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2 14:42
横贯性脊髓炎是指非特导性,由于原因不明的感染直接引起或感染诱发所引起的脊髓功能失常导致全部或大多数神经束的神经冲动传导阻滞,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症。多数在急性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发病。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的脊髓疾病之一。发病可见于任何季节,但以冬末春初及秋末冬初更为常见。
亦称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急性脊髓炎、急性上升性脊髓炎等,有时候也被认为是脊髓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常引起脊髓的横断性损害,导致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各种感觉缺失、膀胱和直肠为主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是临床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
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本病是精神系统受病毒感染后或疫苗接种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是否为病毒的直接侵入,有待继续研究。外伤和过度疲劳可为其诱因。
多见于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起病急骤,脊髓症状出现前1-2周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腹泻史,或有疫苗接种史,常有受凉、负重、损伤等诱因。
脊髓症状出现急骤,病人初始多为局部颈背痛或腹痛,胸腹束带感等神经根刺激症状,然后突然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觉缺失及二便障碍。多数患者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最高峰,发展为脊髓完全的横贯性损害。
感觉迟钝可由足出现并对称性或非对称性上升,一条腿早于另一条腿。这些症状可能开始像格林-巴利综合征,但躯干受累有明显的脊髓平面提示为脊髓病的本质。
急性期病变节段以下多有感觉缺失,有些病人在感觉缺失区上缘可有1~2个节段的感觉过敏区。少数脊髓损害较轻或儿童病人,感觉水平可不明显。它可损害脊髓的任何节段,但以胸3-4节段最常见。症状根据受损节段而定。胸段受损出现胸段病变水平以下的各项脊髓功能障碍。
在严重病例中,反射消失提示脊髓休克出现,患者常表现为肢体迟缓性瘫痪,即肌张力减低、键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腹及提睾反射消失等,即脊髓休克期。随着脊髓休克期的恢复,瘫痪肢体出现伸性反射,病理反射阳性之后逐渐出现键反射增强,肌力开始恢复。持续性的无反射性瘫痪提示脊髓有多个节段的坏死。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主要为大小便潴留,可有充盈性大小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的逐渐恢复,可形成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和间歇性尿失禁。
运动障碍
急性病例早期聘书现脊髓休克现象:病变水平以下一切运动、感觉、反射消失,对任何刺激无反应,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脊髓休克期持续时间通常3-4周,也有少至数日或长达1-2月,甚至更长者。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受损的程度、性质和有无尿路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感觉障碍
受损平面以下,出现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各种感觉均消失,以痛、温觉消失最为明显。有些病人感觉消失区上缘,可有一感觉过敏区。偶有束带样疼痛感。
膀胱功能障碍
脊髓休克期,逼尿肌弛缓,膀胱容量增加,呈无张力性神经原性膀胱。病人出现尿潴留或充溢性尿失禁。随脊髓功能恢复,逼尿肌出现节律性收缩,膀胱容量逐渐缩小,渐过渡为反射性神经原性膀胱。病人逐渐恢复随意排尿的能力。
直肠功能障碍
脊髓休克期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失禁休克恢复期,常有大便秘结,以后逐渐恢复正常。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受损平面以下,汗少或无汗,皮肤营养障碍。如水肿或干燥脱屑,趾(指)甲松脆,足底皲裂等。
病变位于颈髓者,出现四肢瘫痪。高颈位受累,可因膈肌运动障碍而致呼吸困难,颈8-胸1受损可因交感神经受损而出现颈交感神经麻痹症群。腰段脊髓炎仅出现下肢感觉障碍和肢体瘫痪。骶段脊髓炎,仅出现鞍状感觉缺失,肛门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无明显肢体运动障碍,膀胱功能初期表现为尿潴留,恢复期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
不同节段的表现
颈段——四肢瘫痪
C4以上节段——四肢均为中枢性瘫痪,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
颈膨大部——双上肢弛缓性瘫痪和双下肢中枢性瘫痪
胸段——双下肢中枢性瘫痪
腰段——双下肢迟缓性瘫痪而胸腹部正常
骶段——会阴部感觉障碍,肛门及提睾反射消失,无明显肢体运动障碍和锥体束征
多见于青壮年,散在发病。
先有感染症状,后急性起病。
迅速发展的脊髓横贯性损害表现。
(1)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及蛋白轻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个别急性期可有椎管理阻塞现象。
(2)MRI:脊髓肿胀,长T1T2信号
