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钟灿

更新时间:2024-06-05 17:45

欧阳钟灿,1946年1月出生于福建泉州,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46年1月,欧阳钟灿出生于福建泉州,曾在泉州第一中学念书。

1968年,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到兰州化工公司,当搬运工。

1969年—1978年,换过好几回工种,从修理工转入仪表车间当仪表工,但自学一直没有中断。

1978年—198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师从谢毓章徐亦庄教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1年—198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光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是清华大学第一位毕业的理学博士。

1985年—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是中国建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研究员。入站当年申请到了德国洪堡基金、导师郝柏林院士曾问他:“为什么不在出国前入党呢?那样,你在国外就是党的一个青年力量,就会更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单单是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1986年6月,在郝柏林、苏肇冰两位院士党员介绍下,欧阳钟灿在出国前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1986年,获得西德洪堡奖学金,前往柏林自由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师从赫尔弗雷奇(helfrich)教授。

1988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

198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7月,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200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6月,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

2020年9月,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欧阳钟灿一直致力于软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他的主要科学研究成就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领域,即脂质双层膜的弹性性质、手征膜的理论、液晶显示盒表面锚泊理论、气液表面上的极性分子单层膜的相变、液晶近晶相A的畴结构、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单分子力学、二维脂域的形态。

欧阳钟灿从曲面变分技术导出了用曲面曲率及其微分表示含自发曲率膜泡的普遍形状方程;首次从理论上预言应存在着半径比为2的平方根与无穷的两种亏格为1的环形膜泡并获实验完全证实;提出了突破赫尔弗里希(Helfrich)流体膜框架的手征膜理论;合作发现了膜形状方程的四类解析解;提出D∞h对称液晶光倍频理论并与实验完全符合;给出了超扭曲液晶盒弱锚泊条件下指向矢的严格解。

截至2019年6月,欧阳钟灿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与合作者出版中英文专著《Geometric Method in the Elastic Theory in Liquid Crystal Phases》《生物膜泡曲面弹性理论》及科普读物《从肥皂泡到液晶生物膜》。

人才培养

欧阳钟灿大学本科学自控,硕士学液晶,博士转攻光学。他认为:“应该说选择什么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带你入门,也只有感兴趣,才会潜心研究。”他解释,对科学的爱好,不管是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都要有兴趣。不同专业不是截然分开、没有关系的,整个现代科学就像一棵大树,根就是基础科学。只有根壮大了,树才能长得高。

欧阳钟灿认为:导师不应该简单地把研究生当作劳动力,来帮导师编一些简单的程序,而要把他们当作独立的、致力于科学创新的人。干活也要让他们独立地干,要培养他们独立精神。要坚持“一对一”原则。“所谓一对一,并不是指一个导师只能带一个学生,而是指导师和研究生要经常沟通。

2002年,指导博士生周海军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指导博士生涂展春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指导博士生周杰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3年,欧阳钟灿获得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18年,被中国科学院大学评为优秀本科生指导教师。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欧阳钟灿对材料形状构造的开创性研究,对中日学术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日报》评)

欧阳钟灿对液晶、生物膜理论、DNA生物大分子弹性性质及蛋白质折叠的研究作出巨大贡献。(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评)

欧阳钟灿在软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等领域作出了多项贡献,多项代表性工作被国际同行广泛认可。(何梁何利基金评)

人物影响

2019年4月,以欧阳钟灿为主人公的科研创新故事《绿色显示的正确姿势——液晶》作品获“家国情怀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