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游戏

更新时间:2024-10-30 01:25

《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是由电影国度娱乐公司、Black Bear Pictures等出品,莫腾·泰杜姆执导,格拉汉姆·摩尔Andrew Hodges编剧,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拉·奈特莉主演的传记电影,于2014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二战期间,盟军苦于德国的密码系统“英格玛”无法破译,政府召集了一批数学家、逻辑学家进行秘密破解工作,艾伦·图灵(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就是其中之一。破解计划刚开始,图灵遭到了以休·亚历山大(马修·古迪饰)为首的组员和领导的排斥,幸而军情六局局长斯图尔特·孟席斯(马克·斯特朗饰)帮助他立项研究破译密码的机器,而图灵则变成了负责人,并招收了新的成员琼·克拉克(凯拉·奈特莉饰)开始艰难的工作。琼很快就迷上了图灵,由于她的帮助所有组员空前的团结,并于两年后成功破解了德军密码。图灵一度与琼订婚,但却隐瞒了一个秘密,因为这个秘密他最终遭受到非人的待遇……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音乐原声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获奖记录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影片编剧格拉汉姆·摩尔艾伦·图灵的狂热粉丝,在他青少年时期参加的美国太空营和计算机编程夏令营里,这位数学家的影响无处不在。意识到图灵对自己的巨大启发后,摩尔就一直在寻找将图灵搬上银幕的机会。当《艾伦·图灵传》的版权被制作人Nora Grossman和Ido Ostrowsky拿下后,摩尔马上签了剧本合约,而且一分钱酬劳都不要。 创作时,“还原一个真实的图灵”成为了他创作的动力。但准确并不容易,图灵的大量工作记录都在二战中被销毁,仅存的残片也成为了高度机密。摩尔只好从外部寻找细节以及这些组织对他造成的影响。结果令人颇为吃惊的是,关于图灵在破解密码后与军情六局间的工作,能找到的最有力的资料来源于《007》作者伊安·弗兰明的日记。

(图灵初恋情人的名字)Bombe,编剧虚构了这个桥段。因为原著作者安德鲁·霍奇斯及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图灵对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热爱与他和Morcom之间的感情密不可分。加入这段情节,是为了充分表现图灵这份真实存在的绵长痴迷而做的艺术夸张。而片中Hugh Alexander的角色原型,一半是Hugh Alexander,一半是团队里另一个数学家Gordon Welchman。电影中审问图灵的警官Nock,也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象征那个时代被制度化的恐同心理,以表现逮捕与迫害图灵的人不是残忍的疯子而是最普通的人。同时也为了保护现实中曾经审讯过图灵的那位警官,摩尔因此给了角色一个假名。

拍摄过程

电影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情节都集中在布莱切利园的解码室里,但在现实中,大部分布莱切利园的场景都是在绿棚里拍摄完成的,而图灵和他的同事喝酒社交的部分倒是在真正的布莱切利园的酒吧进行了实景拍摄。因为那个啤酒小屋是最难复原的场景之一,所以也成为剧组最终得以进入布莱切利园完成拍摄的唯一所在。电影里图灵童年的场景就取景于图灵当年就读的谢伯恩学校。但在拍摄时,编剧摩尔有点脊背发凉:走进礼堂就看见那些20世纪90年代孩子们的黑白肖像挂在墙上,然后看见图灵,看见Christopher Morcom,那些照片给人阴森森的感觉。

情节处理

电影在几个不同时间段里不停地跳跃:图灵在布莱切利园工作时期,临死前最后的日子,以及他同时遇上并爱上Christopher Morcom和解密学的童年时光。这种混合结构意在完整地展现图灵的人格形象及形成原因。因为图灵对密码、谜团以及游戏都非常着迷,所以编剧希望整个电影就是一个“模仿游戏”,观众只有像图灵那样去思考,才能解开电影里的重重谜团。

1954年的6月7日,在以“化学阉割”躲过牢狱之灾后,图灵因食用浸染过氰化物溶液的苹果,在家中倒地身亡。导演莫腾·泰杜姆在受访时表示,因为是在叙述真实的故事,所以影片没有回避这些故事。结尾停留在精神受药物影响的图灵默默走向被他视作初恋化身的计算机“Christopher”的画面,不刻意煽情,比直接展现他过世的画面更令人唏嘘。编剧摩尔也认为,电影旨在展现图灵传奇的一生以及伟大的成就,关注这些比大力刻画他的自杀过程更为重要。