(1)根据病史、截瘫、早期出现二便功能障碍、发病与饱餐无关等,与周期性麻痹相鉴别。
(2)根据先驱症状、起病形式,神经系统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相鉴别。
(3)根据是否伴有视神经或中枢神经损害症状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与多发性硬化相鉴别。
(4)还应注意与脊椎出血、脊椎结核、癌肿转移、硬脊膜外脓肿等脊髓压迫症相鉴别。
(1)激素治疗: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5-10mg,每日1次,连续7天后改口服强的松,然后逐渐减量至停止。
(2)抗菌素:治疗已出现的并发感染或为预防感染。
(3)维生素:可加速周围神经的再生作用。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
(4)能量合剂及扩血管药:目的在于营养神经。可用辅酶A、三磷酸腺苷、地巴唑等。
(5)呼吸困难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如有分泌物积储或咳痰无力,可行气管切开,必要时加用人工呼吸机。
(6)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和酸碱平衡失调。
(1)皮肤护理及褥疮的防治:
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尿便污染后要及时洗净。更换床单及进行一切护理操作(包括翻身、换尿布、取放便盆等),动作要轻慢,严禁拖、拉、硬塞硬拽等动作,以免皮肤破损。
②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床单下可放置海绵垫,使床铺柔软。
③根据病人皮肤情况,每1-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某些部位长期受压。翻身后要检查受压部位,并行按摩,帮助改善血液循环。
④在病人骶尾、髋部、内外踝、足跟等骨隆突处,可放置棉垫、棉圈等,加以保护。
⑤如皮肤压红不易退色,可用50%红花酒精局部按摩,并增加翻身次数。对已出现的褥疮,若创面表浅,可每日用红外线或紫外线灯照射局部1-2次,外涂龙胆紫。使用双料喉风散喷敷患处,对于保持创面干燥,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更佳。对已出现坏死组织的严重褥疮,可行清创换药。
⑥受损平面以下禁用热水袋,热敷或其他暖具,防止皮肤烫伤。
(2)排尿、排便障碍的护理:
①对尿潴留的病人,应及时行保留导尿,每4小时放尿1次。插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每日用0.1%新洁尔灭擦洗消毒尿道口2次。使用密闭式膀胱冲洗装置,每日用0.02%呋喃西林250ml冲洗膀胱2次。引流袋及引流管应每日更换,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②脊髓休克期病人常出现大便失禁,应及时用温水擦洗臀部,并涂抹臀油,防止潮红。
恢复期病人常出现便秘,可服用番泻叶、果导、麻仁润肠丸等药物,或使用开塞露,必要时可灌肠。腹胀病人可行腹部按摩或肛管排气。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肺部感染:
①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感觉平面是否上升。如病人感觉憋气,胸闷或平面上升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吸氧等相应处理。
②准备好呼吸机、吸痰器,气管切开用物等抢救物品及药品,备用。
③对已出现呼吸困难的病人,如行气管切开,应按气管切术后护理。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为改善肺泡通气量,防止坠积性肺炎,要经常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拍背,鼓励病人咳痰。每日可扶助病人起数次。
⑤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易使病人抵抗力降低。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4)饮食护理:宜食用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少脂,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防止长骨脱钙,可多食酸性食物及蔬菜。要保证充足的水分,鼓励多饮水,有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
(5)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棉被不宜太重。瘫痪肢体可用支架维持姿势,使髋部和膝部置于外展及伸直位,防止足下垂及下肢关节畸形挛缩和强直。
(6)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脊髓炎病人因起病急,突然发生肢体瘫痪及精神功能障碍,病人往往会因过多考虑此病的预后及今后工作、生活、学习如何安排等问题,而出现焦虑、忧虑、抑郁、恐惧甚至悲观的心理反应。这时护士应注意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谈,注意语言温和,态度和蔼,向病人讲清保持心情舒畅对疾病的预后的影响,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医生、护士进行各项治疗及护理。鼓励病人早期进行主动运动。在生活上多关心病人,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生活护理,使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心理上能保持最佳状态。
(7)恢复期的护理:瘫痪肢体要及早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瘫痪功能有所恢复时,鼓励病人积极进行主动运动。
(8)预后:起病前有感冒、发热病史者,仅1-2个节段脊髓横贯性损害者,使用激素治疗方法恰当无并发症者,一般预后较好,大部分可恢复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