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9 18:54
《正易心法》在华夏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正易”、“心法”和“消息”等概念已透露它“复归”易学及糅合心性之学的旨趣。该书主张用“活法”自悟易道,体现了一种超越后天之是非知见、契证先天之觉性的意识。其虽建构了由“无”(无极)入“有”(太极)的宇宙化生模式。从符号象征的向度而论,该书所诠释的“大衍之数”和“天地之数”,前者偏重于借“筮数”符号法象超验的形上界下坠为经验之现象界的过程,后者则是对现象界的生成结构及其功能进行数的逻辑推衍。
据宋释志磬著《佛祖统记》卷四十三载:“陈抟受《易》于麻衣道者,得所述《正易心法》四十二章,理极天人,历诋先儒之失,抟始为之注。及受《河图》、《洛书》之诀,发易道之秘,汉晋诸儒如郑康成、京房、王弼、韩康伯皆所未知也。”即是此书。此书在明编辑《正统道藏》时误认为已亡佚,而写入《道藏缺经目录》。其实并未湮没,只是当时未能勤加搜求罢了。
《正易心法》共有四十二章,皆分章作注。卷首题名日:“正易者,正谓卦画,若今经书正文也。据周孔辞传亦是注脚,每章四句者心法也,训于其下消息也。”
本书主要从象数方面解说易道,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书中注文与正文相互发挥,珠联璧合。注中通过象数分析易理,反映出陈抟“先天易学”的思想,陈抟运用这一思想,纠正了儒家传统易学中的一些错误。如注文言:“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传,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浅识,一著其辞,便谓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只作八字说,此谓之买椟还珠,由汉以来皆然,易道胡为而不晦也。”
旧本题宋麻衣道者撰。凡四十二章,章四句,句四言。又题希夷先生受并消 息。《文献通考》载李潜序云,得之庐山异人。马端临注曰,或云许坚。又载张 栻跋,亦信为陈抟所传。惟《朱子语录》曰,此书词意凡近,不类一二百年文字, 如所谓雷自天下而发,山自天上而坠,皆无理之妄谈。所谓一阳生於子月,而应 於卯月乃术家之小数。所谓由破体炼之,乃成全体,则炉火之末技。所谓人间万 事,悉是假合,乃佛者之幻语。必近年术数末流,道听途说,掇拾老佛医卜诸说 之陋者,以成此书。后二年守南康,有前湘阴主簿戴师愈者求谒,即及《麻衣易》。因复扣之,宛然此老所作,欲驰报敬夫,敬夫已下世。时当涂守李侍郎寿翁雅好 此书,亟以书来,日即如君言,斯人而能为此书,亦吾所愿见,幸为津致之。戴 不久即死,而寿翁亦得请西归矣。又曰,《麻衣易》是戴师愈所作,太平州刊本 第二跋,即其人也。昨亲见之,甚称此《易》,以为得之隐者,问之不肯明言其 人。某适到其家,见有一册杂录,乃戴公自作,其言皆与《麻衣易》说相类。及 戴死,其子弟将所谓易图来看,乃知真戴所自作也。观此二则,则是书之伪妄审 矣。
羲黄易道,包括万象。须知落处,方有实用。
六画之说,非是曲意。阴阳运动,血气流行。
卦象示人,本无文字。使人消息,吉凶嘿会。
易道不传,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
六十四卦,无穷妙义。尽在画中,合为自然。
消息卦画,无止于辞。辞外见意,方审易道。
天地万物,理有未明。观于卦脉,理则昭然。
经卦重卦,或离或合。纵横施设,理无不在。
乾坤错杂,乃生六子。六子则是,乾坤破体。
粤乾与坤,即是阴阳。圆融和粹,平气之名。
至于六子,即是阴阳。偏陂反侧,不平之名。
健顺动入,陷丽止说。非特乾坤,六子训释。
坎兑二水,明须识被。坎润兑说,理自不同。
钻木凿井,人之坎离。天地坎离,识取自然。
八卦不正,天地雷风。一身一物,便具八卦。
卦有反对,最为关键。反体既深,对体尤妙。
六十四卦,皆有取象。其为名义,无不反对。
诸卦名义,须究端的。名义不正,易道悬绝。
一卦之中,凡具八卦。有正有伏,有互有参。
六十四卦,唯乾与坤。本之自然,是名真体。
六子重卦,乾坤杂气。悉是假合,无有定实。
卦义款审,须求变复。不唯辞合,义实通明。
古今传易,舛讹为多。覆畜八体,最为害义。
画卦取象,本为特物。见于日用,无所不合。
中爻之义,足为造化。纳音切脚,其理则一。
反对正如,甲子乙丑。有本有余,气序自然。
每卦之体,六画便具。天地四方,是为六虚。
乾坤六子,其象与数。乾坤之位,皆包六子。
爻数三百,八十有四。以闰求之,其数吻合。
二十四爻,求之八卦。尽纯为垒,是为闰数。
一岁之数,三百六十。八卦八变,其数已尽。
数成于三,重之则六。其退亦六,是为乾坤。
凡物之数,有进有退。进以此数,退以此数。
凡具于形,便具五数。五数既足,十数乃成。
大衍七七,其一不用。凡得一数,理自不动。
策数六八,八卦定数。卦数占卦,之理自然。
五行之数,须究落处。应数倍数,亦明特时。
卦位生数,运以成数。生成之数,感应之道。
一变为七,七变为九。即是卦妄,宜究其实。
名易之义,非训变易。阴阳根本,有在于是。
易道弥满,九流可入。当知活法,要须自悟。
世俗学解,浸渍旧闻。失其本始,易道浅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