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之治

更新时间:2024-07-20 20:01

武周之治,是武则天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局面,始于690年武周王朝建立,终于705年神龙政变

背景

武则天自立为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重用武氏族人,重用酷吏,严重打击了李唐宗室和关陇贵族,削弱了关陇贵族为代表的世家对政治的影响,提高了妇女在社会的地位。武则天在位期间,善于治国,为了打击以关陇集团为主的公卿门阀,首 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以便选用贤士。并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但为了巩固统治,便提拔酷吏,如周兴、来俊臣等人。

国家在其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其孙唐玄宗开元盛世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被称为武周之治。

疆域

武周时期先后收复安西四镇与后突厥数百万平方公里,又使党项羌族吐蕃部落、西南永昌蛮、昆明等纷纷归附。

如意元年(692年)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附武周,武则天将其分置十州。五月,吐蕃首领曷苏亦率其部落请求归附,武则天派张玄遇率领精兵二万迎接。不料曷苏事情泄漏,被国人擒回。此时恰逢羌族首领昝捶率领八千余人归附,张玄遇以其部落置莱川州。

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派大将王孝杰与阿史那忠率军出征西北。十月,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对安西四镇增兵三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延载元年(694年)六月,西南永昌蛮首领薰期率领其部落二十余万户归附武周。

证圣元年(695年)正月,武则天派王孝杰出征后突厥。十月,后突厥投降并归属武周,武则天封其为“归国公”,并授予大周左卫大将军一职,协从武周作战。

神功元年(697年)七月,昆明归附武周。

圣历二年(699年),吐谷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归附武周。

政治

君子满朝

武周规定百姓皆可通过自荐来当官,赋予了百姓自我举荐权,不问贤愚,全部提拔试用,试官制度由此产生。又开创殿试、武举,使科举制度达到完善。官员数量空前激增。

根据记载,“(唐高宗)乾封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武则天)垂拱以后,每岁常至五万。”也就是说,武周时期每年选官人数多达5万,较唐高宗时期(每年不超几千)一下激增了五十倍左右;即便是形成冗官局面的宋朝,每年选官人数也在1万左右,即使是最高纪录的991年,选官人数虽多达17300余,也仅仅是武周的三分之一。

此外,武周一朝短短15年任用宰相数量便达到惊人的73人。其国祚虽是唐玄宗在位时间(45年)的三分之一,但任用的宰相数量却是玄宗朝(26人)的三倍。而开元中的贤臣多由武周所选拔,开元四大名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皆出自武周,正如唐人李绛评价:“后(武后)命官(任命的官员)猥多(繁多),而开元中名臣多出其选。”即便是宋仁宗时期,任用的宰相也仅有23位,不足武周的三分之一。

仁、智、勇便是孔子所谓的三达德,说具有这样的品格,就是君子。而武周朝,集娄师德之仁、狄仁杰之智、徐有功之勇,三者兼备,皆为君子,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君子满朝治天下”。

改革科举

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则天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

广开言路

善于纳谏,在古代封建统治经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国家统治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则天对此有透彻的理解,在武则天颁布的十二条政策中,“杜谗口”、“广言路”,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

武则天虽然对于政治纪律赏罚分明,苛刻刑法, “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但是她对于那些敢对君主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的臣民十分恭敬尊重,尽量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即使臣民在言语上有所冲撞,武则天也能对其宽容对待,不会加以追究。

整顿吏治

武则天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对于贤才则破格提拔。器重那些为官清正、刚正不阿的大臣,也很赏识那些有能力并在学术上有高度修养的人士,且能够重用这些人才。因为,武则天很注意整顿吏治,严明赏罚制度,做到赏罚公平,分析问题精确,处理事情坚决、果断,有一双能看出人的品性、才能的眼睛。因此能从众多的人才中,提拔才智出众的人为自己所用,就像《资治通鉴》中的评论所说的那样:“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重用寒门

