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5 16:49
梁晋才(1927年12月17日—2023年1月17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原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自动控制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研究员。
1927年12月17日,梁晋才出生于北京西城区西四牌楼兴隆里,原籍广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1946年8月—1950年8月,在北京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0年8月—1952年8月,在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任助教、讲师。
1952年8月—1953年8月,在哈尔滨铁道学院电信系(院系调整)任讲师。
1957年11月—1961年6月,在苏联莫斯科鲍曼高等工学院自动控制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1年6月—1961年9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
1961年9月—1962年6月,在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任讲师。
1962年6月—1965年9月,调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四支队一室工作。
1964年10月,在二院第二十二设计所任室主任、任副所长。
1965年9月—1971年9月,体制调整到上海机电二局第二十二设计所工作(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第八研究院),任上海航天局文革前任副所长,文革期间下放车间劳动。
1971年9月—1977年9月,调到上海机电二局新江机器厂工作任室革委会副主任;
1973年,任上海机电二局新江机器厂革委会常委。
1977年9月—1980年1月,负责组建上海机电二局8250总体设计研究所任副所长;
1979年,任某型号副总设计师。
1980年1月—1983年8月,任上海机电二局8250总体设计研究所任所长。
1983年8月—1993年12月,调上海航天局(即原上海机电二局)任科技委副主任。
1993年12月,担任上海航天局技术顾问。
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2002年,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2023年1月17日,梁晋才逝世。
20世纪60年代,梁晋才参与搞的第一个型号是仿制某型号地空导弹,对弹上自动驾驶仪进行反设计及掌握生产技术,在反设计过程中,利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分析了舵系统的自振问题,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对原有型号的改进并加以提高;梁晋才组织并主持一个攻关小组,以中国国外一个半液浮陀螺为参考原型进行仿制,他组织技术人员和车间工人师傅一起出谋划策,边解剖、边分析,边拟草图、边进行生产,在三个月内突破了各种技术难点,研制出了第一个半液浮陀螺。
1979年起,梁晋才主持中国第一个半主动寻的某中低空导弹武器系列(海用和陆用)的研制,任总设计师,在导引头、引信、雷达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关键、型号研制上取得突破。
1986年,梁晋才在陆上和海上的定型试验取得成功,又主持研制成功该武器系统的(乙)型,提高了舰队作战能力,填补了中国中低空舰空和野战防空导弹的两大空白。
1989年,梁晋才主持该武器系统(丙)型导弹的研制、主持设计新的气动布局,并采用静不稳定控制,提高了导弹机动性,扩大了作战空域,取消自动驾驶仪的自由陀螺,缩短了反应时间;梁晋才主持总体方案的论证,对继承性、先进性及可行性做了全面综合考虑,采用了新的布局和控制技术,制定了计划流程,利用仿真手段缩短了研制周期,使该型号突破了条件限制,在各次鉴定性飞行试验中获得成功。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梁晋才与他人合编专著两本,发表7篇论文。
据2020年6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梁晋才获国家及部级奖5项。
梁晋才兼任上海市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27年12月,梁晋才出生,家庭并不富裕,父亲一度失业,靠几个哥哥弃学从工维持一家生活。母亲信佛,非常虔诚。她认为一生要做好事,为子孙后代修德,只有积德的人,才能受到菩萨的保佑。母亲常以此信念教育梁晋才的兄弟姐妹,梁晋才有五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在梁晋才幼年时,记得家里有一次买东西找回一个假币,梁晋才的哥哥借天黑的时候,用假币在一个摊贩处买东西,母亲知道以后,认为这是非常不积德的事,立即找到那个摊贩,把假币换了回来。
梁晋才为中国航天事业默默无闻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汇报》评)
(梁晋才)一个外柔内刚的老人,一个诙谐幽默的老人,一个宽厚仁慈的老人,一个历经挫折却永不言败的老人,一个功勋卓著却始终谦虚谨慎的人,一个德高望重仍然不懈追求的老人。(原《上海航天报》总编游本凤评)
防空导弹总体和自动控制专家梁晋才始终以敏锐的目光注视着导弹革命,并为发展中国的导弹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中国空军》杂志评)
“打得好!两发齐射打得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江泽民称赞)
梁晋才同志先后担任中国第一个半主动寻的制导中低空防空导弹系列(红旗六十一及甲、乙、丙三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以及猎鹰六十号(N)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为中国舰空导弹系统和野战防空导弹系统作出了重要贡献,填补了两大空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