影片致敬

作为一部图灵传记片,影片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向这位计算机之父致敬。片名《模仿游戏》可解释为“图灵测试”,出自图灵195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机器能思考吗?”影片中图灵在因同性恋“罪名”被捕后,和审问他的警察,也即场示范了这一测试,成为点题的戏份。而电影中,图灵为了给自己的解密团队招募破译密码的好手,特地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检验才能的填字游戏,在影片2014年公映前,《纽约时报》重印了英国《每日电讯报》于1942年刊登的原版填字游戏,完整填出的参赛者可以参加抽奖。

制作发行

(信息来源:)

电影票房

2014年11月21日,《模仿游戏》在北美的4家影院小范围上映,首周末收获48.2万美元,平均每家影院12.05万,表现相当不俗。2015年1月18日,北美累计票房破5000万美元,全球累计也突破1亿美元。2015年1月25日,北美累计票房达6064.2万美元,超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5910万,成为2014年北美上映的独立电影年度票房冠军。2015年3月3日,全球累计票房破2亿美元大关。

《模仿游戏》最终北美票房累计9112.56万美元,全球票房累计2.33亿美元。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国内评价

《模仿游戏》有着厚重历史背景的人物故事,破解英格玛的传奇被精彩呈现。节奏紧张,三条时间线反复穿插,没有一个浪费的镜头。电影也非常政治正确,并没有矫枉过正,大肆渲染同性恋(豆瓣网评)。对图灵的生平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对影片的价值观也做了一定的向主流审美靠拢的改编。影片拍摄得很精致,叙事手法也非常不俗(电影网评)。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天生有些高冷的怪咖气质在图灵这个角色身上体现得恰到好处。片中,他收起了锋芒,对一个有很多秘密,内心很纠结很丰富的角色把握得十分到位(搜狐网评)。凯拉·奈特莉饰演的琼·克拉克在某种程度上和图灵同病相怜:身为一个能力强过男人的女子在当时那种社会也是不被接受的,她和图灵两人惺惺相惜,奈特莉成功把这个低调又有亲和力的角色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腾讯网评)。

不论是道德、性向还是社会,影片所呈现出的这一系列密码都有些波澜不惊,好在“缺爷”极为精彩的表演能让人在字幕出现后仍久久不能忘怀(腾讯网评)。

国外评价

《模仿游戏》真实地再现了艾伦·图灵,表现了他对英国历史的贡献和短暂的一生。无论是图灵的人物视角、心理活动及生活经历,还是图灵对英国历史和当代社会的持久影响力,《模仿游戏》都正确地塑造出了这两个方面的人物形象(伦敦国际电影节主席克莱尔·斯图尔特评)。

和《国王的演讲》那种正剧不同,影片充满了生活的情调和活力(迈阿密先驱报评)。毋庸置疑地非常积极向上,可以说迎合了社会的主流审美(综艺评)。既有教育性,又有娱乐性,是一部将这两者结合得很不错的电影(西雅图时报评)。

事实上,图灵的生平故事难以想象,而康伯巴奇的表演,则完成了观众对图灵的认知(美联社评)。他发挥人格魅力将怪癖的图灵演绎得相当自然,是福尔摩斯与物理奇才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令人信服的图灵人生(好莱坞报道者评)。片中大量科学与人性的交锋,全部在康伯巴奇的表演中展现了出来。毫无疑问,这是他整个职业生涯的最佳表演(华尔街日报评)。

这是一部令人全神贯注的影片,细节丰富(好莱坞报道者评)。强大,激动人心,既带有胜利感又充满悲剧性。《模仿游戏》中,一个人改变了世界,同时世界也毁掉了这个人(Film.com评)。这是一部具有娱乐性,手法高超的电影,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电影能够更加尖锐和勇敢些(综艺评)。

《模仿游戏》究其根本是一部刺激的战争题材剧情片,剧情有很多迂回曲折,主演有着不错的发挥,其他配角也有着优秀的表现。这部影片也是向图灵这位改变历史走向的天才致以的崇高敬意(Collider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