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登高桥

更新时间:2022-03-30 15:52

梅登高桥位于杭州高级中学西侧,旧名通济桥,俗称梅家桥,明代始称梅东高桥。

景点介绍

杭州高级中学是古代的贡院。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有考中荣升、考不中和考死三种命运。科举考试完毕放榜,高中的身戴大红花、坐着轿子,前面有锣鼓“铛铛”敲着,从贡院出来,经文龙巷、文星巷、长庆街、青云街,游街扬名,意味从此过上了青云直上的日子。考死的从河水路运回家。至于考不中的,拎着装着笔墨纸砚和生活用品的考篮,从梅东高桥灰溜溜地回家。所以,杭州人将此桥叫成“没登(上科举)高桥”,以讹传讹成为梅登高桥,以至于忘了“梅东高桥”的本名

发展历史

梅东高桥位体育场路中段,西桥北,跨中河。宋时称梅家桥,亦名通济桥。《咸淳志》:“通济桥,丰储仓后,葛家桥东,俗称梅家桥。”明代始名梅东高桥。《西湖游览志》:通济桥,俗称梅东高桥。其旁有胭脂桥。清雍正时,桥周盐贩汇聚僦居,盐商项乐,在此建宅,有花萼堂等十二楼堂。1921年,桥东建有私立两浙盐务初级中学。1929年9月,“民国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在梅东高桥东原清军大营盘基地举行,因此修场筑路,自洗马桥经梅东高桥到宝善桥建成碎石汽车道,称大营盘路,热闹一时。梅东高桥于1971年扩建体育场路时拆毁重建,成为钢混结构梁版式平桥,道通车辆。

清代,梅东高桥一带乃是热闹之地,《卧陶轩集》中有《梅东桥晚眺》诗:“古桥行近市,凝睇列廛居。红灯夜煎饼,白头人卖鱼。细流烟棹舣,旧句酒帘书。不厌嚣尘地,短婴惭未如。”清张世荤《妙峰遗稿》有《梅东桥夜坐》诗:“秋清夜永漏声迟,桥畔人稀独凭时。水面云生迷树影,山头雾没见星移。露零浅草虫先觉,月入深松鹤未知。静景寻求须静者,千家梦熟正奔驰。”

范述曾(431—509),字子玄,一字颖彦,南朝吴郡钱唐(今杭州)人。居梅东高桥。幼从余杭吕道惠习文,精研五经,通晓其义。吕道惠曰:“此子必为王师。” 范述曾初仕宋为晋熙王国侍郎,入齐为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为人正直,敢直言直谏,誉号“周舍”,擢中散大夫。南齐明帝建武元年(494),任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以恩信示民,隶属横阳县,山谷险峻,罪犯往往逃到这里,团聚在一起,与官府对抗,屡剿未平。述曾亲自前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他的感召下,罪犯们走出了山林投诚,编户属籍者达二百余户,从此这里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帝下诏奖励,召述曾为游击将军。离任时,郡友送钱二十余万,范分文不收,百姓皆出拜辞,号泣之声达数十里。梁武帝践祚诏曰:“述曾昔在齐世,忠直奉主,往莅永嘉,治身廉约,宜加礼秩,以励清操。”遂迁太中大夫。范述曾所得俸禄,皆分施老弱病残,及老,家中一贫如洗。著有《易文言注》、杂诗赋数十篇。

汤右曾(1656—1722),字西崖,仁和(今杭州)人。梅东高桥有旧宅。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三十五年任贵州乡试正考官,三十九年受刑部给事中。四十一年,转户部掌印给事中,朝廷准备改铸大钱而销毁旧铸的小钱。汤即上疏匡正,认为“若毁小钱则民间必惊忧”,提出“患钱重,则改轻而不废重;患钱轻,则改重而不废轻;使母子相权而行”。因此法行,即被录用。此后,历官提督河南学政、奉天府府丞、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翰林院掌院学士、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吏部侍郎。为官公正清廉,勤于职守,有“敷教则宽严相济,取士则尽拔孤寒”美评。有诗才,人称诗公,与朱彝尊齐名,著有《怀情堂集》等。

