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镇

更新时间:2023-09-15 23:37

梅岭镇,隶属于江西南昌市新建区,地处南昌市市区西郊,东与昌北开发区蛟桥镇接壤,南连招贤镇,西邻太平镇,北接罗亭镇。区域总面积38.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梅岭镇辖区户籍人口11045人。

历史沿革

1958年,农垦部分设国营梅岭垦殖场,属新建县辖。

1969年12月,成立梅岭管理区后,改为梅岭公社。

1974年7月,垦殖场恢复。

1984年6月,撤社改为梅岭乡(场);同年9月,乡、场分设。

1986年12月,撤乡改为梅岭镇。

1995年1月,岭镇与梅岭垦殖场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

2019年12月25日,撤销南昌市湾里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南昌市新建区。梅岭镇属新建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梅岭镇辖店前街1个居民委员会,梅岭、立新、东昌、团结、袁家5个村民委员会,另辖西昌分场、小岭林场、龚家农场3个垦殖分(林、农)场;下设3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梅岭镇辖2个社区、5个行政村,另辖3个村级单位。镇人民政府驻梅岭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岭镇,地处南昌市市区西郊,东与昌北开发区蛟桥镇接壤,南连招贤镇,西邻太平镇,北接罗亭镇。区域总面积38.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梅岭镇境内大部分为山林地,地势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海拔一般在200~650米。

气候

梅岭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植物及农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利好。梅岭有春、秋季短夏、冬季长的特点。虽然四季长短不同,但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尤其是夏季,平均气温22.6℃,比南昌市区低8℃~10℃,为避暑胜地。

水文

梅岭镇境内主要港汉为乌源港,该港自西昌村西入境,由西向东至集镇后,与支水在樊家至店前街汇合,转由南而北,入溪霞水库,境内港道全长约7.9千米。

自然灾害

梅岭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雨灾(山体塌方)、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霜冻期年平均3~4个月,其中尤其以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最为严重。

自然资源

梅岭镇自然资源主要为花岗岩。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

人口

2011年末,梅岭镇辖区总人口1072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36人,城镇化率16.1%。另有流动人口139人。总人口中,男性5667人,占52.8%;女性5058人,占47.2%;14岁以下1822人、占17%;15~64岁7813人,占72.8%;65岁以上1090人、占10.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97%;有少数民族3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4.3‰,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8.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5人。

截至2017年末,梅岭镇辖区常住人口9107人。

截至2019年末,梅岭镇辖区户籍人口1104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梅岭镇财政总收入1552万元,地方收入106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29.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194元,比上年增长13.8%。

截至2019年末,梅岭镇有工业企业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梅岭镇有农业耕地面积5300亩,人均0.5亩,以水稻为主,花卉苗木及蔬菜等为辅。年产稻谷2650吨。2011年,生猪饲养量0.3万头;家禽年饲养量2.1万羽。经济适用林以毛竹、杉木、油茶为主,其中毛竹面积2.45万亩,杉木面积0.81万亩,油茶1.31万亩。

商贸

2011年末,梅岭镇商业网点71个;镇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3825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梅岭镇境内有金融机构1家,各类存款余额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42%;各项贷款余额3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梅岭镇幼儿园2所,小学6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65.75万元,同比增长15%。

科学技术

2011年末,梅岭镇有本级科技推广站1个,从业人员7个。

文化事业

2003年3月,梅岭镇建成有线电视站。有线电视用户2136户,入户率9%。2011年末,梅岭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各类图书室6个,藏书15万余册。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梅岭镇学校有体育场1个,7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梅岭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1个;病床20张。专业卫生人员18名,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7人。当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8948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梅岭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26户,53人,月支出15512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27户,24人,月支出32134元;五保户16户,19人,月支出5530元。民政医疗救助59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人;60岁(含)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享受生活补贴23人。敬老院1家,床位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人。社区服务设施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5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3.8万元。参加城乡养老保险2253人,享受706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梅岭镇有邮政所1处,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5千米,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1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70%;移动电话用户6320户;宽带接入用户1639户。

交通运输

梅岭镇境内有106省道过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梅岭镇因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为抵制王莽算政,退隐西郊飞鸿山,后人念其高风亮节,于岭上建梅仙坛,岭下建梅仙观,改飞鸿山为梅岭,因梅岭而得名。

风景名胜

梅岭

梅岭原名飞鸿山,早在汉朝初年,就辟有驿道。西汉末年,南昌县尉梅福为抵制王莽专政,退隐西郊飞鸿山。后人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在岭上建梅仙坛,岭下建梅仙观,改飞鸿山为梅岭。唐朝以来,有张九龄、张商英、周必大、王安石、张位等五位丞相,欧阳修、曾巩、黄庭坚、陈师道、汤显祖等文学家,岳飞等武将,慕名而来,或游览赋诗,或题刻留记,或凭吊古迹,或隐居修炼,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和文人景观,成为古今游人的旅游之处。

梅岭是佛、道两教的圣地之一,寺庙观坛曾多达136处。道书称此为“第十二洞天”。西山八大名刹之首的翟岩寺,原有一尊1.6丈高的曾居云堂寺,8尺高的铜莲台和铜瓶、铜香炉、千僧锅。唐朝名僧贯休曾居云堂寺,有山居诗24首。原道教名刹太平观旁有一株“千年银杏”,树高30米,胸围7.5米,6个成年人方可合抱。位居山巅的紫阳宫,石室尚存,东汉开国元勋邓禹曾到此,旁有邓仙洞和真君墓。

梅岭名胜古迹,洪崖丹井最为古老。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因洪崖所在,改豫章郡为洪州。离丹井不远处是江西最大的地表墓——皇姑墓,墓前有石翁、石马、石狮、石羊等。清朝末年佛教净土宗的著名禅师印光的墓葬——印光和尚云塔,也在该处。

梅岭上百座山峰,梅岭有许多古树名木,“素练飘来胜白纱,轻飞玉屑点袈裟”。这是古人描绘梅岭瀑布的诗句。梅岭有因断岩形成的脚鱼潭、跌水沟、滴水崖、水口瀑布,四时腾泻,还有许多清溪和山泉。梅岭林木葱茏。主峰罗汉岭前的洗药湖,夏季平均气温仅22.6摄氏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