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

更新时间:2022-11-07 20:04

步道是只可步行不能通车的小路,也可指马路旁的人行道。也指绿色景观线路,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

概念

定义

步道是指的是绿色景观线路,是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密近斑块之间的联系。

释义

(1)只可步行不能通车的小路。《说文·彳部》:“径,步道也。” 段玉裁 注:“此云步道,谓人及牛马可步行而不容车也。” 晋 无名氏 《安东平》诗:“凄凄烈烈,北风为雪。船道不通,步道断绝。”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涪水》:“ 邓艾 自 阴平 景谷 步道悬兵束马,入 蜀 迳 江油 广汉 者也。”

(2)马路旁的人行道。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四:“街旁步道上的行人就像潮水一样从前面簇拥来了。”

启示

步道系统

港岛北岸是香港最繁华的地区,中环、湾仔到铜锣湾一带银行和写字楼林立,从尖沙嘴隔海湾望去,一片繁荣的都市景象。港岛建筑密集地区的住宅容积率高达10,而商业和金融用地更是拥挤,有限的地皮和长期的房地产经营炒作,使得港岛北岸寸土寸金,高层建筑成为没有裙房的“铅笔楼 ”。在这样的拥挤的都市环境中,如何表达对人的关注是城市设计的难点,香港的规划师做了很好的解答,这集中显示在港岛的空中步道城市设计当中。笔者截取典型的中环和湾仔北一段,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加以剖析。

(1)完整独立的步行系统

湾仔北地区集中了各类政府办公大楼以及会展中心,中环则是以商业金融建筑为主,建筑布局拥挤,几乎没有什么退让的广场空间,这就促使空间组合纵向发展。密集的建筑为搭建空中步道提供了便利条件,香港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建设空中步道系统,连接各个单体建筑的空中步道脱离街道网而自成一独立体系(图1)。

(2)与城市广场的有机结合

即便是象港岛北岸这样建筑密集的地区,也不吝音于设置市民广场。除湾仔区开放的中心公园以外,街道边亦见缝插针地布置了各具特色的休憩游园及广场,有略具规模的如夏壳花园、渣打花园和皇后像广场。也有零星分散的建筑周边花园,如中环广场、香港演艺学院和国际金融中心建筑群。这些开放空间以不同标高串联于步行系统中,或通过斜坡相连,或做抬高处理,使整个步行系统的空间生动而丰富。

(3)空中步道与建筑的连接

空中步道蜿蜒游走于建筑群中,通常在建筑密集的一边设空中步道,街道另一边的主要建筑由垂直的过街天桥与之相接,干诺道中的步道就是这种并联式(图2)。有些节点处通过向内延伸的广场平台来组织过渡空间,这些精心布置的平台是市民们愿意逗留休息的场所,它们与空中步道融合为一体,空中步道里熙熙攘攘,而广场中悠闲惬意,此时它们扮演的就是城市客厅的角色,如交易广场大厦前的平台。空中步道与建筑结合的另一类更紧密的方式就是串联式,此类建筑通常是购物廊或者交通换乘中心,建筑内部成为步道系统的一部分,这种连接方式中,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界限已经很模糊。以上是三种基本的连接类型,而对不同建筑具体处理的多样性造就了城市空间景观的丰富多样。

(4)立体的交通组织

空中步道本身就是一种立体交通组织形式,它把步行道从川流不息的车行道路中独立出来,人们才得以安全享受悠哉步行的乐趣,这是从城市角度而言的立体交通组织。这种立体方式还显示在建筑的交通组织中,车行和人行置于不同标高,车辆从底层进人,而行人从二层平台进入主门厅。在干诺道中的北侧建筑,由于有二层空中步道廊的贯通,一般底层都设计成可以进出车辆的货物层。另外,在车辆较少的街道,一般都保留了两侧店铺和人行道,在街道中间架设空中步道后,形成上下两层的复式步行系统,如通向会展中心的柯布连道空中步道,空中步道每隔一段有梯段连接一层人行道,桥下空间通过小品和绿化的精心布置,使周围居民乐意在此处休憩聊天,消极空间通过精心设计却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5)空中步道的形式

香港政府建设空中步道的时间跨度很大,但都注重和周边的建筑风格协调,形式和面层材料尽量接近,与建筑合为整体。从剖面上看,有中间设柱和两边设柱两种,中柱正好划分两个方向的人流,柱子之间可局部设休息椅。空中步道的楼 梯设计也各具特色,在人流密集地段一般为直跑楼梯和自动扶梯结合,可大量输送人流;而通向休闲花园的楼梯则讲求形式变化。

城市设计

不同交通方式的立体组织:香港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这在一方面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城市发展突破传统的二维向度而向三维的立体格局转化,这种立体化的实现首先有赖于多维度的交通体系。港岛的地面、地上和地下分别主要为汽车交通、步行系统和地铁交通,其中步行系统作为媒介把这三 者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完整连续的城市空间体系。从二层空中步道可以方便地下到地面巴士站或地铁站,出行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加,这都归功于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国外许多大城市中心区都采用这种立体交通组织方式,日本九州转运站把铁路、轻轨、地面机动车流和人行步道组织成一高效的立体网络,巴黎德方斯地区也是把各种车流分层布置,抬高的平台成为人行步道。

