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歧调

更新时间:2021-11-21 11:01

横歧调,是涿州市南横歧村的一种民间小调,属地方戏曲。说起它来,有很多的故事与传说。这里面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更多的是民间百姓生活的情调。“横岐调”相传是明万历年间,由河北省中部大清河以南的刘姓逃荒者,流落至横岐村所授,后以村名命名为横岐调。

起源

横歧调诞生于涿州市南横歧村,并且只流传于该村,这在中国的戏剧史上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关于它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有兄弟二人逃荒来到这里,一个落在高碑店市的撞河村,一个落在了南横歧村。同时也把一种唱腔优美的小曲调传到了两地,撞河村的曲调定为“上四调”,南横歧村的定为“下四调”,也就是如今的横歧调。

传说是不是真实的,我们已不能考证。但这个传说却在横歧人中辈辈相传。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无法破解的谜。

主要特色

有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看横歧调只是流传于一个村落的小剧种,但它同样具备生旦净末丑各个角色;腔调十分丰富,调式多样,曲风独特。在当地,有“九腔十八调”之称。横歧调有悲调、平调、老调、尖调、反调各四种;还有头板、二板、反倒板、快板等调式。总共算来,远超出了“九腔十八调”。所以说,横歧调和其他的剧种相比,其曲调的没有女演员,戏台上都是男扮女装,念白和唱腔都用二音假嗓来代替女声;解放后有了女演员,都用了本功嗓,但也多用二音。现在的横歧剧团,女演员已多于男演员。

横歧本是一个村子,不知为什么,后来划分为几个村庄,其中就有南横歧和北横歧。每年过完三十、初一,两村都会唱对台戏。南横歧村唱的当然是横歧调了,这时的北横歧就会唱河北梆子或请来其它地方的知名剧团来与之抗衡。两村互不相让,好戏连轴转,一连要唱上几天。这种对抗,最后也以不分胜负的结局作为结束。

当走进这个小村的时候,老乡告诉我们,南横歧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村民都会唱横歧调。可见,横歧调在南横歧人心中的位置。如今,横歧调在南横歧村民的心中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剧种,唱戏也不仅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了。横歧调已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已变成村民生活的一种态度———积极向上、永不服输。那么,传承这门古老的剧种也成了村民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每年的冬闲时节,横歧调剧团的人们都要张罗着招收新的学员,传承这门艺术。

南横歧人对横歧调的沉醉,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人对自己文化的一种认同和自豪。

音乐结构

它的音乐结构属板腔与曲牌混合体,但以板腔为主,唱腔结构比较简单。唱腔音乐分为“调”与“腔”两大系统,属于调系统的有[老调]、[平调]、[尖调]、[悲调]、[狂调]等;横岐调的腔主要是唱[耍孩儿],属于腔系统的现有三腔、五腔、八腔等,实际上就是灵活运用[耍孩儿]的不同称谓。八腔又分为男八腔与女八腔,且各句又有不同的称谓:首句的前三个字称为起腔,后三个字称为落腔;第三句词称为抢腔;第四、七句词称为平腔;第八句词称为收腔。板式唱腔的唱词为七字句,亦有十字句,五字句少见。唱词多为对偶的上下句结构,极特殊情况下,在唱段结尾处可省略一个下句,俗称“三条腿”,但必须加一个[扫头]锣鼓点以代替下句。

横岐调板式简单,可分为[散板]、[头性板]、[二性板]、[流水板]几种。横岐调管弦乐以四根弦为主,有三弦、二胡、板胡、笙、墨笛,打击乐器有底鼓、钹、璈和大广锣,伴奏曲借用河北梆子的[万年花]、[愁红娘]、[工尺上]、[小开门]等。 念白为京白与韵白并用,常杂以方言俚语。

经典曲目

在演唱的题材方面,横歧调以历史剧为多。像《西歧》、《庆阳城》、《棋盘山》、《小八义》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事件的题材最多。其中,又以长篇历史剧为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