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12 15:09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是武汉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20世纪20年代,李达、李汉俊等教授在武汉大学讲授社会学课程。

1983年,武汉大学设立社会学教研室。

1986年,学校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1990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4年,学校成立社会学系。

2005年,社会学系成为武汉大学直属系。

2019年7月9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更名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4月,学院设有2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4月,学院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社会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工作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社会工作

湖北省重点学科:社会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院设有1个武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武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学

学院教师曾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多部。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社会学(第二版)》

截至2021年7月,学院设有社会学知行试验班。

师资力量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33名,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讲师8人,其中2人担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为“马工程”首席专家,1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为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人选,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部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慈勤英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首席专家:桂胜

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创新人才:伍麟

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慈勤英、刘燕舞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减贫发展研究中心、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研究成果

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显示,近些年,学院先后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1项,科研到账经费1500余万元;在SSCI、权威期刊、CSSCI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

(注:以上内容来源)

(注:以上内容来源)

文化传统

学院定期组织开展本科生社会实践,组织《家史》《回乡记》写作以及城乡社区调研;定期组织研究生春分论坛、青年教师论坛、师生羽毛球比赛等活动。

学院领导

(注:以上内容截至2018年3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