唐朝初年,汉魏以来兴起的士族门阀制度,渐渐地由兴盛转向衰落。以谢、王为首的东晋、南朝门阀土族已经不再出现,只有以北周时代八柱国家为首的关陇土族,以北方的李、崔、郑、卢为首的山东士族,还保存着一定的势力和社会地位。因为,隋、唐皇室都来自关陇集团,所以关陇士族依然能够保有较高的官位和较多的特权。

武则天十分痛恨这些旧门阀士族,封后不久,立即诛杀、降职,放逐长孙无忌来济褚遂良韩瑗等;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取消了其子中宗的皇位,封为庐陵王,她偏爱和信赖武氏的王侯大臣,引起“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此后,处于重要地位的关陇士族,因此受到沉重打击,而失去了势力。

武则天为了扩大统治基础,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审核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

打击门阀

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国,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将军。

李世民出自关陇集团,李唐王朝的兴起和关陇集团有着深厚的联系,对大唐的统治有着很大影响。为了减小关陇贵族对政治通知的影响,武则天登基后,便开始打击关陇贵族和李唐宗室。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压制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同时,诛杀了大量的李唐宗室成员,在武则天的一系列政策下,关陇贵族遭到严重的削弱。

武则天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宋璟也是在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 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

经济

重视农业

武则天号称天后时,颁布了十二条政策,作为其在政时期的施政纲领:“一、劝农桑,薄赋徭;二、息兵,以道德化天下;三、南北中尚禁浮巧;四、给复三辅地;五、省功费力役;六、杜谗口;七、广言路;八、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十一、王公以降皆习《老子》;十二、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

纲领的前五条都是关于减免赋役、提倡农业、与民休息的内容,武则天把这些放在施政纲领中的首要地位,由高宗下诏加以施行。为有效实行诏命,武则天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的发展程度,来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就对其进行嘉奖;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则对其进行惩处。

当时,为了能够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武则天还邀请著名的农学家们编写了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全国,让人们以此作为务农的依据。

商业贸易

武周时期,在大运河中心开“新潭”,能容上万艘租船停靠,商旅云集,促进了国内外商业贸易往来。当时大运河中心神都(洛阳城)中的北市一带已是“天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河道拥堵太过严重,于是公元701年,武则天下令“引漕渠,开新潭,以置诸州租船”。 新潭为舟船提供了一个可以停靠、装卸、交易的大港湾,便利了大运河通航,带动了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等。

694年世界各国为建天枢,“聚钱百万亿买铜铁”。民间铜铁被外国人广泛购买,外国白银由此大量涌入中国,促进了武周商品经济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

武周时期经常颁布免税措施。公元696年,武则天封禅嵩山,免除全国百姓一年的租税, 这在古代社会是极为罕见的。其中洛州百姓免除两年,登封、告成县的百姓免除3年租税。 免税措施的推行,减轻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激发民众生产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武则天采纳陈子昂的建议,在河西地区的各州县以及西域地区大兴屯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开发;

武则天派遣裴行俭王孝杰等率兵打退了吐蕃贵族对河西地区和西域地区的侵扰,恢复安西四镇(于阗、龟兹、焉耆、疏勒),使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民族

打退突厥余部和契丹贵族对北方地区的侵扰,保障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东北边境的安定,使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科技

武则天对科学大力扶植,造船术和航海术都有很大发展,因此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凸显。武则天统治前后期,印度洋、太平洋上的海路也逐渐发展起来。大体路线是:从广州起航,沿印度支那半岛海岸经今 天越南的昆仑岛南行,经过今 天的新加坡海峡至苏门答腊东南部。在此分为两线,一为东南通今 天的爪哇;一为西北出海峡至 今的斯里兰卡等国,经今 天的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最后陆路行至大食国的首都缚达城(现伊拉克巴格达),全程需要3个月。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不但建立了武周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联系,还建立了与中亚阿拉伯人的大食帝国之间的联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