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23:22
楚皇城位于宜城市郑集镇皇城村,距宜城市区7.5公里。李福新介绍,楚皇城是春秋时期楚国都城,距今已2000余年。楚皇城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外城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1840米、东西宽1720米,周长6420米,总面积2.2平方公里。城址四周仍保存有封闭的土筑城垣。外城城垣共有6座城门,其中东城垣北段的城门是古河道的出口。内城,又称“殿城”,位于外城内东北隅,面积约0.38平方公里。
闻名古今的秦将白起引水灌楚都的百里长渠,像一条碧绿的绸带,自西北铺来,从城址的西墙外飘过。城址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四周现存高大巍峨的土筑城墙,城墙四周有城门,东南转角显著突起,是烽火台。而今登临其上,瞭望全城,透过紫禁城、跑马堤、散金坡、白龙池、金银冢等地遗址,仍可想见到当年楚都城的那种殿阁嵯峨、市井交错的华丽景象。
城址内的地下遗物也十分丰富,近年来出土的有西周晚期的铜方壶,东周时期的大型铜车、嵌玉片的鳖形带钩,还有铜鼎、蚁鼻钱、金币“郢爱”以及陶鬲、陶鼎等。这些精美绝伦的历史文物,既向今人展示出了古代楚民的聪明智慧,同时又研究楚国历史与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楚皇城是先秦时期楚国的故城。它位于湖北襄樊的宜城市区南约8公里处的郑集镇皇城村境内,东距汉水6公里,西距207国道(原为襄沙公路)4公里。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皇城,原称楚故城,五代时期因避后梁皇帝朱全忠父朱诚的讳,改“城”为“墙”,名曰楚故墙。明清时期,“故墙”又因日久语音讹变成为“故襄城”。今称楚皇城,当是采自本地人俗称“皇城”而加“楚”字。 两千多年来,楚皇城虽然历经风雨兵火的剥蚀,但从那时还屹立在原野上的土筑城墙和紫禁城等遗迹,我们仍可窥见其当年的恢宏气势。
楚皇城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周长6420米,其中西城墙长1840米,南城墙长1500米,北城墙长1080米,东城墙最长,为2000米。城墙系用土筑,经夯实而成。仍高出地面2米不等。城墙四周现存缺口6处,有4处被当地人称之为城门,即东门、大小南门和北门。其余2处位于东城墙上,1处位于东城墙的南端。据地方志记载,此为?秦将白起用攻城时所冲溃。另1处位于东城墙的北段,被当地群众称之为“运粮河口”,即“漕运河口”。今观其地形,城外不远处是老河沿(即汉水故道的河边),由此进城后,沿紫禁城东、南、西三边有一宽约近百米的凹地,此当为内城河,亦可用着漕运。因而,言此缺口为运粮河口似有一定的依据。楚皇城采用大小城套筑,大城为廓,小城为城。小城位于大城的东北隅,面积有38万平方米,其地形高出大城3米左右,被当地群众称之为“紫禁城”,即“宫城”。传说是楚王的宫殿所在地;烽火台,又名观楼子,在南城墙与东城墙的交接处,地势高于东墙地南墙,传说是?望台;金银冢,在城内南部,距南城墙约200米,地表封土高达6.5米;晒金坡(又名散金坡),在城内南部偏东的一个高坡上,传说是楚王晒金的地方;白龙池在城内的西南角,地势低于四周,为一洼地。
2022年1月,入选“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