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9 15:50
《梦中作四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林景熙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以凄怆的声调记录了作者与其他义士们埋葬帝骨的经过,抒发了作者的悲愤,并希望将来能读到这组诗的人知道,民族正气依然存在,并没有随着国家的沦亡而完全消失。全诗情感哀伤悱恻,语调吞吐呜咽,代表了南宋遗民睠怀旧君故国的拳拳心意。
梦中作四首
其一
珠亡忽震蛟龙睡⑴,轩敝宁忘犬马情⑵。
亲拾寒琼出幽草⑶,四山风雨鬼神惊。
其二
一抔自筑珠丘陵⑷,双匣犹传竺国经⑸。
独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⑹。
其三
昭陵玉匣走天涯⑺,金粟堆前几暮鸦⑻。
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⑼。
其四
珠凫玉雁又成埃⑽,斑竹临江首重回⑾。
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⑿。
⑴珠亡:比喻殉葬珠宝被劫。蛟龙睡:比喻宋帝死后长眠。蛟龙,是复词偏义,这里偏指龙。
⑵轩:车。敝:坏。
⑶寒琼:诸帝遗骸白骨的美称。琼,美玉。
⑷一抔(póu):一捧,一堆。
⑸竺国经:天竺国的佛经。竺国,天竺国(印度)。
⑹杜宇:即杜鹃鸟,相传是蜀国国王杜宇变的,故称杜宇。冬青:宋宫中多种这种树。
⑺昭陵玉匣:指唐太宗随葬的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本。
⑻金粟堆:即金粟山,在今山西蒲城东北,唐玄宗墓泰陵所在地。
⑼呜咽:悲泣声,也可以用来形容水流声。帖:将字摩刻在石或木上,然后用纸拓下来,叫做帖。
⑽珠凫玉雁:代金银,指墓中殉葬物。相传秦始皇葬在骊山,墓室内以“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金银为凫雁”(见《汉书·刘向传》)。
⑾班竹:相传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帝舜为妃。舜死后,娥皇、女英痛哭,泪点洒在竹上,便成为斑竹。重:再。
⑿年时:当年。天家:皇家。
其一
蛟龙睡熟之后宝珠被摘取了,群情震动;即便是车敝破,拉车的犬马也难以忘情。
亲自去山上,从乱草丛中拾得寒琼,只见四面八方起风雨,天地鬼神都为之感动。
其二
神鸟嘴里含着青沙珠飞到兰亭,积成珠丘,所幸还传下了两匣来自天竺国的佛经。
这里的秘密独有春风知道,望帝只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眼泪来浇灌冬青树。
其三
昭陵掘开后,装有《兰亭序》真本的玉匣不见了,被掘后的陵墓前满是荒草昏鸦。
水流到兰亭这个地方声音就转为呜咽,该是系念《兰亭序》真帖不知落到哪里吧。
其四
陵墓被盗墓中殉葬物自然也已化为尘埃,回思前事仿佛湘江上二妃哭舜泪洒斑竹。
还记得当年每逢寒食清明节祭祖的时候,皇家都要派遣专使骑着马捧着香来扫墓。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珈(札木杨喇勒智)奉元帝之命,为了镇压亡国之民,发掘了南宋皇帝的陵墓。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事,南宋遗民无不痛心疾首。事后,林景熙与唐珏、郑宗仁、谢翱等人,一同暗中将宋帝的骸骨搜集、埋葬起来。宋高宗、宋孝宗的骸骨埋在会稽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后来又找到宋理宗的骸骨,合埋在一起。这组诗就是为此而写。因为当时元朝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作者担心写得太明显招来横祸,所以隐约其辞,托言梦中所作。
《梦中作四首》,其一记叙皇陵被元蒙野蛮挖掘,录写诗人与唐珏、郑朴翁等人搜集帝骨之情形;其二以细腻痛感之笔触,尽现赤子之心,寄寓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的无尽哀伤;其三用笔缠绵悱恻,真情难侬,抒写南宋遗民们对先朝皇帝的深深怀念情愫;其四极写回首难再,泣祭难思,抒发亡国之大痛,此恨无绝期。
