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7 11:44
檀台,又名行台,今邢台市信都区的历史名称,位于龙冈县西浆水镇附近。
檀台建于公元前355年,比邯郸丛台早168年,历史上邢台县檀台与邯郸丛台齐名,信都(邢台县)与邯郸共为赵国古都,他们共同见证了赵国的辉煌。
檀台,也称行台,因建筑有信宫,信宫属于行宫性质,故也称行台。
战国时,赵国赵成侯二十年(前355年)为显示“言必信、行必果”的决心用魏国进献的荣椽建设檀台,史称“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并在此建有信宫,设立赵国陪都信都,赵武灵王曾于此发布“胡服骑射”的号令。
隋开皇十六年,龙冈(信都)划归邢州。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以龙冈县筑有檀台为名,遂更名邢台,沿用至今。
赵国赵成侯建设檀台,位于赵国信都(龙冈),是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地方。裴骃《集解》云:“徐广曰‘襄国县有檀台’”。司马贞《索隐》云:“刘氏云‘荣椽盖地名,其中有一高处,可以为台’。非也。按荣椽是良材,可为椽斫饰有光荣,所以魏献之,故赵因用之以为檀台。
后赵时期石勒改设为祭胡天之所,并增建灵风九台。
北齐以后,檀台失去了皇家祭天祭祖的作用,而演变为一郡之名胜。
隋唐时,“檀台”二字联用作为龙冈的别名和美称已经被人们口碑相传。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以属邢州之故,龙冈改名邢台县,此系邢台二字作为正式建置地名的开始。
1、邢台之台的来源。
2、胡服骑射的鉴证。
“檀台”是一种台阁式的华丽建筑。其巍峨高峻,气魄宏伟,每登台远眺,旭日东升,晨曦茫茫,日出自天涯海角;夕阳西坠,太行山群峰争辉,惟檀台高峻,阳光灿灿,气势甚为壮观。这种豪迈景象,激发了赵成侯称雄立业的壮志,为表示其言必信、行必果的决心和信心,乃设为赵国陪都信都,赵武灵王多次在信都信宫大会天下诸侯。
今保存有刻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古檀台碑,距今四百余年,碑高(不计底座)2.4米,宽0.88米,厚0.38米,邢台县檀台(古行台)碑址的确切位置在今河北省邢台市桥东顺德路旁第一幼儿园,即顺德府署西北,通判厅东。
檀台烟雨
【檀台烟雨】成为元明清时期顺德府十二景之一。嘉靖年间,时任顺德知府的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曾登临其上,并赋诗《登邢台》流传至今:
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
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
孤城自老风尘色,傲吏终惭岳牧才。
便觉旧游非浪迹,至今鸿雁蓟门回。
据大明万历年间的《顺德府志》记载【檀台烟雨】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顺德府知府李京诗曰:
高台原在此邢州,不见荣椽空土丘。
衰草凄凄迷故址,荒林莽莽尽耕畴。
淡云疏雨流霜月,穴免栖狐卧喘牛。
感慨西风凭吊者,谁人能说赵成侯。
邢台县的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