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椎牛祭

更新时间:2022-06-01 12:41

所属地区: 湖南 · 湘西州 文化遗产名称:苗族椎牛祭 遗产编号:Ⅷ-4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遗产级别:省

形成历史

“椎牛”俗称“吃牛”,为湘西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祭祖祀典。关于这一民族祭典的来源,湘西花垣县苗族民众中至今流传着的《苗族椎牛古根》是这样说的:三皇五帝时期,苗族的祖先蚩尤与黄帝(轩辕)打仗,轩辕兵马多,把蚩尤打败了,并且紧跟脚跟追击蚩尤。好在蚩尤随时随地都有苗人掩护,加上他又能散布迷天大雾,所以轩辕总是找不到蚩尤的踪影。后来,轩辕发明了指南针,辨清方向,才把蚩尤捉住,在四月八日将蚩尤杀了。但是,蚩尤的冤魂不散,时常给苗家人托梦,含着眼泪说:“我为你们受尽苦难,含冤而死,你们要永世敬奉我啊!”于是,苗家人就找仙娘“扛仙”。蚩尤的魂灵附依于仙娘身上,借仙娘的口说道:“按照我打仗时的祭典,杀猪椎牛,布置坛头,用芭蕉叶架阴桥,敲响竹筒,我(蚩尤)就来了,为你们消灾消难。”从此以后,每年夏(农)历四月初八,苗家人就举办盛大的椎牛祭祖祀典,隆重祭祀他们祖先蚩尤之英灵。世代承袭下来,也就成了苗族最古老的祭典。

祭典进程

“吃牛”祭典一般历时四天三夜,大体进程为:第一天,送黄牯和敬祖先。第二天,活动最多,白天是接舅辈、迎亲朋;晚饭后,请神降临,由“觋师” (巫师,俗称“苗老师”)讲述《吃牛古根》。其内容包括述说天地产生,山川形成,人类繁衍,苗族迁徙,“吃牛”原因等等。第三天,主要为舅辈椎牛。第四天,收牛柱,敬牛头,欢送舅辈亲朋,最后由觋师默敬祖师,祝贺主家吉利兴旺。

特色价值

仪式以祭祀远古祖先,求其禳灾赐福为目的,以群体跳鼓为娱神手段,它是悠久的巫文化形态,《苗师通书》这部祭祀巫词口碑经典便记录了九千年来苗族的历史,民俗、宗教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是我国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旧时参祭

旧社会,苗民“吃牛”,一是为了解除重病,另一则是为了求子。一般是在“吃牛”之前先许愿,到冬季才举行“椎牛”。椎牛祀典,不但家族邻里参祭,亲朋也要请来;加之祭仪繁顼、冗长,所以耗资甚巨。苗谚云:“吃牛难,大户动本钱(把积存的钱花光),小户卖庄田。”而且,迷信色彩甚浓。因此,新中国建立以后湘西苗族地区的“椎牛”活动已经逐渐停止。

其他礼典

除了“椎牛”以外,湘西苗族地区较为重要的民族礼典还有“椎猪”,“接龙”,“还傩愿”,“祭家先”,“祭雷神”等。自古以来,苗胞重鬼(神)多祀,故有“三十六堂神,七十二堂鬼”之说。解放之后,随着思想意识的变革,苗胞祀神祭鬼的情况也有很大的变化。“椎牛”的停办即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