第一首是记叙皇陵被掘,作者等人搜集帝骨之情形。古代传说,深渊里住着骊龙,颔下有宝珠,人们要想获得宝珠,一定要等骊龙睡熟之后才能去摘取。作者用“珠亡忽震蛟龙睡”来影射皇陵被掘,而群情为之震动。国破家亡,臣民不能不感到痛苦;而现在竟然皇帝的陵墓也被发掘,其痛苦更是无以复加。《礼记·檀弓》:“敝帷不弃,为埋狗也;敝盖不弃,为埋马也。”这种习俗说明了车的帷盖和犬马是有关连的。即便车敝,拉车的犬马也难以忘情,何况是宗国覆灭,先帝尸骨被辱,作为前朝的臣民不可能袖手旁观。宋帝陵墓被掘之后,作者等人扮成乞丐,背着箩筐,带着竹夹,暗中贿路那些掘墓的人,将宋高宗、宋孝宗的骸骨捡进箩筐中,装成两盒,偷偷地运走。“亲拾寒琼出幽草”就是记叙这件事。这一壮烈义举使天地鬼神都为之感动,最后一句“四山风雨鬼神惊”实则包含了这两重意思,言人民对于敌人暴行所进行的斗争,足使天地鬼神为之感动。
第二首是想象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的哀伤。“一抔自筑珠丘陵”化用了一个古代神话。古代神话,舜埋葬在苍梧之野,有许多名叫凭霄的神鸟,嘴里含着青沙珠飞来,在葬处积成一个堆,称珠丘。这里作者把兰亭的宋帝新葬处比成舜陵,将埋骨诸人比作神鸟。作者等人将宋帝的两盒骸骨葬在兰亭,却不敢明说,只是种上冬青作为标识,并托言盒中装的是佛经,而佛经来自天竺国(印度),所以此云“双匣犹传竺国经”。这里的秘密独有春风知道,除了春风可以毫无顾忌地年年来这里祭扫凭吊外,谁也不敢冒此风险。身后如此孤独寂寞、凄凉萧索,身在九泉之下的先朝皇帝不能不哭泣悲伤。“杜宇”是用望帝死后化作杜鹃、含泪啼血、飞回江南的传说,以此比作宋帝。冬青是宋宫中常栽的树木,重葬遗骨后也用此树作为标记。这里想象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也会为自己身后的不幸遭遇而哀伤,只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眼泪来浇灌冬青树了。
第三首是写南宋遗民们对先帝的怀念之情。这里用“昭陵玉匣”的典故。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与孙绰、谢安等四十人在兰亭修褉赋诗,王羲之作了一篇《兰亭集序》,并亲自书写。这份墨迹极为后世宝重。唐太宗非常欢喜王羲之的字,用计从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的弟子辩才手中得到了《兰亭集序》的真本。唐太宗死后,唐高宗遵照遗嘱,将这份真迹藏在一个玉匣里,放进了太宗的坟墓昭陵。可是后人将昭陵打开,却没有看到这真迹。这里作者作此设想暗喻宋帝的骸骨在被掘暴露后又迁走了。“金粟堆前几暮鸦”是形容宋帝诸陵被掘之后的残破荒凉。诸帝遗骸已秘密改葬兰亭,但许多南宋遗民不知它们被抛散到什么地方去了,因此悲伤不已。作者巧妙地借兰亭真帖的失踪而引起人们系念的典故,比喻宋帝遗骸的失散引起遗民的怀念之情,笔法隐晦,而喻意妥贴。
第四首是抒发作者自己的亡国之痛。诸陵被盗,殉葬物自然也化为尘埃。“斑竹临江首重回”,是借二妃哭舜的故事来说明自己对故国的深情厚意。舜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二妃哭于湘江,在竹子上留下斑斑泪痕。这里是借二妃哭舜的故事,来说明遗民对故国的深厚感情。而作者此刻虽已重新埋葬了诸帝骸骨,但回思前事,仍感悲痛。尤其当他回忆起当年每逢寒食节,皇家都要派专使捧着香来扫墓。可现在是如此荒凉。作者今昔对比,更禁不住热泪纵横,为覆亡的故国,为遭此厄运的先帝洒下悲痛的泪水。
中国戏曲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金伯弢《闲看冬青落细花》:凄怆悱恻,吞吐呜咽,足见南宋遗民眷念旧君缅怀故国的拳拳之心。
林景熙,南宋末期爱国诗人。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咸淳七年(1271)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后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名重一时。著作编为《霁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