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民

更新时间:2023-04-06 11:11

棚民(拼音:péng mín),指在山上搭棚居住的流民,无家可居之人。

词语解析

元末至明初,晋、鲁、皖、豫、鄂等荆襄流民,为土地兼并、租税徭役与灾荒所迫而逃往陕、豫、鄂边境地带,集结者逾一百五十万。他们千百为群,开垦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故称棚民。

《清史稿·食货志一》:“棚民之称,起於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各山县内,向有民人搭棚居住,艺麻种箐,开鑪煽铁,造纸制菇为业。”清魏源《圣武记》卷十:“陕西老林,惟棚民流寓,零散垦种。”清冯桂芬《陈君若木家传》:“棚民帖然改行,汔於城陷,无一从贼者。”

历史典故

官府视之为“盗贼渊薮”,欲加制裁。《抚荆襄流民记》载:荆、襄、唐、邓至陕南之间,皆长山大谷,绵亘千里。元至正间(1341-1367),“流贼作乱”,终元世,竟不能制。明初,命邓愈以大兵剿除之,空其地,禁止流民不准入山,史称“禁山”。然而,地界鄂、豫、陕三省界间,又多旷土,山谷梗塞,林箐蒙密,中有草木可采掘食。正统二年(1437),岁饥,民徙入不可禁。多达数十万余众,岁丰则火耕水种以避差,岁饥则啸众争夺而为盗,聚既多,无所禀约束。因之,在成化元年(1465),爆发了刘千斤起义。首领刘通(号刘千斤)联合石龙(号石和尚)、刘长子等,在房县大木厂立黄旗聚众起义,称汉王,国号汉,年号德胜,攻略襄、邓,屡败官军。成化元年,明廷派工部尚书白圭为提督湖广军务、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会合湖广总兵李震、河南巡抚王恕入山进讨。次年闰三月,刘通兵败被擒,后(次年五月)虽被白圭大军剿灭,然其余党起事从未停息。成化六年刘通余部李原(号李胡子)与小王洪、王彪为首的流民第二次起义。李原称太平王,攻掠南漳、内乡、渭南一带,流民归附者近百万。成化七年(1471年),项忠受命为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挫败义军,俘李原、小王洪等,戍者舟行多疫死,不可胜计。然则,失去生涯之流民,为生计所迫,他们背乡离井,流落在此,继续蜂拥屯聚在鄂、豫、陕边山区,开荒垦耕,艰苦度日。朝廷为防事态扩大,派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流民。

成化十二年(1476)二月,原杰奉旨出巡,遍置诸郡县,深山穷谷,无不亲至。至则宣朝廷德意,问民疾苦。诸父老皆忻然原附版籍为良民。九月,都御史原杰将其迁移、增设府、卫、州、县方案上奏朝廷,诏“悉如所言行之”。于是大会湖广、河南、陕西抚、按、藩、臬之臣,籍流民得十一万三千余户,遣归故土者一万六千余户,其愿留者九万六千余户,许各自占旷土,使流寓土著者参错以居。官为计丁力限给之,令开垦为永业,以供赋役,置郡县统之。于湖广割竹山地,分置竹溪县;割郧、津地,分置郧西县;河南割南阳、汝州、唐县地,分置桐柏、南召、伊阳三县;陕西析商县地,为商南、山阳二县,而以商县为商州。十一月,又即郧县城置郧阳府,以统郧、房、竹山、竹溪、郧西、上津六县,且立行都司卫于郧阳,由都御史吴道宏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流民附籍后,垦辟老林,从事农作,开发药材、竹木、铁、炭等资源,三省区逐渐民户稠密、商旅不绝。

