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9-26 21:08
概念分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所有学科,并且需要在正确而又完整的哲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科学能够在自已活动的范围内建立起相当完整的概念类别,但是,跨学科的概念分类没有能建立。原因在于,一方面这是综合性的巨大工程,就个人的力量来说,即使一生从事这项任务,所能取得的结果也会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如果依靠众人的力量,一般很难取得一致的分类标准;再就是,哲学思想对这项工程起着纲领性的作用,而真正取得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与文明社会认同的作为科学的哲学还没有出现。因此,那种全面统一的概念分类及其体系的实现还是有待人们去完成的工作。
分类学思维地图,就会使思维或者局限于有限的时空中,或者降低思维效率,或者不敢果断决策,甚至迷失在云山雾罩中。迫切需要创建一个对所有概念进行分类的空间,使人人都可以“明心”、“见性”。
1、不同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产生不同的分类需求,需要一个开放的分类,可先按派别划分分类体系,再逐渐按个派的观察特征进行归纳。
2、应该从语言学、形式逻辑、辨证逻辑、数学、系统论等学科所涉及的广义对象为基点,构建基础概念类别(例如用“事物”作为概念分类的主干),然后将具有相同首要属性的事物归为一类,再按其次属性一层层向下细分。
3、应按照父类具有所有子类共同属性,子类属性是父类属性的特例的原则划分类别。
4、围绕类元素进行思维的所有概念,或者是从父类中继承下来的,或者是类元素的一个特殊属性,当前类元素的属性集合作为类元素的属性集合成员,与从父类中继承下来的属性集合成员,构成描述类元素特性和运动的概念集合。
5、分类词条中要具有字、词典中所具有的内容,正如字、词典不能脱离百科全书的相关内容那样,百科全书也不能没有字、词典中的内容,电子工具书的发展方向应是字、词典和百科全书融为一体。
6、分类词条创建方法千头万绪,只能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完善。
对人脑思维所涉及的所有概念进行系统的分类,作为思维地图,消除思维迷雾,以扩展思维活动时空,提高思维效率,提高果断决策的自信心。
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指具有商品这个概念内涵的,在市场上出售的所有商品。
概念分类的外延首先要确定概念使用者的操作性质,操作性质决定对概念分类的观点,借助概念分类的观点可以确定概念分类主干,这个概念分类主干中的主枝就是这个概念使用者在其当前操作中的分类观点下的概念分类的外延元素集合中的父元素,父元素和父元素分支出的子元素以及后续分支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应该就是概念分类的外延。
鉴于概念分类的外延首先要确定概念使用者的操作性质,对概念操作性质的分类就应该是概念分类的首要任务。按不同概念操作性质确定的不同概念分类的元素父子顺序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按操作性质确定概念分类可以聚焦操作者最需要关心的概念关系脉络,从而提高概念操作效率。
当然,应该有一个从科学角度进行分类的体系尽量对不同操作性质的分类进行规范,应尽量将不同概念分类衔接成一个统一的科学分类体系。
以语言学中的名词集合作为分类对象,按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属性的共性特征作为分类线索,是否存在疏漏?
按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作为概念分类的主类,但是否过于宽泛?感觉是:因分类的主枝过少,导致分类层次太深,也不能解决三者交叉关系问题。
按运动形式“物理、化学、生命、思维、社会”作为概念分类的主类,是否还欠缺某些要素?感觉与前一分类一样。
是否可按运动形式的不同但又突破哲学分类界限来划分如:“天体、气象、地理、微观物质(包括光、电、磁、粒子、原子、分子)、物体(包括混合、化合、结晶、器皿、建筑、工具、设备等)、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等)、思维、生活(在属性中描述各种生活需要)、社会(在属性中描述各种社会需要,其中无法排除与个人生活需要的交叉,只是观察角度的转移)”?这导致类元素过多怎么办法?感觉这样分类符合人们当前的习惯,稍一松懈分类原则就容易沦落为分类不清的境地,并不可避免复杂的交叉关系,但只要明确制定分类原则,还是有希望的一种未来概念分类形式。这里的主枝分类原则是“按事物运动形式的不同进行归类”。
一个事物归于两个以上的类别的情况如何避免或减少?这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只好让分类树具有枝节黏结性,使其保证从不同的分支都能达到预期的结点。
一个类元素的子类体系在某层产生与兄弟元素甚至父元素以上存在交叉如何处理?感觉是:这似乎也无法避免,虽然概念的属性中存在与其它类的交叉关系,但分类树的父子关系脉络的伸展原则只要清晰,就不会产生混乱。
分类树不均衡问题如何解决?分类树个分支深度不同,产生许多弊端,是否能在分类过程中尽量均衡分支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