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涛

更新时间:2024-01-31 15:26

梅涛,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第二届),中共党员,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精密仪器与机械博士点),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5年3月兼任合肥智能所所长。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获浙江大学精密机械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博士学位。

人物介绍

梅涛(1962- ),江西南城人,中国当代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科普作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资助。

梅涛,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任鹏城实验室主任助理、“水下敏捷机器人协同作业平台”重点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精密机械专业本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所长、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等职务。担任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副会长。曾担任 863 航天领域遥科学及空间机器人专题组专家、863 自动化领域特种机器人专业专家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副理事长。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及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等称号。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为信息获取科学与技术、特种机器人微机电系统。负责完成了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已发表论文近百篇,获专利六项。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

人物生平

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

1982年获浙江大学精密机械专业学士学位

200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博士学位;

1982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担任传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86年至1987年英国Middlesex大学电子工程系机器人与自动化中心访问学者,从事机器人传感器和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研究。

199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机器人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从事机器人多传感器手爪和人机交互技术研究。

1998年至1999年赴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系从事微电子机械系统智能材料系统的合作研究,并协助该校建立了先进微系统实验室和智能材料实验室。

1999年6月起担任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曾担任国家“八六三”计划自动化领域特种机器人专业组成员、国家“八六三”计划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专题组成员。

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国际信息获取学报》主编、《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杂志编委。

承担项目

负责完成和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包括“微纳光机电系统的仿生设计与制造”、“多功能类皮肤型传感器”、“基于微机械加工的微型三维力传感器”、“仿生微纳米粘附阵列的SOC控制机理与集成方法”、“仿生微纳敏感器件与智能系统”、“厚膜电容式油罐液位变送器工程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微型三维方向传感器”、“汽车智能化技术开发与验证系统”等课题。

先后承担了 973 计划项目“微纳光机电系统的仿生设计与制造方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巡逻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863 计划项目“多功能类皮肤型传感器”、“机器人多传感器手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基于视听觉认知机理的无人驾驶车辆关键技术集成与综合验证平台”,中科院项目“老人服务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能力测试系统”等20余项。已发表论文253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培养博士39名、硕士42名。

长期从事机器人、智能车辆与传感技术研究。结合仿生学与微纳制造技术,研制出仿壁虎微纳粘附阵列和能够在天花板上倒立爬行的仿生机器人。采用MEMS、CMOS集成电路和信息融合技术,成功研制具有接触觉、力觉、滑觉和分布压觉的集成化触觉传感器,以及具有多种气体识别能力的仿生电子鼻。将生物的选择注意机制运用到机器视觉中,实现了动态环境下的快速目标识别与跟踪,研制成功“智能先锋号”无人驾驶汽车。成功研制了能够在家庭环境下自主移动、任意物品抓取和递送、语音和情感识别、老人防摔倒监测、娱乐聊天、虚拟健身等功能老人服务机器人。开发出安保巡逻机器人、安保服务机器人、警用排爆机器人等产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