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6 09:19

歙,汉语二级字,读作歙(xī或shè)。部首:欠, 部外笔画:12,总笔画:16。shè歙县:中国安徽黄山歙县徽墨歙砚为其特产。xī 歙:吸气或通过呼吸吸入。

汉字字义

歙 <名词>shè

(1) 县名。中国安徽省南部的县。徽墨歙砚为其特产。

歙<动词> xī

(1) 吸气或通过呼吸吸入

歙,缩鼻也。从欠,翕声。——《说文》。字亦作噏。

将欲噏之,必固张之。——《老子河上本》

崩腾歙众流,泱漭环中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歙蠡吞沱。——《石帆铭》

(2) 通“翕”。收缩,敛息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老子

开阖张歙。——《淮南子·本经》

开闭张歙。——《淮南子·精神》

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淮南子

(3) 又如:歙肩(耸肩。形容身子微缩,作恐惧、谄媚状)

(4) 聚集。如:歙集(聚集)

歙<形容词> xī

(1) 和谐,融洽

郡中歙然。——《汉书·韩延寿传》

(2) 又如:歙然(和洽的样子;安定的样子);歙歙(无所偏执的样子;投合的样子,朋比为奸的样子)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许及切《集韵》《韵会》迄及切,𠀤音吸。《说文》缩鼻也。一曰敛气也。《老子·道德经》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淮南子·精神训》开闭歙张,各有经纪。

又与翕同。《前汉·韩延寿传》郡中歙然。《匡衡传》歙然归仁。

又《诗·小雅》翕翕訿訿。《汉书》作歙歙訿訿。《荀子》作噏噏呰呰。

又与胁通。《张衡·应闲》干进苟容,我不忍以歙肩。《注》歙,亦胁也。

又芔歙,林木鼓动之声。《司马相如·上林赋》藰莅芔歙。《注》芔,古卉字。

又歙赩,赤色盛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皓壁𣉞曜以日照,丹柱歙赩以电烶。

又《广韵》书涉切《集韵》《韵会》《正韵》失涉切,𠀤音摄。义同。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丹阳歙县。《师古注》音摄。《广舆记》𡽪州府,晋曰新安,隋唐曰歙州,今为县,属𡽪州府。

又《集韵》虚涉切,音偞。惧貌。或作惵。

说文解字

【卷八】【欠部】歙

缩鼻也。从欠翕声。丹阳有歙县。许及切

基本释义

歙  xī

(1)收敛,吸进:“将欲~之,必故张之”。

(2) 古同“翕”,和洽。

(3)郑码:ODYR,U:6B59,GBK:ECA8 ;

(4)笔画数:16,部首:欠;

歙 shè

(1)注音: ㄕㄜˋ ;

(2)〔~县〕地名,在中国安徽省。简称“歙”,如“~砚”;

(3) 笔画数:16,部首:欠,笔顺编号:34125;

(4)郑码:ODYR,U:6B59,GBK:ECA8 ;

(5) 笔画数:16,部首:欠;

详细注解

歙 〈名〉 Shè

(1) 县名 [She county]。中国安徽省南部的县。徽墨、歙砚为其特产;

(2)三水的聚集点称为歙,(通俗为三条河的聚集点);

(3) 另见xī ;

歙 〔动〕xī

(1) 吸气或通过呼吸吸入 [inhale] ;

歙,缩鼻也。从欠,翕声。——《说文》。字亦作噏;

将欲噏之,必固张之。——《老子河上本》;

崩腾歙众流,泱漭环中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

歙蠡吞沱。——《石帆铭》 ;

(2) 通“翕”。收缩,敛息 [furl]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老子》 ;

开阖张歙。——《淮南子·本经》 ;

开闭张歙。——《淮南子·精神》;

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淮南子》 ;

(3) 又如:歙肩(耸肩。形容身子微缩,作恐惧、谄媚状) ;

(4) 聚集 [accumulate]。如:歙集(聚集);

歙 〔形〕xī

(1) 和谐,融洽 [harmonious] ;

郡中歙然。——《汉书·韩延寿传》 ;

(2) 又如:歙然(和洽的样子;安定的样子);歙歙(无所偏执的样子;投合的样子,朋比为奸的样子);

(3) 另见shè ;

常用词组

歙砚shèyàn

[She inkstone] 砚台中的名品,是用安徽歙县、江西婺源县所产石料制成。

英文翻译

歙 X ī

Refrain from rash action;inhale ;

歙 Shè

[歙县] 地名,在中国安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