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3 18:36
梁燕,女,汉族,1963年7月生,陕西渭南人,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杨凌示范区“三八红旗手”,陕西省教育工会“五一巾帼标兵”,番茄品质和抗逆控制规律与遗传改良研究团队首席专家。
1981-1985年,西北农学院,本科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9-1992年,西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9-200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
1985-1993年,陕西省农科院,研究实习员;
1993-1998年,陕西省农科院,助理研究员;
1998-1999年,陕西省农科院,副研究员;
1999-200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
2003-200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副处长(副主任);
2004-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博士生导师。
1993年,国际园艺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ultivar Improvement of Horticultural Crops , Beijing, China, September 6-10,1993.,口头报告论文。
1995-1996年,ARC-AVRDC (亚洲蔬菜研究中心亚洲地区中心,泰国),“十四届亚洲蔬菜研究与生产培训班”学习;
1998年,国际园艺学术研讨会,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Processing Tomato And Workshop On Irrigation And Fertigation of Processing Tomato, Pamplona, Spain, 25-29 May,1998.
2002年,意大利等国保护地番茄生产与品种考察;
2004年,哈萨克和吉尔吉斯坦高等教育展;
2005年,美国UC-DAVIS番茄中心番茄种质资源研究情况考察;
主要研究方向是番茄遗传育种与蔬菜种质资源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番茄的主要性状(包括品质(茄红素)、抗逆、抗病、耐贮运和连续结果等)的遗传与改良,二蔬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优异种质和性状的挖掘、创制与利用以及种质资源数据标准等研究。三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在番茄育种和蔬菜种植资源研究上的应用研究。
1985年参加工作,曾从事辣椒育种和草莓保护地栽培研究。1987年以来一直从事蔬菜种质资源研究, 90年代开始番茄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
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农业部“948”项目、中外合作项目及省攻关项目等20余项。研究内容涉及蔬菜种质资源、蔬菜新品种选育、蔬菜生物技术与细胞工程等。
蔬菜种质资源研究,连续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和陕西省攻关项目等;对陕西省不同生态区域蔬菜种质资源(包括无性繁殖蔬菜种质资源)的进行了的全面调查收集,鉴定、评价、编目和入库;搞清了陕西省蔬菜种质资源的构成及地区分布特点、基本性状的变异范围,建立了包含2 万余个数据的国家级资源目录;研究建立了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品质分析和抗病性人工鉴定方法,并对菜豆、大白菜、萝卜种质资源进行了人工分析鉴定,筛选出了一批品质优异种质,抗病以及综合性状优异的种质。同时,开展种质资源多样性以及核心种质研究、蔬菜种质资源更新保存技术研究、种质资源创制技术研究和种质资源数据标准研究。
番茄育种研究,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番茄新品种选育及繁种技术研究”,农业部“948”项目“高效设施园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中国与AVRDC合作项目“ARC-AVRDC特异番茄种质资源的引进、研究与利用”,陕西省攻关项目“番茄种质资源引进与新品种选育”以及陕西省回国留学人员项目、杨凌示范区基金项目等。主要开展番茄新品种选育以及主要性状的遗传研究。利用国外引进优异资源,选育出了优质、高产、抗病、耐储运的樱桃番茄新品种2个。围绕番茄品质性状(特别是茄红素)开展番茄红素含量随果实发育的变化规律研究,番茄红素的品种分布规律研究,番茄红素的遗传特性及其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对番茄主要数量性状,包括早期产量、总产量、单果重、单株果数、单株产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糖酸比等进行遗传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配置了一批适合不同栽培方式、不同食用方式的番茄新组合,已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将于近期认定。
生物技术与细胞工程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蔬菜茄红素代谢及其基因工程”、“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遗传规律及不育机制研究”等项目的资助。根据反义技术原理,研究了茄红素-β-环化酶反义RNA对茄红素-β-环化酶形成的影响乃至对茄红素代谢的影响,获得了高茄红素含量的转基因植株。研究了茄红素离体细胞培养体系,提出了适宜的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蔗糖浓度、PO43-浓度以及激素种类和浓度等。从细胞学和生物化学(酶学)方面揭示了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结果在国际园艺学会上口头交流。同时开展生物技术在番茄育种和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主持选育蔬菜新品种3个,其中樱桃番茄新品种2个、辣椒新品种1个。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出版了《中国蔬菜品种志》上、下卷,《陕西省蔬菜品种志》等著作8部,制订了3个陕西省无公害蔬菜地方标准。经常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先后7次赴国外进行学习和交流。
(1)樱桃番茄新品种“粉珠3号” (2003);
(2)樱桃番茄新品种“红珠一号” (2003);
(3)辣椒新品种“秦椒二号” (1998)。
(1)《中国蔬菜品种志》上、下卷,2001,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编委)。
(2)《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第一分册,1991, 万国学术出版社出版(编委)。
(3)《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第二分册,1998, 气象出版社出版(编委)。
(4)《陕西省蔬菜品种志》,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主编)。
(5)《萝卜、胡萝卜丰产栽培技术》,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主编)。
(6)《番茄栽培技术百问百答》,2006,陕西省科技厅(主编)。
(1)Studies on cytology feat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her and pollens of allocytoplasm male sterile line of Chinese cabbage (B.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 ) Acta Horticulturae ( 国际园艺学报) No.402:437-441,July,1995(第一作者)。
(2)Review on the studies on tomato storability. Acta Horticulturae ( 国际园艺学报), 1999, 487: 113-115. (第一作者)。
(3)培养基对胡萝卜悬浮系茄红素合成代谢活性的影响,园 艺 学 报 2003, 30 (5): 545-548(第一作者)。
(4)The effects of 2,4-D concentrations on lycopene synthesis by carrot cells in suspension.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2002,11(2):46-49. (第一作者)。
(5)NAA对胡萝卜(Daucus carota)悬浮细胞且红素合成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3,23(5):788-791(第一作者)。
(6)茄红素-β-环化酶反义RNA基因对烟草的遗传转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1(3):73-76(第一作者)。
(7)植物LYCS的特性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西北植物学报,2002,11(4):993-998. (第一作者)。
(8)PTGS/RNAi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1-34(第一作者)。
(9)结球白菜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同工酶分析.园艺学报,1994 21(3):264-268(第一作者)。
(10)菜豆种质资源苗期抗病性鉴定及评价方法探讨. 《陕西农业科学》。
(1)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 (2003);
(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蔬菜种质资源的搜集、研究与利用” (1993);
(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无性繁殖蔬菜种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2007);
(4)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主要农作物241份优异种质的鉴定、筛选、创新及利用” (2001);
(5)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陕西省蔬菜品种资源的收集鉴定与优异种质的评价推广利用研究” (2000);
(6)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草莓早熟覆盖栽培技术研究”(1988)。
通过研究项目的实施,先后取得科研成果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