公共空间的层叠处理:由于步行系统从地面的分离,使得许多公共空间随之而呈现层叠化的趋势。二层的广场和地面的绿地公园以空中步道为纽带组合在一起,有些地方利用地形的变化形成多层次的公共空间,如通向香港公园的步道结合山势成阶梯形,又如太古大厦的中庭连接三个方向的空中步道,其屋顶广场又与半山街道相连,公共空间紧凑的垂直布置充分体现了城市的立体化。

建筑组群突破街区界限:传统二维的地块划分方式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城市的平面分区和功能的破碎,立体化的组织方式正是调和了这样的矛盾。空中步道系统使得建筑组群突破了原有的街区界限,把各种职能整合成综合体,如会展中心、中环广场和海港大厦原本是在三个街区中,而空中步道的联系使得这种街区感觉弱化,在功能使用和心理感觉上,人们愿意把它们视为整体。

规划管理标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要出现明显的乡村和自然指向,淳朴的乡村地区成为了许多人休闲放松的理想去处。通过规划设计管理步道系统,修建国家公园和国家步道系统,为公民提供公共游憩区和公共徒步路线,是西方许多国家满足公民上述需求的重要措施。随着当前中国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城市人的游憩需求逐渐高涨,构建公共乡村游憩区和乡村游憩步道系统逐渐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中国乡村步道系统和游憩区的建立,也将增强城乡交流,促进农村发展。本文将简要介绍英国国家步道系统及其规划管理的标准,以期引起国内城乡规划、旅游游憩等学者和政府的关注,推动中国国家步道系统的建设,既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又可以起到保护国家自然文化遗产的作用。

步道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保护具有英国特色的地区不被战后的快速工业发展所破坏,国家公园、国家杰出风景地区和远足路线运动得到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主管乡村地区环境的官方机构乡村局(Countryside Agency)在 1965 年规划建设了奔宁线国家步道。此后,英国步道系统网络开始发展起来。 英国共形成了长约18000 多千米的步道,包括 3 种类型,除了有专门机构管理及受国库资金资助的国家步道(National Trail,苏格兰称之为远足道,Long Distance Routes)外,另有游憩步道和无标志步道两种类型。其中,游憩步道指由地方当局和徒步爱好者等志愿者共同维护管理的步道,线路上有相应的标志,但英国联邦政府不负责提供资金和不承担维护管理的责任;无标志步道是指仅在导游书中有介绍,但没有具体指示的线路。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共有19 条国家步道,总长约4000 km(图3)。这些步道中的一部分可供骑马者和骑自行车者使用(其中的奔宁骑道可供骑马者和骑自行车者全程使用)。为了达到国家步道周边自然、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证徒步者获得舒适的步行体验,英国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英国国家步道的官方管理体系包括国家、地区和地方 3 个层次。国家层次主要负责宏观指导和国库拨款,相关的机构有林业委员会、公路局、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多机构乡村地理信息组织、英国遗产机构、环境局和英国国家地图局等。在步道的具体管理和维护方面,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都有相应的行政机关组织。自然英格兰机构、威尔士乡村委员会、苏格兰自然遗产组织、环境遗产服务机构分别负责管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各自境内的国家步道或远足道。英国全国性的自然保护委员会是英国政府和国际自然保护的法定顾问,负责上述 4个地方机构与英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协调、联络工作。具体而言,乡村管理局(现自然英格兰机构, 2006年组建)的主要工作是: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每个人维护好乡村生活质量。其目标是构建富有活力和包容性的乡村社区,提供高质量的乡村服务、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保证每个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每个人提供游憩机会,挖掘城市边缘区的潜力。其承担的主要角色是乡村保护的法定提倡者和监督者,以他们的知识和表现提供有影响力和启发性的解决方案,为游憩者提供最有价值的地方。

国家步道标准

制定国家步道系统标准的目的在于保证英国国家步道达到一定标准,使之与途经地区的景观协调,并满足步道使用者的要求,保证他们获得舒适的步行体验。由于每条步道经过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自然、文化景观,因此每条步道都有其个性。为了充分展现每条国家步道的独特魅力,发挥其吸引力,英国要求每条步道按照乡村管理局 2003 年制定的国家步道品牌管理指导纲要开展规划建设。国家步道的组成部分包括步道路面、设备、标识路标系统,解说系统和其他附带设施,各部分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规划设计并建设,同时也应反映地方特

色,并与周围景观融于一体。国家步道的设计具体遵循的3 条原则为:①尽最大可能使步道使用者享受徒步的乐趣;②维护步道经过地区的生态、文化和景观特征;③为不同行程安排的步道使用者提供关于设施和服务的充分的信息。

结论及启示

从对英国国家步道系统及其规划管理标准来看,其目的非常明确,即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和满足国民游憩需求两者兼顾,充分体现出以下 3 个特点:①公益性。步道本身向公众免费开放;步道上的自然文化景观,不管是国家还是私人管理,大部分也向公众免费开放。②协调性。国家政府机关及社会团体相互之间都有自己的角色分工,同时相互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以达到保护遗产、满足国民需求的最终目的。③信息化。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社会团体,都有相应的网站,且网站操作方便、信息丰富、反馈及时准确,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的需要。

我国正在步入游憩经济的时代,国民的游憩需求将日益多样化。通过国家公园、国家步道系统的建设,提供公益性质的户外游憩区应是我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要的应对措施之一。英国成功的经验和管理举措是我们进行国家级户外游憩系统规划的重要借鉴。期望国内相关学者从实践和标准两方面致力于我国国家游憩步道的建设,保护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从而满足公众的户外游憩、环境教育需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