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下的欲望

更新时间:2024-10-31 02:04

《榆树下的欲望》是1958年上映的美国剧情电影,由德博尔特.曼 Delbert Mann执导,索菲亚.罗兰、安东尼.柏金斯等主演。

剧作简介

前妻所生的埃本对继承农场抱有希望,76岁高龄的父亲又娶了年轻美貌的爱碧做第三任妻子。爱碧嫁给行将就木的老头,就是为了这份遗产,但是她跟年迈的卡伯特生不出孩子,继承权眼看要落空,于是引诱埃本同她发生关系,并生下了儿子。在利用、引诱埃本的过程中,她对埃本产生了真正的爱情。而埃本一直认为爱碧对他并无感情,只是为了生个继承人夺取农场。爱碧百般表白也不能证明自己的真心,于是忍痛杀死了亲生婴儿。她与埃本的隔阂消除了,但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法律的制裁。

剧作简评

发生在这个家庭中的悲剧向人们揭示出,在金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人的自然的情感与本性是如何被压抑与扭曲的,对财产的欲望使父子、母子、夫妻与兄弟之间尔虞我诈,虎视眈眈,一个个贪婪、狡诈、邪恶、虚伪。作者也写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当爱情的火花迸发而出,冲破对金钱的占有欲时,他们会变得真诚、善良,为了得到一份真情而奋不顾身地追求。但是这种追求所表现出的疯狂依然造成了毁灭,这正是悲剧性所在。

同名电影

资料

榆树下的欲望 Desire Under the Elms (1958)

导演:德博尔特.曼 Delbert Mann

原著:尤金.奥尼尔 Eugene O'Neill

编剧:艾文.肖Irwin Shaw writer

演员表

故事

故事发生在1840年,身体力壮的新英格兰70多岁的农民老头子卡波特.埃普汉继承了第二任太太的农场,独揽大权。他和第一任太太所生的两个儿子彼得和西蒙十分慵懒,也早已对农场的生活产生厌倦,他们一心向往的是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三儿子伊班是卡波特和第二任太太所生,一母亲从小就教育他将来要夺回自己的土地和农场——卡波特一直都对母亲非常刻薄,因此伊班从小就痛恨父亲。他为了完成对母亲的诺言先偷出父亲的一笔金币来和两个哥哥作一笔买卖,让哥哥们用这些金币作盘缠实现他们的“淘金梦”,并签订协议土地归伊班所有。此时,父亲由外地返回,带回一个年轻貌美的意大利女人安娜,并宣布与其再婚。两个哥哥走后,安娜和伊班开始就谁将来是这块土地的继承权问题互不相让。卡波特其实并不打算把土地留给费任何人,他看不起三个儿子,也不会把土地留给一个女人——安娜,但在安娜的花言巧语下,卡波特承诺如果将来能与其育有一子,他才会将土地交给新儿子和安娜。但是没过多久,安娜和伊班两个年轻人竟然相爱了,他们其实在一开始就互生好感。不久,安娜产下一子,卡波特大喜,并邀请四邻前来庆祝。庆祝舞会上,谣言四起都说孩子是安娜和伊班两个年轻人所生,老头子年纪一大把根本不可能。事实的确如此,安娜也向伊班说明孩子是由他俩所生。而在舞会上,卡波特将安娜的一番话(安娜在爱上伊班之前对卡波特说过的以生子来要求换得土地以及对伊班说过的一些恶毒的话)向伊班全盘托出,伊班一怒之下准备出走。悲伤的安娜为了证明自己爱伊班杀死了他们的骨肉也向卡波特道出了事情的真相。但伊班又错以为安娜要诬陷自己为杀人凶手而报案,但之后又被安娜的真情所感动,于是以同谋为由和安娜一起赴坚牢。

