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2 16:49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云:“栉,梳篦之总名也。”《说文·木部》:“梳,所以理发也。”又“栉”,梳篦之总名也。”
段玉裁注:“疏者为梳,密者为篦。”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徐季龙取十三种物,著大箧中,使辂射。云:‘器中藉藉有十三种物。’先说鸡子,后道蚕蛹,遂一一名之,惟以梳为篦耳。”
宋陶谷《清异录》洛阳少年崔瑜卿,多赀,喜游冶,尝为娼女玉润子造绿象外五色梳,费钱近二十万。”古人兴蓄长发,梳篦为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之物。梳子齿距疏松一些,用于头发的梳理;篦子的齿距的密,用来筚去发间的污垢,保持头发清洁,不长寄生虫,使人焕发容光。梳篦还可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并能插于发间作首饰。
中国最早的栉当为1959年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约六千年的象牙梳。在篦单独出现以前,曾存在过合体梳篦。梳篦分离以后,器形统一呈马蹄形。梳篦的这些变化,大约都发生在东周时期。从已出土和一些民间传世的梳篦看,汉、唐、宋各代各有不同。
汉代的呈较长马蹄形,纹饰一般以云气纹为主,间有入羽鸟兽等;
唐代的呈马蹄形,下部略宽;
宋代的为月牙形。
古代的梳篦多为木制或竹制以及名贵物料制作,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嵌玉镶珠等材质。
梳篦制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
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其中,竹料主要取自苏南、浙西等地的优质阴山壮竹,产自这些地方的竹料不仅质地坚硬、富有韧性,而且经久耐用,木材主要选用红木、枣木、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
用黄杨制作的梳篦,因其木质细腻、纹案清晰,并具治头痛、去痒等功能,尤为珍贵和流行。
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则有72道半工序之多,其中极为讲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需经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方能完成。
相传制篦祖师爷陈七子是七十三岁死的。俗话说:“七十三,鬼来缠”,人们认为这个数字不吉利,所以改称篦箕为七十二道工序。
解放后,常州梳篦生产走上了集体化和半机械化的道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雕、描、刻、烫”技艺的同时,揉合日用品、工艺品、装饰品种种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使梳篦成为富有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日用工艺品。其中有融艺术欣赏保健功能于一体的“长寿梳”,有“四大美女”、“红楼十二钗”等造型欣赏梳,有蝴蝶、龙凤、脸谱、民族娃等旅游纪念梳,以及如琮似玉玲珑剔透的各式篦箕,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人爱不释手。
美国电影《星辰女娇娃》中,女主人公以常州梳篦作胸饰,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回国也将两张常州篦箕作纪念品带走。海内外传播媒体赞不绝口,各界旅游人士更是倍加青睐。
梳篦是江苏常州著名的地方特产,相传始于魏晋时期,迄今已1600多年,由于历史悠久,选料制作精细,素有“宫梳名篦”之称。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常州最早叫延陵,这首常州民谣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产木梳、篦箕。
相传炎帝死后,蚩尤起兵复仇。同其他许多人一样,常州梳篦工匠赫连也被拉去打仗。涿鹿一战,蚩尤被轩辕黄帝打败,赫连被俘入狱。看守皇甫得知他会做木梳,劝他连夜赶制一把,献给嫘祖娘娘,以免死罪。然而,不等赦免令到,赫连已人头落地。轩辕黄帝十分心疼,遂委派皇甫督率工匠照样制作。后来,赫连和皇甫被制梳业尊奉为祖师。
制篦业的祖师当是陈七子。春秋时期,陈七子为吏,因罪入狱。因狱中生活条件极差,陈七子头上生满虱子,奇痒无比。一次,陈七子被狱卒用毛竹板痛揍后,发现毛竹板裂成了一条条篦片。陈七子将其整理扎压后,用其清除头上的灰垢和虱子。这就是最初的篦箕。
据说,后来每年农历2月18日和9月28日,梳篦业都要举行仪式,祭祀祖师,以祈求自己“生意兴隆”。
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当时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故有木梳街、篦箕巷之称。站在文亨桥上,头顶皓月,年眼垂花市街、篦箕巷,月光、灯光、波光交映,水声、步声、橹声、劈竹声相汇成乐。古人吟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时为常州西郊八景之首。
盛唐时,当地梳篦花色繁多,不胜枚举,大的竟有二尺多长。
北宋以来,质地日趋贵重,金银栉具相当流行。大文豪苏东坡曾有“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的诗吟。
元代,常州梳篦从运河经长江出海,随着“水上丝绸之路”传到海外。
明清时代,文献中关于常州梳篦的记载渐多。《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明末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把左运河畔篦箕巷的夜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梳篦店一般都在门前悬挂醒目的大木梳大篦箕模型作为商店的标志。
