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战役

更新时间:2022-10-24 11:23

武昌战役北伐战争时期两湖战场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国民革命军在贺胜桥战役中获胜后,于1926年8月31日进占洪山,开始围攻武昌。9月6日,汉口被攻克,吴佩孚退到孝感,留下刘玉春陈嘉谟率3万人死守武昌。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全力攻克了武昌城,城内豫军开城投降,守军将领刘玉春、陈嘉漠等被俘。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

战役初期

汀泗桥、贺胜桥失败后,吴佩孚退守武昌城。武昌在长江南岸,是湖北的政治中心、地理要冲和华中交通枢纽。武昌城墙坚固,周围长达60华里,城墙高达2丈余。城外护城河,水深2米多。护城河以外,地势平坦,易守难攻。

8月31日黄昏,第四军、第七军主力抵达武昌城下,时武昌城军队不足12000人,吴佩孚在司令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部署武汉防务。会议决定放弃保定,调田维勤、王为蔚、魏益三各部南下;起用靳云鹏为“讨贼”联军副总司令兼武汉警备司令,负责武汉防务;提升鄂军将领刘佐龙为湖北省省长;任命湖北督理兼第二十五师师长陈嘉漠为武汉防御司令;陆军第八师师长刘玉春为武昌守备军总司令:新部师长高汝桐为汉阳、汉口守备军总司令。南下各师驻防广水、花园一线,蛇山、龟山、汉江水面重点防守。

9月2日中午,唐生智、李宗仁、陈可钰以及各部队的高级军官在余家湾车站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分析了当时敌我军事形势,认为攻取武汉“贵在速决”,不宜拖延。会议决定:以第一军第二师攻击忠孝门至东北城角:第四军第十师攻击通湘门至宾阳门;第七军第二路攻击中和门至望山门;第四军第十二师为预备队,驻洪山附近;炮兵驻扎洪山阵地。是日黄昏开始行动。

9月3日凌晨3时许,进攻武昌的战役打响,第一、四、七军各一部分三路攻城。第一军第二师炮兵自小龟山向武昌城轰击,步兵向攻击目标前进。第四军第十师各团攻抵通湘门至宾阳门城脚时,天色已明。第七军第二路动作迟缓,黎明时才到达攻击准备位置,还未接近城垣。吴佩孚军在城垣及蛇山、凤凰山以重炮、机枪猛烈射击,停泊在江面上的军舰也发炮猛轰。各部队因伤亡较大,至早晨6时许,全线停止攻击。攻城部队只得退回原来阵地,第一次攻城失利。

9月5日凌晨3时许,第四军第十、十二师、独立团,第一军第二师和第七军组织奋勇队(敢死队)再次攻城,李宗仁为攻城司令。攻城部队编为左右两翼:左翼炮兵于武建营附近阵地向武昌城南部炮击;右翼炮兵于洪山阵地也向武昌东面城墙吴军炮击。并以奋勇队为前锋,环城发动进攻。各师的奋勇队配备云梯、手枪、斧头、炸弹、绳索和爆破器材,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冲过护城燎沟,直迫城脚,将竹梯架起,官兵攀援而上,遭到敌军炮火射击,伤亡极重。当日午后,蒋介石偕李宗仁、陈可钰等,到南湖、洪山一带视察,见到武昌“城垛坚固,居高临下”,攻城部队,“牺牲过大”,感到硬攻无效,才下令暂停攻城。第四、七军除一部分留下警戒外,大部分退到邓家湾附近整顿。自9月3日以来,北伐军“两次强迫登城,均未凑功,伤亡两千余人”。

围困武昌

两次攻城失败后,蒋介石于6日下午在洪山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对武昌暂取包围封锁,由第四军、第八军一部担任围攻任务,令第七军主力开赴鄂东作战。为了断绝武昌与汉阳、汉口的联系,孤立围困武昌之敌,北伐军发动了攻取阳(汉阳)、夏(汉口)的作战。守阳、夏的敌军有吴佩乎嫡系高汝桐、鄂军刘佐龙师以及杜锡钧的水上游兵,共计4万余人。担任攻取阳、夏的北伐军是唐生智的第八军的三个师和鄂军夏斗寅师。