卡波特虽然表面看起来很让人厌恶,但他实际上属于正派角色,他没有做任何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刚毅坚强是他的品性特征,生来就比别人强壮几倍的卡波特即使是如今的古稀之年仍然精力充沛,三个儿子都望尘莫及。农场屋子的墙都是他当年用血汗堆砌出来了,在伊班母亲死后,他将这整个土地都视为自己所有,任何人将来都不会继承他,如果自己命不长矣也会用最后一口气将农场一把火烧尽。这种自私的占有欲或许是他唯一的重要缺点。最后的结局也果然如老头子所愿。但是当他想通要将土地留给安娜和新生儿的时候,他却因为土地失去了爱妻,失去了唯一能留在他身边的儿子,最重要的是他没有了任何一个这片土地的继承人。土地在这里代表了贪婪,在爱情来到之前,土地是贪婪的,而爱情来到之后,贪婪也不那么重要了。卡波特是个孤独的人,前妻怨恨他,三个儿子恨他,新婚妻子不爱他,他在农场里就感觉不自在,只想外出和在谷仓里和小骡(忘记电影里是马还是驴了,就姑且叫它骡子吧,)呆在一起。

小儿子伊班也是一直想完成对母亲的承诺——争回土地,他对谁也不让步,他有着和父亲一样坚韧的性格和对土地及农场的爱。但这份爱在安娜面前已经变得不重要了。爱情比贪婪和承诺都要显得伟大,但伊班由安娜而背叛了他的母亲,由爱情背叛了土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安娜一开始跟随卡波特来到农场,她只想得到在意大利拿波里穷乡村没有的“欲望”——那就是家——农场和土地。然而随着伊班的介入,她的“欲望”发生了改观,由物变人,由贪婪变为纯洁。可见爱情在安娜这里的确伟大。尤其是片尾她为了留住伊班所作的牺牲,所作的努力,但伊班确实如他父亲所说“天生的蠢材”——辜负了女人对他的心。当回过头来反省时,一切已晚。

暗喻

影片中含蓄的暗喻有很多处:比如春天代表着父亲对新恋情的渴望;太阳代表着安娜的年轻和美丽,它深深地照射着伊班,以至于他的眼睛、嘴唇都变得发“烫”;片名《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榆树是农场旁边环绕着的大榆树,它指代的应该是伊班的母亲,在卡波特藏“私房钱”的宝地四处都是浓郁的大榆树,母亲也就是在这里让伊班发誓将来要夺回土地,母亲死后的墓碑旁也都是榆树矗立四周。榆树代表母亲亡魂不散,一直在注视着儿子能够完成夙愿。卡波特也说:好像有什么东西从榆树下落下,爬过屋顶钻入烟囱,游走在每个角落,鬼鬼祟祟又扰乱人心,骚扰着。

尽管看似安娜和伊班爱情的“欲望”让人看得感伤,但两人还是违背了良心的遣责,归根结底还是“乱伦”。卡波特虽然从电影一开始就叫人烦,但他确实没什么过错,而且一直信奉上帝,即便他后来知道“乱伦事件”后,还一直保持心平气和并希望安娜能回头是岸。他将心完全奉献给上帝,而儿子和安娜则受了魔鬼的诱惑。还有他的两个大儿子,同样受到被卡波特成为“罪恶”的“黄金”的诱惑,在卡波特眼里看来,两个大儿子确实赚了大钱,但他还是在骨子里瞧不起他们,这种一夜暴富和他用许多年用血汗赚来的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经典

佩服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确实是部不错的经典文学和经典电影,此后以此故事改编的影视剧也不在少数。但电影中所营造的布景和埃尔默.伯恩斯坦的配乐,众演员的表演,字字珠玑的台词和剧情张力都大大加强了影片的可看性。索非亚.罗兰、安东尼.柏金斯、布尔.伊文思也都发挥了高水准的演出!《榆树下的欲望》也确实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导演体会

二十年前,当我第一次在戏剧学院图书馆读过尤金·奥尼尔的剧作集之后,他“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以及他对人性本质意义犀利剖析的笔触深深地吸引着我,从那时候开始,排一部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作品成为了我创作生涯中的一个强烈愿望。

“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美国文艺批评家的评述表明了尤金·奥尼尔在美国戏剧史上的独特地位。《榆树下的欲望》写于1924年,是美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伟大的悲剧”,被认为是尤金·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这部戏剧作品描写的是1850年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农庄发生的一个父子俩与继母之间的悲剧性故事,是一部深刻的根源于物质欲望的情欲悲剧。该剧将人类的物质欲望与情感欲望交织在一起,呈现了人物之间非理性物欲与情欲的精彩博弈。