文化特点

语言

发音既像两湖,又像云南,又像四川的语音系统,即所谓的“湖广广腔”和婉绵软,柔美如燕语呢喃。

民歌

其民歌的调与词及其形式和风格与川楚乡土文艺有承袭痕迹。

衣饰

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些山区的妇女都喜欢穿自己绣的花鞋,裤腿、衣袖宽短,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大襟,领圈、衣襟、袖口、裤口都用彩线绣着花边,头上缠帕子,小女孩到了姑娘年龄缠八尺白布的头帕,前高后低,发辫吊在外面露出前额和双耳,扎耳眼,戴耳环。婚后妇女的头帕要一丈长,也是白色的要盘头,头发必须拢起包进头帕里,从头到脚简朴大方。男人的头帕黑白均可,但长度必须够一丈,也穿大襟衣服,无领,裤腿下宽、过膝。男女的小腿都缠裹腿布,四季脚穿用榆树皮或麻柳树皮编的草鞋,妇女只在走亲串友或赶会时才穿绣花布鞋。冬天为了保暖、裹脚布是自己用羊毛线织成的毛裹脚,每只宽25公分,长5市尺,妇女缠裹腿的习惯后来被穿长棉袜代替。

妇女的服饰与男人衣服的不同之处是男人上衣较短,而妇女的上衣特长,后衣襟要拖到臀部以下的大腿上,宽敞的裤腿只须盖过膝盖以下20公分即可,年轻姑娘媳妇喜欢穿着兰色素雅的衣服,上年纪的老太婆则喜欢大红大绿,这种服装款式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川东汉族农村妇女的服饰非常相似。

饮食

主食是包谷米,粒度有大,中小之分,叫大珍、碎米子、末珍,家家有腰磨,现吃现加工,磨豆浆或包谷浆粑则用手磨或拐拐磨。主要农作物是包谷、洋芋、洋麦、青稞、燕麦、苦荞,油菜、小麦很少。蔬菜以豆角、白菜、萝卜、包包菜、南瓜为主,冬天主要吃干菜和酸菜。特色食品,菜豆腐、和渣、洋芋搅团、包谷浆耙、腊肉、天须米糍巴、苦荞面粑粑、燕麦汤园,逢年过节自己酿造包谷酒、熬包谷糖。食用的野菜主要有麻芹菜、石牙菜、芥菜、水芹菜、叶山花、白蔓叶子、崖蒜、漆树芽、香椿芽等,其中麻芹菜出土最早但有毒,必须在小河流水中浸泡十二小时以上才可食用。其它非能大量采集的野菜还很多,从春到夏都有。

祭祀

公共庙宇一般敬奉玉帝、老君、九天娘娘、观音菩萨等,家神有山神、土地、五山老爷,据说五山老爷是专管狩猎的神。每逢年过节或庙会日,信男信女就到庙中烧香叩头许愿或杀鸡还愿。五山老爷的祭祀比较多,猎户每有捕获都得祭祀五山老爷,烧香表、杀公鸡、打卦问财、许愿还愿,然后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醉方休。

宗教活动以巫为主,或者跳端工舞,也叫江西戏。巫的宗教仪式和狩猎的祭祀活动与长江中下游许多省份一模一样猎人使用的暗语各省惊人的相似。

婚嫁

男娶女,女娶男一视同仁,长女必须招赘女婿帮父母养育弟妹,男到女家改不改姓,由双方商议决定,因女方无兄弟女婿改姓者三代后可以还宗。嫁娶的仪式很简单,男方送给女方几套新衣服即可,不要采礼,也无须陪嫁,择日由亲友送新娘或新郎到对方家中,双方亲戚朋友、乡里邻居共同吃一顿“鬼抬桥”或“十大碗”的酒席,婚礼就算结束了。

为婚姻牵线的有媒人、或父母、或亲戚长辈,自由恋爱、情歌搭桥结成良缘的自古也不少。

给姑娘招女婿称作娃娃亲,叫招女婿,寡妇招婿叫上门,二者有严格的区别,如果把女婿称作上门汉,等于污人家的黄花闺女是寡妇,会遭到主人的白眼,成为不受欢迎的客人。

到猎户家吃饭只能说吃好了,不能说不要了,这是犯大忌的。姑娘、妇女从男客人面前过路或爬梯登高时必须先打招呼,这并非封建而是礼仪。妇女们对自己的丈夫多以绰号相称,比如“烟灰”、“花杆儿”、“搪将”、“背佬儿”、“漆客子”……等。而丈夫多称妻子为“火老大”或“堂客”。

前来投宿或歇脚的客人称门客,门客来了必须茶饭相待,没有门客的人家邻里称为结巴脑壳即吝啬鬼。会被乡邻看不起。

行路途中,有人以山歌问讯,不论男女是否认识都得有问必答,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没出息,而受到潮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