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理论

更新时间:2023-07-09 18:14

梯度理论是在国家或大地区经济开发中,按照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分期逐步开发的理论。为制定国家或区域经济开发战略的基本理论之一,由中国学者夏禹龙等根据国外“适应理论”变异而成。

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为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极力推崇“起飞理论”,即尽量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使经济起飞,迎头赶上发达国家。但实践表明由于脱离国情,适得其反,收效甚微。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步骤不可超越,应适应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基础,首先采用“中间技术”,甚至发展“传统技术”,再逐步过渡到先进技术。夏禹龙等结合中国国情,反对“一刀切”地搬用“中间技术”。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实际上已形成了一种技术梯度,即“先进技术”地区、“中间技术”地区和“传统技术”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应承认历史形成的技术梯度,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首先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然后逐步向“中间技术”地带、“传统技术”地带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过加速转移,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另一些学者认为,梯度理论是一种静态定位理论,它力图将 地区的经济发展固定在特殊的阶段之上,使“先进技术”地区永远“先进”,“传统技术”地区永远“传统”;在确定区域生产布局重点时,往往注重现状发展基础,只注意发挥发达地区的现实优势,忽略了待开发地区的潜在优势,致使在区域经济开发中一方面加大了地域经济开发差异程度,另一方面影响了整个国家地域经济的开发速度。

迈达尔理论

鉴于上述弊端,近年来梯度发展理论正由静态定位理论发展为动态理论。其中最有权威的是迈达尔理论,认为:随着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生产分布上必然会产生两种趋势,即生产向某些地区集中的极化趋势和生产向广大地区分散的扩展趋势;前者受极化效应支配,后者受扩展效应支配。根据这一原理,处在高梯度的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在于预防经济结构老化,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不断创新,建立新行业、新企业,创造新产品,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处在低梯度的地区,经济发展首先应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快接过那些从高梯度地区淘汰或外溢出来的产业,发展地区经济,并尽量争取外援,从最低的发展梯度向上攀登,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