从本质的意义上来说,这部深厚而沉重作品的悲剧性根源不是欲望的本身,而是人物欲望的失控,是非理性的欲望才使人物走向极端,造成“乱伦”和“杀子”的悲剧性结局。今天,当我们通过这部戏剧作品来重新表现、重新认识“人的欲望”的时候,应该理性地看到人类与生俱来的“物质欲望”与“情感欲望”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人生是一个欲望不断地满足的过程,一个人不可能没有欲望,正常的、自然的欲望是人类生活的原始动力,而失去理性的欲望则是灾难与悲剧的源泉。非理性的欲望是可怕的,它像一团火,一旦掉入这种非理性的欲火中,就必须忍受那种烘烤、那种灼热,那种被烧熔的痛苦……,当我们目睹剧中的主人公被灼伤,被烧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失控的欲望是造成人物悲剧性结局的根本原因。

在这次的二度创作中,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1.转换传统的批判视点。对于尤金·奥尼尔笔下的充满强烈欲望和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我们在传统的习惯中总是以一种批判的、否定的态度来分析和看待的。在这次排演《榆树下的欲望》的筹备阶段,我仔细地重读了尤金·奥尼尔的剧作集,觉得他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虽然有过分强烈的私欲,而且这种私欲常常会让人物的行为变态,但他们身上那种可理解的、可同情的因素却远远超出了他们身上那种可憎的或可恶的因素。例如:剧中的父亲伊弗雷姆·卡伯特,他一方面是自私、贪婪、冷酷和顽固的,但他另一方面也有清教徒的虔诚、勤劳、节俭和直率,他在一堆乱石之中,用一生的血汗建造出了一个美丽的农场,他的身体、心灵和生命都与农场融为了一体,产生一种在生前和死后将农场占为己有的贪婪念头是完全能够被我们所理解的;女主人公艾碧也是如此,尽管她无拘无束、不顾一切,对农场有极强的占有欲,但她是一个饱经了生活风霜的女人,她自幼父母双亡,是个孤儿,只能干体力活来混饭吃,第一次嫁的丈夫是个酒鬼,病死了,连孩子的性命也没有保住,她是在完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嫁给了比她大四十多岁的伊弗雷姆·卡伯特,她渴求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过一种轻松的、快乐的日子,所以,当她发现自己的理想受到父子两人挑战的时候,她理所当然地会“为自己的生活而战”,显然,当我们从人物自身的角度来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的时候,往往会觉得他们过激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我们这次重新上演《榆树下的欲望》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批判那种老生常谈的“拜金主义”,而是为了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那种看待奥尼尔戏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片面态度,放弃那种传统的批判视点,不用贬义的、否定的语气来评判人物的动机和理想,而用一种理解的、同情的、宽容的视点来看待人物和人物的欲望。2.强化情爱的动人力量。这是一部情欲战胜物欲的悲剧性作品,该剧的戏剧情节戏剧冲突体现出了人类真实至情的力量与力度。女主人公艾碧嫁给老农卡伯特不是为了感情,而是为了继承农场这笔财产,但是,当她遇到伊本的强烈挑战和明白了卡伯特要将农场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之后,她深知必须要生下一个儿子才能争取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于是,艾碧开始了她非理性的“乱伦”计划。

悲剧

然而,艾碧在拼命追求占有农场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生命之中还有比农场更重要的东西,这使她原本占有农场的物质欲望,在“情感游戏”的过程之中逐渐转变成为了一种情感的欲望,当她的心被真诚的爱情所燃烧的时候,她彻底改变了,她执迷的、疯狂的、失去理性的情欲使一切都失去了控制,她居然不惜舍弃农场,甚至舍弃自己的亲生骨肉来获得对伊本的真挚爱情,最终使一切走向毁灭。尤金·奥尼尔的悲剧作品与那些传统的唯美主义悲剧不同的是:传统悲剧的主人公是通过自我的毁灭来证实自己真情的,如《罗米欧与朱丽叶》中的自杀或《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徇情……,而这部现代主义悲剧的主人公艾碧选择的是通过毁灭他人——“杀子”来证实自己的爱情,这就是尤金·奥尼尔的戏剧作品和古希腊悲剧同样的深刻之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