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锤树

更新时间:2024-10-10 13:00

棒锤树(学名:Pachypodium namaquanum (Wyley ex Harv.) Welw.)是夹竹桃科、棒锤树属多年生草本多浆植物。茎肉质,直径可达25厘米,高1.5-2.0米,不分枝。茎密生小刺,刺3根簇生,褐色,每簇长刺2个,短刺1个,长刺长约5厘米。生长期叶簇生于茎顶端,夏季落叶。叶卵形, 长10厘米左右,宽4厘米左右,绿色,中脉明显,叶缘呈波浪形。花着生叶腋,花瓣黄色,有褐色茸毛。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多浆植物。茎肉质,直径可达25厘米,高1.5-2.0米,不分枝。 有一个圆柱形的树干,在底部加厚,顶部逐渐变细,成熟后会呈现出明显的瓶状外观。茎多数不分枝,但可能从基部附近分支,或在受损的地方,树干产生侧枝,其立即弯曲回到垂直方向,而植物的最顶端通常向北方弯曲。茎杆上覆盖着疣状结节(茎杆上的旋钮状突起),尖锐的棘突从中略微向下突出。沿着植物的上半部分,刺变得更加丰富,并朝着结节突出的基部减少。茎密生小刺,刺3根簇生,褐色,每簇长刺2个,短刺1个,长刺长约5厘米。生长期叶簇生于茎顶端,夏季落叶。叶卵形, 长10厘米左右,宽4厘米左右,绿色,中脉明显,叶缘呈波浪形;在生长季节,它们在树干顶端形成密集的莲座丛。叶尖渐细或圆形;基部狭渐细,开花后又长出一片叶子。

花着生叶腋,管状的丝绒质地,长达50毫米,口宽10毫米。花瓣黄色,有褐色茸毛。花期7-10月。双铅笔状细细的锥形种子囊(卵泡),呈V形(在底部连接),长达50毫米。短而柔软的毛发密密麻麻地覆盖着果实;它们是浅棕色的,一边裂开,释放出风吹散的羽状种子。约4毫米长,附着于一簇起“降落伞”形状的白色毛发上。种子通常在9月至12月成熟。

生长环境

在原产地生长于海拔300-900米的干旱、多岩石的沙漠和山脉中。气候恶劣,天气变化莫测。降雨主要发生在冬天,降雨量在50-150毫米之间。在某些山区的雨影中会发现极端干旱的情况,降雨量可能在15毫米或更少。从大西洋沿岸向内陆移动的浓雾会增加降水量。夏天的温度可能达到50℃。该种似乎更喜欢暴露在极端夏季条件下的岩石和石质山坡,特别是炎热和大风。喜干旱、温暖的气候。夏季落叶休眠,冬季不耐寒,忌烈日暴晒,怕积水。要求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且稍偏碱性。

分布范围

原产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和南非(北开普省),从东部的坦塔利特山谷和佩拉山脉,到西部的理查德斯维德、惠布霍奇和匈奴山脉,沿着奥兰治河下游河谷的两侧。来自50多个地方,发生范围约为15,000平方千米。加里普(Gariep)地区或奥兰治河地区是地球上多肉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奥兰治河纳米比亚一侧的亚种群不易接近,因此通常它们相当大,平均密度为每公顷625-1100个个体之间,在佩拉山上也发现了具有不同年龄的类似密度。中国有引种,栽培比较少。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因种子寿命短,宜随采随播。只要种子新鲜,就很容易从种子中生长出来,可以在夏天播种。发芽后,应注意不要浇水,因为这会引起腐烂和真菌的侵扰。在夏季(3-10月)的休眠季节,保持植物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和干燥。

扦插繁殖:应在生长期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里进行插条修剪,并用杀菌剂处理伤口,然后晾干至少两周。将钻屑插入排水良好的介质中。插条要放在一个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冬天要少浇水,一周一次就足够了。

栽培技术

棒锤树是一种冬季植物,生长于11月至翌年4月。在不太理想的条件和护理下,它们似乎容易腐烂。少浇水,并提供排水良好的土壤,以免发生水淹状况。在此生长期要给其适度的水,其余时间要少,甚至无水。避免阳光直射。主要是越夏问题,其落叶后应放在通风遮荫处,盆土应保持适当干燥。冬季应在温室内越冬,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2℃。为了使它们不易腐烂,可以将它们嫁接到非洲霸王树(Pachypodium lamerei Drake)上。嫁接的植物生长更快,更容易开花。

主要价值

棒锤树为温室盆栽肉质观赏植物。植株以观肉质茎为主,茎呈“棒槌”状,上小下大。生长期上端顶生有少许短叶,十分奇特,加之树种稀有,因此是园林中很珍奇的观赏植物。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8年 ver 2.3)——近危(NT)。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濒危原因

由于在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极力追捧该种植物,该物种已经受到了许多非法的采集,尤其是在理查德斯维德(属南非北开普省)和纳米比亚的采矿活动以及里理查德斯维德的家畜对周围的植被的过度放牧和践踏,进一步构成了威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