阳、夏不久光复后,革命势如破竹,旬日之内,连克横店、孝感、广水、东篁店、九里关、武胜关、平清关,敌军退守信阳。北伐军夺得武胜关之后,锁住了敌军南援的通道。至此,武昌守敌彻底陷入孤立。9月10日,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令第八军第三师师长李品仙率第三、第四两师及鄂军第一师向孝感追击溃退的吴军,于16日进占武胜关,切断了吴军退路。北伐军在两湖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军阀孙传芳于八九月间将其5省军队组成5个方面军,陆续调入江西。根据这一形势,北伐军总司令部决定于9月上旬,乘孙军尚未集结完毕之时,对江西孙军发起攻击,对武昌城则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武昌城内守军经封锁后,粮、弹奇缺,军心涣散。

围攻武昌的任务主要由第四军承担。邓演达任攻城司令,陈可钰为副司令。为解救武昌几十万民众于倒悬,9月17日,陈可钰在南湖军部召开团以上干部军事会议,决定趁敌粮尽、弹缺和兵疲之机,攻城武昌。18日,北伐军总部向守敌发出最后通牒:限24小时内投降。陈嘉谟、刘玉春并无投降诚意,并发炮轰击北伐军紫金山阵地。

攻克武昌

9月21日北伐军第四军再次攻城,拂晓进攻开始。城内敌军居高临下,以守待攻,北伐军三次攻城未克。9月底,邓、陈召开军事会议,认为两次爬城损失较重,决定改用挖地道的办法。于是,粤汉铁路工人开来一辆铁甲列车,并送来100余名矿工,配合作战。攻城司令部决定由叶挺独立团派兵一连,机枪一挺,在铁甲车上装备大炮六门,开往通湘门车站附近,掩护部队,协同矿工,日夜轮流挖地道。与此同时,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和第十师在宾阳门与武胜门附近亦展开挖地道工程。三条地道将接近城脚时,因从地道挖出来的新土堆积较多,被城上敌人发觉,极为惊恐,于10月1日,出动2000余人,借炮火掩护,由通湘门、中和门、保安门冲出,企图破坏地道。其中一部分被叶挺独立团的第一营立即击退;另一部分约千余人,冲至通湘门车站一带,抢走了铁甲列车。叶挺闻讯,急令部队追至车站,夺回铁甲车,杀退了敌人。

10月6、7日两天,城内守军第三师师长李俊卿,多次派参谋长带信出城,接洽向北伐军投诚。为了不让古城毁于战火,同时给敌人一条活命自新的生路,北伐军同意谈判。双方约定10月10日由该师防守的保安门、中和门、通湘门接应北伐军入城。但因刘玉春拒绝交出武器,谈判再度破裂。守城豫军第三师师长李俊卿、团长贺对庭,知其顽固困守,无异于自寻绝路,遂单独与北伐军议降。约定10月9日晚开城迎北伐军入城。10日拂晓以后,李俊卿打开通湘门、中和门和保安门,叶挺独立团首先由中和门进入城内,第十师由通湘门入城,第十二师由保安门入城,围歼顽敌。在督军署、学兵营、省长公署等地展开了激烈巷战。陈嘉谟、孙建业、宋大霈、余荫森等部敌军,因饥饿疲惫,无力抵抗,未经激战,即行投降。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参谋长邓龙光,在文华学校主办美国人孟良佐家里搜捕到敌守城司令刘玉春。陈嘉漠割须易服,落荒而逃,被第八军巡逻兵捕获,10月10日中午,独立团占领蛇山。围攻40天之久的武昌城宣告攻克。至此,湖北战事结束,基本上实现了消灭吴佩孚,占领湖南、湖北的战略目标。

是役,第四军共俘敌军军官一千多人,土兵二万余人,武昌守敌伤亡、被俘、投城共约三万人,无一漏网。缴获山炮十余门、机枪一百多挺、步枪二万多支及其他军用物资一大批。

在围攻武昌城的四十天中,第四军伤亡官兵约二千多人。在通湘门外,有北伐军在围攻武昌战役后设立的两个千人坟,一个以第四军独立团和第十二师所牺牲的官兵为名,一个在白骨塔附近以第十师所牺牲的官兵为名。

影响

长期以来,吴佩孚一直视武汉为其称雄中原、争夺北京政权、策划进攻广东和兼并西南的战略基地。北伐军光复武汉捣毁了直系军阀在华中的巢穴,打击了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长江流域的侵略势力,巩固了国民革命的基础,推动了两湖地区工农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北方人民的革命斗争。至此,吴佩孚败走河南,一蹶不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