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区

更新时间:2023-09-29 14:01

榆林区位于今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的杨浦区辖区内。民国34年(1945年)以东沿杨树浦港,南沿黄浦江,西至大连路、秦皇岛路,北至控江路设置榆林区,以榆林路得名,大抵位于原上海公共租界东区。1960年撤销建制,辖地划归杨浦区。

今世前生

民国34年(1945年)以东沿杨树浦港,南沿周家嘴路,西至大连西路、秦皇岛路,北至控江路设置榆林区。以榆林路得名。1958年划入江湾区部分地及北郊区的工农乡,区北界抵西体育会路(今中山北一路)、邯郸路,1959年将原工农乡地又划归宝山县。榆林区的地境追根溯源始于上海公共租界东区。1863年,美租界在吴淞江(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地带,其划定的大约范围为西起今西藏北路,东至杨树浦。1862年法租界独立成立公董局后,英、美两租界于1863年合并为公共租界,就此逐步扩大面积。至1936年,形成了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和华界(闸北区南市区)三分天下的奇特格局。而榆林区则位于当时的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是上海最早植入西方城市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移植现代法治的地方。租界作为实际上的“国中之国”,拥有自己的立法主体和立法权。

榆林路与江浦路交界口还有著名的原榆林路捕房(又称韬朋路捕房、威妥玛捕房,1925~1943年),现为杨浦区政府办公楼。1925年工部局决定购入美册3194号,英册2460号即工部局东区3929号册地5.78亩建造韬朋路捕房,1926年在齐物蒲路和榆林路购得临街地段1.007亩,并将韬朋路捕房改作威妥玛捕房,耗资1636.63两将这一捕房建成。

1930年又进行扩建,并于5月建成,并于5月15日投入使用,新落成之捕房改称榆林路捕房,位于华盛路与齐物蒲路间的榆林路707号,辖区为汇山及杨树浦两捕房辖区的一部分,西以大连湾路为界,自租界边境起,至黄浦江止,不包括大连湾路在内,东至黄浦江与华德路间之兰路,合该路在内,然后沿杨树浦浜以达租界边界。1938年对该捕房辖区又作了规定,即北边:租界线,从大连湾路至杨树浦港;东边:杨树浦港(含),从租界界线往南至黄浦江;南边:黄浦江,从兰路至秦皇岛路;西边秦皇岛路(不含),从黄浦江至杨树浦路,至大连湾路(不含),至租界界线。

1943年收回租界后,榆林路捕房改名榆林路警察署,同年年底改为榆林路警察分局。上海解放后改为上海市公安局榆林分局。1960年1月,杨浦、榆林两区合并后,公安局榆林分局并入杨浦分局,榆林分局原办公楼改为杨浦区政府等办公楼。

路名探寻

曾经榆林区的痕迹,依旧可在榆林路上追溯往昔,它与平凉路平行,从当今来看是一条并不起眼的普通小马路。但从历史上看,“榆林”在杨树浦区地域内却是闻名的。因为,在上世纪的30年代起的旧中国到解放后的50年代末期,这里还有一个叫做“榆林区”的行政区。

如今的榆林路位于市区东北部,横跨虹口杨浦两区,西起虹口提篮桥的临潼路,东至杨树浦港边的兰州路,长约1.6千米左右,宽11.6~12.7米,车行道宽8.0~8.7米。清宣统三年(1911年)始筑,初见于民国2年(1913年)沪东区道路规划图,民国10年(1921年)延筑至兰州路,以陕西榆林命名,沿路为住宅。现位于上海内环内的黄金地段,且绝大部分隶属于上海杨浦区境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