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无须魮

更新时间:2024-04-13 08:21

樱桃无须魮(学名:Puntius titteya)是鲤形目鲤科,无须魮属鱼类。又名红玫瑰鱼、樱桃灯等。体呈梭形,尾具叉形,下颌有短须。体长5厘米,体重1克。雄性体色呈鲜红色,背部为紫红色,腹部为淡黄色,自头至尾有两条黑色条纹。分布于斯里兰卡西南部低地雨林中的溪流中,以植物碎屑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繁殖期平均产卵226到284枚。平均寿命5到7年。

物种学史

词源:种加词“titteya”,是斯里兰卡官方语言僧伽罗语中对它的称呼。

形态特征

樱桃无须魮体呈梭形,稍侧扁,尾鳍呈叉形,下颌有短须,体长可达5厘米。从头的前端起至尾柄基部有一条两边呈锯齿状的黑色纵向条纹。背部为紫红色,腹部为淡黄色,全身基本为玫瑰红色,故又称为红玫瑰鱼。

栖息环境

栖息于年降水量2000到3000毫米、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低地森林中的溪流、水道中。由于树林荫蔽,水温略低,水质略酸。沙质基底,有落叶和落枝覆盖。与珠点波鱼、双斑无须魮等共享同一栖息地。

生活习性

习性:樱桃无须魮性情温和,适宜与其它品种的小型热带鱼混养,它们对水质不苛求,适宜生活在20-25℃的水温中,吃动物性饵料,不择食。樱桃无须魮胆小怕事,声音过大时,它们便躲藏起来,但有时它们也爱在水面蹦跳,所以饲养樱桃无须魮的鱼缸一定要加网盖,以防它们蹦出。

分布范围

樱桃无须魮是斯里兰卡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该国西南部卡卢特勒、加姆帕哈、科伦坡马特勒、加勒、拉特纳普勒凯格勒等地低地潮湿区域的流速缓慢的溪流中。

繁殖方式

樱桃无须魮的雌雄鉴别比较困难,其主要鉴别方法是:发情期的雄鱼细看时会看到其尾鳍微红,身体颜色鲜艳;雌鱼尾鳍淡黄,身体颜色较淡,身体较粗壮。

樱桃无须魮是卵生鱼类,繁殖比较容易。繁殖缸尺寸为39*30*24厘米,繁殖水温以25℃左右为宜,水的硬度为4-6,酸碱度为6.5-7.5。繁殖前应先在缸里铺一层金丝草。然后将经过认真挑选的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进繁殖缸里。亲鱼入缸后异常活跃,雌雄亲鱼都会出现美丽鲜红的婚姻色,它们追逐蹦跳,有时会跃出水面,所以应加上缸盖,以免发生意外。经过追逐后,雌鱼排卵,雄鱼射精,使卵受精,受精卵比水重,沉入水底粘附在金丝草上。

每对亲鱼每次可产卵150粒左右,多者可达300粒能上能下,产卵结束后,应将亲鱼捞出另养。以免它们吞食鱼卵。受精卵经过约24小时可孵化出仔鱼,仔鱼再经过24小时可发育成能游动摄食的幼鱼,这时应喂以“洄水”,10天后可改喂小型鱼虫。

主要变种

商店中出售的樱桃无须魮多为人工养殖。此外通过选择性育种,逐步培养出了多个品系,包括白化变种、长尾变种等。

种群现状

主要威胁:樱桃无须魮的分布区域大多在保护区以外,因此它们容易受到多种威胁。而在各种威胁中,淡水观赏鱼贸易是首要因素,包括过度捕捞以及外来入侵物种逃逸等。2005年,有2780尾个体被出口到48个国家;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出口的樱桃无须魮中有98%是从野外采集而来的。这会导致整体种群数量下降。由于那些颜色更为鲜艳的个体会被优先捕捞,该种的选择压力也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由于观赏鱼放生,斯里兰卡12种外来入侵鱼类中,有5种被认定为严重入侵,加剧了樱桃无须魮的生存威胁。

该物种还受到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的威胁,这主要归因于水电项目的开发。此举将改变水电站下游流量、浑浊度以及温度。斯里兰卡的湿润区已有110多个此类项目开发建设。

其他威胁包括农业污染、宝石开采、气候变化以及滥砍滥伐导致的山洪。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 ver 3.1——易危(VU)。

主要价值

该种由于优良的观赏价值而在国际观赏鱼贸易中大行其道。大多出口到美国以及英国、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尽管樱桃无须魮的出口受到限制,但并未遭到禁止。且斯里兰卡政府对出口本土观赏鱼处于立法和执法不力的窘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