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

更新时间:2024-07-03 20:05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二句咏赞少年时即诗才出色的佳士刘景文,语言活泼。诗中又以辛劳而失意的“荡子妇”,来比喻刘景文仕途的不得志,并代他写出世罕知音之苦。篇末以泛于江湖的范蠡比喻刘景文,暗中赞誉其淡泊功名的恬静心境。全诗写得富有韵味。

作品原文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⑴

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⑵。

嫁作荡子妇⑶,寒机泣到明。

绿琴蛛网遍,弦绝不成声⑷。

想见鸱夷子⑸,江湖万里情。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年),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史。好古博雅,淹通书史,善诗文,与苏轼交谊最深。刘季孙《登邺王台见思》今已不存。邺(yè):古都邑名,在相州邺县(今属河南)。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为魏王,定都于此。曹操曾在邺城内作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等。邺王台即指此。

⑵“公诗”二句:李延年李夫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此化用其句。

⑶“嫁作”句:《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荡子,流荡不归的男子。

⑷“绿琴”二句:《吕氏春秋·本味》记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此化用其典,表示世罕知音。绿琴,绿绮琴的简称,司马相如有琴名绿绮,后用为琴的通称。

⑸鸱(chī)夷子:即鸱夷子皮,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蠡既佐越王勾践灭吴,知勾践为人不可以共安乐,因浮海出齐,游于五湖,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白话译文

你的诗如像是绝代佳人,待字闺中就已倾国倾城。可惜嫁给流荡不归的男子,寒夜里独自纺织哭到天明。你那绿绮琴上结满蛛网,琴弦断绝弹不成声。想见你像古时淡泊功名的范蠡,万里江湖寄托恬静的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怀念友人刘景文的诗,前两联说:像古时刘向那样的才智之士,如今在邺王城中,独自憔悴。头发都斑白了,仍然把笔作文;一见到书籍,双眼仍然明亮。诗人用刘向比喻刘景文,表现刘景文怀才不遇,好学不倦。“把笔头白”、“见书眼明”两个细节都很准确、生动、传神。后两联抒写自己的思念。“平原”二句说:我在平原城外,远望秋天的树色,一片青苍;您在沙麓之上,听着日暮的钟声,传遍广野。结尾两句说,秋天南飞的归雁已经过尽,再也没法把这片深情寄去了。

唐代大诗人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将黄诗同杜诗对照阅读,不难发现二诗的题材、构思、章法、句法、技巧、意境很是相似。黄庭坚推崇杜甫,把杜诗当作最高准则,这首诗就是他善于学习杜诗艺术的典型例子。全诗最精彩的“平原”、“沙麓”二句同杜诗一样,把自己和友人各自所在的景色巧妙地组织在一联中,融情入景,含蓄地表达两人互相思念的深挚情意 黄庭坚学习杜诗的表现手法,却营构出新颖独特的意象。杜诗那联都写视觉之象,黄庭坚两句一写视象一写听象。尾联,杜诗是直抒重聚的热切希望,黄诗却借归雁已尽抒深情难寄,各有妙处。

名家评价

朱世英:“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诗:‘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意思就深了一层,而且符合于这些文人的雅趣。这些运用书本材料的手法,实际是总结了杜甫、韩愈以来诗人在这方面的经验的。”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宋哲宗时曾任著作佐郎。其诗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书法。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