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7 20:34
棉苗立枯病,是一种植物疾病,不产生孢子,产生菌核,由菌丝与菌核繁殖侵染。
棉花播种后,种子萌动但还未出土之前,就可因立枯病菌侵害造成烂种烂芽。棉苗出土后,在接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腐烂,严重的可以扩展到茎的四周,凹陷加深,颜色黑褐,棉苗枯死。病株叶片一般不表现特殊症状,仅仅表现枯萎;但也有棉苗受害后,在子叶上有黄褐斑,最后病斑破裂,脱落,形成穿孔。受害棉苗及周围土壤中常有菌丝粘附。多雨年份,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可受害,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露出木质纤维,严重的可折断死亡。感病部位,有时出现瘤状病变。
在培养基上菌丝匍匐,蛛网状,粗壮,生长迅速,初无色,渐成褐至棕褐色,有隔,分枝处常呈直角。老菌丝常为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由桶形细胞菌丝交织而成,无一定形状,浅褐至深褐色,质地松。有性时期的担孢子,仅在高温酷暑、高湿条件下生成,一般不易发现。
棉苗立枯菌主要营寄生生活,也可腐生。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存活可数月至几年。带菌土壤和土壤中的病残组织是本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也可传染。在16~25℃时,侵染发病严重。耐酸、碱性强,在pH2.4~9.2均可生长,因此分布很广。在低温多雨年份,常造成严重为害。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菌在土壤中以菌丝、菌核腐生越冬,次年侵染棉苗,并可当年在田间再侵染。
1.在精选棉子的基础上实行化学为主的种子处理
主要是棉花种子的脱绒,使用消毒棉子和保护棉子的化学药剂
2.加强耕作栽培管理
3.探索并寻求新的防病壮苗的措施
选用多基因抗性和多抗品种
4.春季低温年份必须进行拌种处理
20%稻脚青(甲基砷酸锌)可湿性粉剂250克与5克细土或草木灰混合均匀,然后与50克棉子拌匀,现拌现播,或以20%稻脚青1000倍液作棉苗灌根;或以40%五氯硝基苯粉剂1000克(有效成分400克)与 100克棉子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