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槛

更新时间:2023-12-27 18:08

拼音:héng jiàn。词义:横嵌在柱子上的木板,多在上面作画。出自《阿房宫赋》。

简介

横槛是大殿上方的一个横着的木头,用来支撑屋顶。现比喻阻挡向前的物品。

出处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说明

1、《说文》“槛,从木,监声,一日圈。”段玉裁注曰:“圈者,养兽之闲”,闲即阑也。因此,“槛”应读jiàn,不读kǎn,本为圈围野兽的栅栏,槛即栏。王逸对《九歌·东君》“墩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作注日:“吾谓日也。槛,循也。自以扶桑为舍槛,故云日照吾槛兮扶桑。”《说文》“循,阑槛也”,段王裁云:“此云栏槛者,凡遮阑之槛,今之阑干是也。”可见,“阑”和“槛”都是指栏杆。

2、直栏横槛”是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要正确理解运用这种手法的文句,就得把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看。《阿房宫赋》中“朝歌夜弦,的意思不是“早上唱歌,晚上奏琴”,而是“早早晚晚唱歌、奏琴”;“烟斜雾横”的意思不是“烟斜着,雾横着”,而是“横斜的烟雾升腾、缭绕”。十分明显,“直栏横槛”的意思也不是“直的栏杆,横的门槛”,而是“横横直直的栏杆”。

著名景色

颐和园长廊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后被英法联军烧毁,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长廊是一条彩色画廊,枋梁上绘有人物、山水、花鸟、风景彩画,各种彩画8000多幅。其线条细腻,形象逼真,立体感强。

长廊是我国古代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它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分六个区,全长728米,共273间,中间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冲檐的亭子,最中间有一个排云门。以此为界,长廊东西两边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西部北面又有一段短廊,接着一座八面三层的建筑——山色湖光共一楼。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

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它的特点是:主要画面被括在大半圆的括线内(称为“包袱”);无固定结构,全凭画工发挥,同一题材可创作出不尽相同的画面。长廊彩画题材广泛,山林、花鸟、景物、人物均有入画。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数人物故事画,约200幅人物故事彩绘出自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内容丰富多彩,贯穿中国5000年历史,引人注目。1990年,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长廊内的307幅彩绘故事画,及彩绘上所描述的故事内容,分为上古至西周、东周至秦代;汉代;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至明代;清代等9个部分。有神话传说、历史传说、古典小说、古典戏曲、诗词文赋等几方面的故事。

颐和园横槛:嫘祖养蚕、尧王访舜、娥皇和女英、姜太公钓鱼、王文访贤、千里眼和顺风耳、劈山救母、贵妃出浴华清池、林冲风雪山神庙、三碗不过岗、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