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9 15:41
《周南·樛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表达祝福的诗歌,其场合或许是婚礼,或许是新生儿诞生,或许是其他友好欢乐的场景。此诗以南方生长的高大树木被葛藤攀援、缠绕起兴,表达对这位君子的喜爱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以群歌叠唱为形式,采用比兴手法,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句式整饬,音韵谐和。
周南·樛木⑴
南有樛木⑵,葛藟累之⑶。乐只君子⑷,福履绥之⑸。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⑹。乐只君子,福履将之⑺。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⑻。乐只君子,福履成之⑼。
⑴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计十一篇。樛(jiū):树枝向下弯曲的树。
⑵南:南土,南边。
⑶葛(gé)藟(lěi):葛与藟都是蔓生植物,攀援树木生长。累:攀缘,缠绕。此处又作“纍”。
⑷只:语气助词。君子:此处指结婚的新郎。
⑸福履:福禄,幸福。绥:安乐。一说通“妥”,下降,降临。
⑹荒:遮掩,覆盖。
⑺将:扶助,或释为“大”。
⑻萦(yíng):回旋缠绕。
⑼成:就,成就。
南山有棵弯腰树,野葛到来缠住它。有这快乐的君子,幸福到来安定他。
南山有棵弯腰树,野葛到来掩盖它。有这快乐的君子,幸福到来扶助他。
南山有棵弯腰树,野葛到来萦绕它。有这快乐的君子,幸福到来成就他。
关于《周南·樛木》的主旨背景,《毛诗序》认为是后妃无嫉妒心的赞歌:“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朱熹《诗集传》认为是众妾感后妃之德而歌唱:“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而近人多认为这是华夏先民的一首祝福歌,其场合或许是婚礼,或许是新生儿诞生,究竟是祝福什么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古人在婚礼宴席上对新人所唱的祝福歌,反映的是西周的社会状况和纯朴的民风。
这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此诗内容极其简单,既无生动的人物形象,又无具体的叙事情节,从头至尾,只在祝贺“君子”快乐,所以用“乐只君子”一句话即可表明无遗。但诗人采用重章叠唱的艺术形式,同时又变换几个富于表现力的字眼,因此,倒也不显得很板滞无味,在艺术表现上还有节奏轻快、情调柔婉的效果。
全诗三章,每章第一、第三两句完全重复,而第二、第四两句则各换一字。虽在十二句中仅变换六字,却有使诗意前后连贯和次递发展的两层作用。“累”“荒”“萦”三字在诗中都有缠绕攀附的意思,词义很相近。所以,它们虽在每章的第二句中依次有所调换,但却不改变诗意,只是以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语调,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既形象又普遍的葛藟缠绕樛木的自然事物作为比喻,强调表明女子嫁给“君子”。在这里,诗人于每章首二句中巧妙而反复地运用同一形象化的比喻,使喻体本身栩栩如生,自然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并极力体味它的喻义,从而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而亲切的印象。承此而下,诗人又在每章第四句中依次更换了三个具有逐层推进作用的字眼,既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意义,又抒发了诗人的殷切之情。从幸福的初步降临(绥),到幸福的长久保持(将),至幸福的完全成就(成),步步加强语势,层层加深情感,热烈地表达出对人的美好祝福。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三章只易六字,而往复叠咏,殷勤之意自见。”
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文选》班孟坚《幽通赋》:‘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李注引曹大家曰:‘《诗·周南·国风》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此是安乐之象也。’”“《文选》潘安仁《寡妇赋》云:‘……顾葛藟之蔓延兮,托微茎于樛木。’李注:‘……言二草之托樛木,喻妇人之托夫家也。《诗》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按,潘以女子之奉君子,如葛藟之托樛木。李引此诗为释,是古义相承如此,不以‘樛木’喻‘后妃’,‘葛藟’喻‘众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