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出口三原则

更新时间:2023-11-01 11:39

日本在1967年4月针对出口武器问题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即“不向共产主义阵营国家出售武器”,“不向联合国禁止的国家出口武器”,“不向发生国际争端的当事国或者可能要发生国际争端的当事国出售武器”。这是二战后日本限制性防卫政策的核心支柱,目的在于专守防卫,不对他国产生威胁,是和平国家的招牌。

产生背景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被迫进行非军事化改造。国家永远放弃拥有军队和交战权的条款被写入宪法。在此基础上,日本实施武器出口三原则,全面禁止武器出口。

产生影响

二战后,按有关规定日本军费开支数额不能超过其GDP的1%。同时受法律限制,日本的大型武器不能出口,这意味着日本的工业生产完全丧失了国际市场。日本军工企业只能被限制在自卫队20几万人这小小的市场。

正因为采购量小,它的军工企业得不到大发展。但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个政策,每年给军工企业大量补贴。为了维持军工工厂,日本政府每年要给这些企业大量的补贴。虽然采购量少,但政府无偿补贴,用纳税人的钱来养军工企业。因为当战争一旦爆发,日本可以有一个完整的军工生产体系用来生产军需。

而在2002年时,日本很多大型企业里都有封存着没有订货的军工生产线,每年靠政府的补贴维持生存。据专家估算,如果这些封存的生产线一旦开动,自卫队的飞机数量能够迅速增长到十倍以上。不过,与先进的研发能力相比,日本武器的价格却是居高不下,日本坦克的价格是美国同型坦克的两倍多。

日本在国际上购买、引进武器的渠道其实相当畅通,除了一些战略级的武器,剩下的没有他买不到的。这种情况下,他本身研发的动力并不强,它自己生产自己研发的武器比买来的还要贵,但是却一直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日本军工企业是由日本政府开支来维持生产的,尽管武器单价高,但政府依然采购本国武器,能够国产化就一定国产化。

修改动机

日本妄图控制马六甲海峡,小泉政府首度利用政府开发援助向印度尼西亚提供巡逻艇并非突然间作出的决定,而是长期累积的“突破”。

日本对马六甲海峡的重视不难理解,马六甲海峡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一条细长水道,海峡全长约800公里,西北部入口处宽约233公里,东南部的新加坡海峡最窄处不足20公里,有些地方的可航行宽度不足2公里,它的西北端直通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我国南海,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2006年,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过往海峡吨位超过1000吨的船舶就有7万多艘。

日本50%的能源供给依赖石油,其中又有90%的石油进口依赖中东国家,所以,对能源供给源的掌控和确保运输途径的通畅,一直是日本能源战略的主要课题。马六甲海峡也因此被喻为日本的生命线,对日本有着极为重要的军事和战略意义。

发展修改

1976年2月,三木首相提出,对三原则对象以外的地区也不出售武器。

1981年1月,日本国会作出了《关于武器出口问题的决议》,此后,日本一直实行禁止对任何国家出口武器的方针。

2005年,日本财团主席向国际海事组织提出了马六甲海峡安全新框架构想,并且指出“海运安全从此不再免费,使用马六甲海峡的国家必须与沿岸国家进行合作,并且支付费用”。

2006年6月1日,小泉纯一郎政府决定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利用政府开发援助(ODA)向印尼提供3艘武装巡逻艇,以协助印尼打击海盗和保护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安全。这是日本首次利用政府开发援助向外国提供武器。

2006年6月2日,日本媒体以《日本将向印尼提供巡逻艇ODA首次涉足武器出口》为题报道说,日本政府决定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向印度尼西亚提供3艘武装巡逻艇以打击恐怖活动和海盗组织。日本政府已将此事汇报给执政党自民党的安全保障项目组,在执政党同意后作出了正式决定。据悉,这三艘计划提供给印尼的巡逻艇都安装了防弹玻璃,装甲厚度也超过普通船只,还装备了基本配置的武器,因而被日本政府认定为“武器”。

2010年,借制订新《防卫计划大纲》之机,菅直人政府曾试图对“三原则”作出修改,最终因社会民主党反对而被迫中止。继菅直人之后,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彦再次谋求放宽禁止所有武器和关联技术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则”。

2013年10月9日,日本政府推行的有关“国家安保战略”专家恳谈会10月9日上午召开。会议期间,不断有意见就日本现行“武器出口三原则”提出异议,认为需要彻底地重新修改相关内容。

2013年10月12日,安倍政府本周决定把“根本上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写入将于年底获得内阁会议批准的外交及安全政策中长期指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

2013年12月,日本政府认为南苏丹治安形势恶化,派驻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韩国军队可能因弹药不足陷入困境,进而以《武器出口三原则》的例外措施,无偿向韩方提供一万发子弹。

2014年3月6日,日本政府确定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新的三原则删除了“武器”的字眼,改名为“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新的三原则方案中,因为要向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武器装备,撤销了“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限制,同时继续维持“不向武装冲突地区出口”的原则。日本政府原本决定将“禁止向武装冲突地区出口”的原则一并撤销,但是,这一撤销计划有违和平原则,因此遭到了联合执政的公明党的抵制。

2014年4月1日上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大幅放宽对外输出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

国际反响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泰永:希望日本政府考虑到周边国家的感受,在推行新政策时奉行公开透明的原则。

美国《纽约时报》:安倍晋三政府抛弃坚持近半个世纪的武器出口禁令,这让日本离战后的和平主义又远了一步。

日本媒体:安倍内阁以新的“三原则”取代“旧三原则”的做法,为日本武器装备出口、军工产业走向世界市场打开了大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政策动向事关地区安全环境和战略稳定,也关系到日本国家发展走向。中方对此高度关注。中方希望日方深刻吸取历史教训,重视亚洲邻国的安全关切,顺应时代潮流,走和平发展道路,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