张云璈(1747—1829),字仲雅,钱塘(今杭州)人,居梅东高桥。张映辰子,嵇璜婿,梁诗正甥。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嘉庆十二年(1807)选为湖南安福县知县,后调湘潭。张云璈有才干魄力,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称戴,有“张佛子”、“张青天”之誉。辞官归居后潜心著述,乐在其中;或登山玩水,或与文士和诗赋词,著作宏富,有《简松草堂诗集》、《简松草堂文集》、《蜡味小稿》、《归草》、《知还草》、《复丁老人草》、《金牛湖渔唱》、《三影阁筝语》、《选学胶言》、《选藻》、《四寸学》、《重录》等。

汤万英,字明俊,钱塘(今杭州)人。性纯好学,年十七补邑学博士弟子。不喜治举子业,在读了百家诸子后,慨然曰:“斯不足为吾学,士贵知时切务。”乃搜讨象纬、历律、边防、河漕、屯鹾、鼓铸,旁观风鸟、堪舆、医卜等,多历年所,洞若观火。又幡然悔曰:“吾闻天下有至道,藏之于虚,行之以实,而发之有,无所不通之用,在是乎?”于是研求六经、四子、濂洛关闽之书,而学乃大进。尤精《易》。与陈存之手订《大学衍义补》,藏于家。家住梅家桥,闭户著书,终日若无人。性不善饮,常独游西溪,命童子携粥,盘桓梅林,见者异之。明崇祯十四年(1641)杭城大疫,他施药百姓,救活了数百人。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先生闻后叹曰:“嗟乎!君死社稷,凡为臣子,何忍偷生?”语毕,复大呕血。卒前一日,画“五伦”两字教两子,并歌曰:“名不可逃兮,亦不可求。多病丧身何怨尤。已矣哉!山之颠,水之涯,秋风萧萧兮,送余归。”歌毕而殁。著《易说》20卷。

梅东高桥昔有周宣灵王庙,祀神周雄。周雄生于宋季,愤元乱,锐志恢复,抑郁以殁。其忠诚愤激,宜与日月争光。陆次云《湖堧杂记》载:“周宣灵王,睦人也。以孝子而登神者,杭州有庙数处。有青蛙出其庙中,人尊之曰青蛙将军。每春月,从睦陵附木筏至杭。驾筏者载之,不敢惊。蛙入岸宅庙中,或入民室。民居以盘,饰以彩,祀以香果,导以鼓吹,送返庙则得福,否则殃,亦异矣。而所闻金溪之蛙,更甚异。其蛙入民室,民之奉之者与杭同。有健儿不之信也,以匕首剖蛙成两,更投之于沸镬。盈镬之中蛙无数,遂出之,复成一蛙,遁迹去,仍见之于庙内,宴如也。有衲子为之说戒,蛙亦听而点首。青蛙与常蛙不甚异,而貌加端,色如碧,足非爪也如灵芝,声不可得而闻也。不饮、不食、不饥渴。洪昉思(昇)曰:“‘蛙神若此,尊之者殆非无故。今蛙移于金华将军庙中。神通游戏,殊不可测。’”综上所述,可知昔时杭州涌金门西金华将军庙的由来之一。

梅东高桥东,昔有范明庙。1984年“文普”调查名范文庙(范公祠),址青龙街76号。遗址当时已成长庆街道纸品印刷厂,盖有五层大楼两幢,仅留原庙前院古樟树一棵(在厂车间门口),高14米,主干直径1.15米,枝叶复压约113平方米。后为长庆街道新华针织厂,1998年东河改造,拆建为住宅区。

范明庙祀神有三种说法:一祀范仲淹。《康熙仁和志》、《雍正浙江通志》、《乾隆府志》:范明王庙,在梅东高桥东,相沿系文正公范仲淹为此地土谷之神。康熙十一年(1672),巡抚范承谟以其苗裔,到庙中致祭。一祀神为范述曾。冯景《解舂集》:以神为范述曾。字子玄,钱塘人。详见《梁书·良吏传》,以其恩施乡里,故立庙祀之。一祀范明。《晋书·顾众传》:顾众为义兴太守,起义师讨伐苏峻之乱,为贼帅张健、马流所败,保固紫壁。有人劝顾众过浙江者,众不许。临平范明谓顾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众乃命范明为参军。范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进讨。贼张健退走阿曲。范明捍御乡邑有功,建祠祀之。

范明乃乡邑小民,无字、无官、无谥,故直谓范明庙。此解颇为合理。古昔,大凡立祠建庙多达官贵人,且有封谥,不宜呼姓道名及讳。如祀范仲淹,必书“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讳仲淹”;如范述曾,必书“齐太中大夫范公讳述曾”,哪有敢直呼其名者。故范明庙祀神必为草民范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