常州著名梳篦店真老卜恒顺梳篦店创设于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原名真老卜恒顺,由常州一姓卜的艺人创办。从开创到1949年前后一直由卜氏家族负责经营,已是第八代传人。
到清代乾隆时期,常州城中已是“削竹成篦”、“比户皆为”的景象。
清时,苏州织造府官员为了谄媚皇上,每年旧历七月,总要到常州定制一批高级梳篦进贡皇宫。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常州梳篦因此享有“宫梳名篦”之称。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官员每年农历7月总要到常州定制60把黄杨木梳、60把梅木脊梁象牙的高级梳篦,并在10月间连同6套龙袍、600朵宫花送到紫禁城,作为贡品进献皇帝,这就是“宫梳名篦”的由来。据说,慈禧太后对常州的梳篦尤为钟爱。清末,篦箕巷的篦箕工场就有大小七家,其中最古老的是“老卜恒顺梳篦店”。
辛亥革命后,梳篦的需求量因人们剪辫而激增。当时还流行着一种“刘海篦箕”的小型篦子,许多人身上挂个小口袋,袋里装一把刘海篦箕,引为时髦。后来,常州的梳篦逐渐传入海内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常州梳篦形成于魏晋时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常州赋》中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清代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因为清代苏州织造局每年都要来常定制一批高级梳篦,向朝廷进贡,所以常州梳篦又有“宫梳名篦”之美称。
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留存在北京故宫。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清末民初,随着生漆胶合技术的发明和产品出口,其知名度更是远播海外。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和平博览会上获银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
常州梳篦精工细作。齿尖润滑、下水不脱。如木梳,选用上百年的黄杨、石楠木、枣木,经28道工序精制而成;篦箕则选用阴山背后壮竹和上等胶漆、骨料,经72道工序精制而成。这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
·插戴方法,在唐代绘画如张萱《捣练图》、周昉《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
·《捣练图》所画插梳方法,有单插于前额、单插于髻后、分插左右顶侧等形式。
·《纨扇仕女图》仕女插梳方法有单插于额顶、在额顶上下对插两梳及对插三梳等形式。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盛唐供养人乐廷瑰夫人花梳插于右前额,旁插凤步摇簪,头顶步摇风冠。
·至晚唐、五代,头上插的梳篦越来越多,有多到十来把的。
·榆林窟五代女供养人壁画曹议金眷属头上都插有6把梳篦,金银花钗,金钿花及珠玉项链。
公元1915年美利坚合众国。在旧金山纪念巴拿马运河开航。召开巴拿马和平展览会,常州梳篦展品,经国际评奖委员会颁给中国常州梳篦银质奖
公元1926年纪念美利坚合众国独立一百五十周年,在费城召开国际博览会,颁给中国常州梳篦金质奖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南洋大臣物产会,颁给常州梳篦金质奖章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南洋劝业会,农工商部颁发给常州梳篦金质奖章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常州工业奖进会颁给常州梳篦金质奖章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农商部国货展览会,颁给常州梳篦金质奖章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第一次展览会,颁给常州梳篦金质奖章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江苏第二次物产展览会和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江苏第三次物产展览会,颁给常州梳篦银质奖章
1934年江苏全省物品展览会,颁给常州梳篦产品奖牌一枚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颁给常州梳篦优质产品证书
1981年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交流会,工艺造型梳“西厢记”荣获优秀作品奖
1981年“白象牌”篦箕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银质奖章1983年“白象牌”梳篦荣获江苏省轻工科技成果四新奖
1983年“长寿梳、人物梳、童娃梳”等荣获江苏省优秀新产品奖
1988年常州梳篦厂篦箕、木梳荣获全国轻工业出口展览会银质奖
1991年常州梳篦厂旅游镶拼梳项目荣获江苏省第二届优秀专利实施项目“佳利奖”
1991年常州白象牌工艺梳篦荣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1年“白象”商标被评为常州名牌知名商标
1995年“白象牌”梳篦荣获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1995年常州梳篦厂“宫廷梳篦”作品入选参加95常州民俗风情旅游节民间艺术精品展览获精品奖
1997年常州“白象牌”梳篦荣获常州知名商标
1997年荣获江苏省市场旅游购物消费者首选工艺品
2002年“首届中国旅游纪念设计大赛”活动中“造型工艺梳篦”作品荣获金奖,“梳篦钥匙圈”作品获银奖
2003年“首届中华龙城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活动中“黄杨工艺梳”作品荣获特等奖。
2004年“五代仕女”梳荣获“江苏省大阿福”奖银奖。
2005年“京剧脸谱”梳荣获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最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