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1 01:52
梧州宣道会,在广西梧州的设立基督教组织。
1896年~1951年,美国宣道会在广西梧州的设立基督教组织。
1896年,美国宣道会传教士斐约翰和医生高乐弼,在梧州四坊街广和泰木材店隔邻购得临街山货店,并吸收杨得卿入教。
李富枝夫妇不久由澳门到梧。
1897年,他们先后于塘基街(今大中路)买了7间民房建立教堂,后来又买了5间开办建道女校和幼稚园。
再后,美籍希乃锡到梧州,又以400两白银购得河西白鹤山山地8.24亩。
1899年,宣道会在梧州开设建道学堂。
1902年,宣道会西差会由澳门迁至梧州,在白鹤山建立华南工作总部。
1903年,开办建道女校。
1912年,封立华人李救普为牧师。这是宣道会在梧州最早的一个华人牧师。
1913年,在梧州开设宣道书局,出版双月刊《圣经报》和多种单张以及中文《圣经》 注解等。
1920年,按立华人赵柳塘为牧师;
1923年,加拿大籍翟辅民继任华南宣道会差会主席。
1925年2月1日按立华人黄原索、林达荣为牧师。
1925年秋,梧州掀起非教运动,外国传教士逃往香港。
中国教牧人员赵柳塘、钟祯堂、林达荣、黄原素等倡议教会实行自治、自养、自传,脱离外国教会的控制,并发表了《教会自立宣言》,成立广西基督教宣道会华人省联会,推举赵柳塘、林达荣为正、副主席。
1926年春,外国传教士重返梧州,以翟辅民、陈法言(加拿大籍)为一方的差会代表和以赵柳塘、黄原素为一方的华人联会代表举行谈判,达成协议。华人联会取得部分自治、自养、自传的权利。
1927年4月,在梧州正式成立广西宣道会华人省联会(简称华会) 。
抗日战争时期,外国传教士先后撤离梧州。
1944年,大中路教堂被日机炸毁,宣道会总部也迁往柳州。
抗战胜利后,在大中路建道女校旧址重建了新的礼拜堂。
1947年,梧州宣道会参与梧州基督教联合会,首办西江水灾救济,复协助美华福利会在梧州创办梧光孤儿院。
美籍刘福群任董事会主席。
1949年8月, 美籍传教士丁惠民等到梧州召开协会委员会,将教会行政权、经济支配权、华会产业管理权、差会产业托管权等委托给华会,并公开举行了授权典礼。
在大中路礼拜堂举行封牧典礼,封立华人范能彬、刘恩厚和钟本庸为牧师。
1949年底,西教士全部逃往香港。
解放后,宣道会的教务工作由牧师范能彬负责,建道圣经学院由刘恩厚、钟本庸负责。
1951年2月,建道圣经学院停办。期间,教会的宗教生活及吸收教徒工作照常进行。
1951年5月9日,宣道会参加梧州市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对宗教工作进行革新。
1955年3月28日, 梧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牧师范能彬当选为副主席.
1957年5月25日,牧师范能彬在第二届委员会上又当选为主席。
“大跃进”期间,部分人借用群众名义,封闭大中路基督教堂。后经自治区宗教事务处予以纠正,方才启封。
1959年5月12日, 基督教社会主义教育学习班结束,宣道会牧师范能彬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80年6月11日得到平反) 。
钟本庸牧师、钟干卿、钟善卿、张惠慈等教友也在二轻布鞋社被定为“坏分子”(后均得到平反)。
1959年5月下旬, 梧州市基督教各派教会进行联合,组织梧州市基督教会,堂址选定大中路宣道会。
1959年6月1日,各派教徒在大中路礼拜堂举行联合礼拜。
(水上福音船)
1923年春,梧州宣道会美国牧师梁天理,在广西大学码头设水上福音船两艘,向水上人家传道。
同时,也为宣道会在梧州所办的建道圣经学院学习的学生设一练习布道的场所。
1926年,原来活动在广州市沙面白鹅潭江面上的水上福音船队中的神光福音船(大船)、真光福音船(小船)来到梧州,在水上居民中传道,仍由宣道会美籍牧师梁天理夫妇负责。
1936年船队撤回广州。
抗日战争时期, 广州水上布道会再派新启明福音船到梧。该船可坐300多人听道,因在江河活动不便,便在梧州另建一小船世光号。当时在梧船队由美国人达姑娘主持。
1940年左右,船队返回广东。
日本投降后,广州水上布道会再派德光福音船(大船)到梧传道。当时负责人为美国卢姑娘、刘姑娘。
水上布道会福音船的传道对象为水上居民,建道圣经学院学生则随船实习。
他们还延请宣道会、浸信会、循道会的教牧人员去传道,向贫苦人民施医赠药,给予救济。
1947年,水上福音船参加了西江水灾的赈济工作。
负责人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