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疮病

更新时间:2022-08-24 22:52

椒疮病,中医病名。胞睑内面红色细小颗粒密集丛生,状若椒粒,故名椒疮。分布以大小眦及穹窿部为重,常与粟疮并生,痒涩流泪,若及黑睛可致赤膜下垂,血翳包睛;若及胞睑,终为卷毛倒睫,黑睛生翳。西医学病名称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颗粒状慢性传染性结膜炎。

名词解释

椒疮是指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由沙眼衣原体引起。

历史沿革

椒疮病名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而《审视瑶函·椒疮病症》将其病症及病位均作了描述,说:“此症生于睥内,红而坚者是。有则沙擦难开,多泪而痛。”对其并发症的认识先于本病,如早在《外台秘要·卷二十一》中就载有“倒睫眼”,《秘传眼科龙木论·眼赤膜下垂外障》中载有“赤膜下垂”等并发症。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椒疮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沙眼,由沙眼衣原体引起。本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若迁延失治,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而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病因

外感风热毒邪,内有脾胃积热,内外邪毒上壅胞睑,脉络阻滞,气血失和,与邪毒淤积而成。

病机

外感风热邪毒,损伤脾胃,脾胃积热,上袭胞睑,阻滞脉络,气血失和,发为本病。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上睑内面红赤,脉络模糊,有细小颗粒,色红而坚,或夹有色黄而软的粟粒状颗粒。

2、黑睛上方赤膜下垂,赤脉末端生星点翳膜。

3、睑内面可见瘢痕。

病证鉴别

粟疮:多见于下脸,如杨梅之状,质地较软,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境界清楚,愈后睑内不留瘢痕,且无并发及后遗症。

相关检查

1、眼部检查

(1) 椒疮主症:

初起可见上睑内面两眦处红赤,脉络模糊,有少量细小色红而坚的颗粒,或间有色黄而软如粟米痒颗粒;重者上睑内红赤尤甚,颗粒满布,白睛红赤,赤脉下垂,黑睛星点翳膜,日久颗粒破溃,在睑内面形成灰白色条状、网状瘢痕,或睑内面完全形成灰白瘢痕,此时常出现并发症与后遗症。

(2) 椒疮并发症与后遗症:

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胞睑内颗粒破溃后在睑内结瘢,瘢痕收缩致皮松肉紧,内急外驰,睑弦内翻,睫毛触刺眼珠。相当于西医学睑内翻倒睫。

赤膜下垂:椒疮较轻者,白睛赤脉从上方下垂于黑睛,呈垂帘状;严重者,白睛赤脉从黑睛四周侵入,包裹黑睛,称为血翳包睛。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角膜血管翳。

黑睛星翳:多在赤脉尽头出现星点云翳。

睥肉粘轮:胞睑内面与白睛表层黏着,重者眼珠转动不灵。相当于西医学睑球粘连。

流泪症与漏睛:可见不时泪下,迎风尤甚;或见大眦头常有黏液或脓汁自泪窍外溢。

眼珠干燥:目珠干涩不适。相当于西医学结角膜干燥症。

上胞下垂:胞睑肿硬变厚而致上胞重坠下垂。

2、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 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染色检查有沙眼包涵体。

(2) 荧光抗体染色、酶联免疫测定等方法检测到沙眼衣原体抗原。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风热初客,睑内触染邪毒不盛,眼症尚轻,辨证以上睑内面眦部仅有红赤及有少量颗粒生长等症状为要点;热毒触染睑内,又复感风邪,故辨证以胞睑灼热痒痛、红赤、颗粒丛生等尤为明显为依据;热入血分,壅滞胞睑脉络,故辨证以胞睑厚硬,睑内红赤,颗粒累累成片,赤膜下垂或血翳包睛等症状为要点。

治疗原则

本病当内外兼治。轻症可以局部点药为主,重症则宜配合内治,必要时还须辅以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应对症治疗。

证治分类

内治

(一)风热客睑

症状:眼痒涩不适,羞明流泪,睑内微红,有少量红赤颗粒。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牛蒡子。

(二)脾胃湿热

症状:眼涩痒痛,眵泪胶粘,睑内红赤,颗粒较多,病情缠绵不愈。舌红苔黄,脉濡数。

治法:清热祛湿,除风消滞。

方药:清胃散或除风清脾饮加减。

常用药:陈皮、连翘、防风、知母、元明粉、黄芩、玄参、黄连、大黄、桔梗、生地。

(三)血热壅滞

症状:胞睑厚硬,睑内颗粒累累,疙瘩不平,红赤显著,眼睑重坠难开,眼内刺痛灼热,沙涩羞明,生眵流泪,黑睛赤膜下垂,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凉血散瘀。

方药:归芍红花散。

常用药:当归、赤芍、红花、大黄连翘、栀子、黄芩、甘草、防风、白芷。

外治

1、滴眼药水:可选用0.5%熊胆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磺胺类的眼药水滴眼。

2、涂眼药膏:常于晚上睡前涂0.5%金霉素软膏或四环素、磺胺类的眼药膏等。

3、椒疮颗粒累累者,可用海螵蛸棒摩擦法。

4、粟状颗粒多者,可行滤泡压榨术。

其他疗法

1、中成药治疗:根据临床证型,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等口服。

2、并发症的治疗:眼珠干燥者,可点滴人工泪液等眼药水;睑弦内翻及倒睫拳毛严重者,可行睑内翻倒睫矫正术。

转归预后

一般轻度椒疮自觉症状不严重,易被忽视,但若长期失治,病情逐渐发展时,其产生的并发症与后遗症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预防调护

1、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把本病的危害性、传染途径、诊断与治疗方法,向群众宣传,进行群众性的普查与防治。

2、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提倡一人一巾,提倡流水洗脸。患者的洗脸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使用,尤其是服务性行业的洗脸用具,必须严格消毒后使用,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文献摘要

《审视瑶函·椒疮病症》:“此症生于睥内,红而坚者是。有则沙擦难开,多泪而痛。”

《外台秘要·卷二十一》 载有“倒睫眼”。

《秘传眼科龙木论·眼赤膜下垂外障》载有 “赤膜下垂”等并发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