凡响。至于李翰祥将小娟提携到幕前主演梁山伯,这又是历史的一页新章,此处暂且不表。

在电懋版的《梁祝》中,自然有结尾哭坟、化蝶的场面,但邵氏版以日本特效小组营造出的”末日质感”泫染整段悲剧情怀,将清新如江南小调的梁祝故事提升成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史诗。电懋版的化蝶场面由李丽华、尤敏身穿蝴蝶衣裳、头戴宝冠,在影棚内飞舞,邵氏版化蝶戏原本也遵循戏曲模式,在日本编舞老师的教导下,让乐蒂、凌波就着周蓝萍从《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转化出来的舞曲穿梭花丛,因成效不彰,李氏等便舍弃舞曲设计,直接在影棚里以吊线蝴蝶重拍,虽然结果差强人意,比起明星演员穿着彩衣跳蝶舞,李翰祥这一着却在无意间又摆脱”古装大戏”的旧俗限制,将他的”古典大观世界”再推上了一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